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墨子"兼爱"和"利"这两个基本概念出发,得出墨子提出这两个概念的内在逻辑一致性,这就为"兼相爱"与"交相利"的关系埋下了伏笔。继而从墨子主张"兼爱"为什么要言"利"以及墨子解决问题的逻辑和表述逻辑出发,得出"兼相爱"是本,"交相利"是末的结论,从而对"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的论断提出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墨子的"兼爱交利观"认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乃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它辩证地统筹着利己与利人的关系;"兼爱交利"也是一种合乎社会正常交往秩序的理性准则;而且"兼爱"具有着普遍的公平意味,而天和鬼神可以确保这种公平,从而实现天下之"交利".  相似文献   

3.
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利之所生、利之开源,兴利除害是墨子“兼爱”思想的出发点。兴利与除害,兴利是重点,兴利的具体途径是交相利,而交相利又必须以兼相爱为前提,交相利所依据的原则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墨子是小工商业者的代言人,其交相利的思想正是小工商业者阶层安身立命的现实生活原则,但这种带有功利性特点的思想有别于现代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和“利”二者对立起来;而墨子则认为,“义”和“利”二者是统一的。他把是否合乎天下之公利作为立言的法仪,由此出发,提出了有财相分、兴利、除害等一系列政治主张。不仅如此,墨子还亲身实践其思想主张,终其一生“利天下为之”。  相似文献   

5.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候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来源于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唯物论的思想.墨子以"兼爱交利"作为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一切以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理想社会为目的,为形成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试从墨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完整的内容体系以及对现代道德教育的启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当代医患冲突现象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尤为突出。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伦理思想,不但与传统的医道精神契合,而且针对医疗市场化中的医患冲突现象具有实际的操作价值。本文由兼相爱义相利伦理思想入手,探寻墨子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医患冲突现象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墨子从现实乱世出发,明确提出“节”的内容是节用、节葬、非乐等,其标准在于基本生活需要之“用”,而非出于享乐的消费,同时也不能忽视“备”的问题.“节”是遵循天鬼的必须,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身体力行让个人、社会、以至整个天下都通向和谐,即“兴利除害”,其固国、利民、养德的现实价值能够启发现代人面对资源消费问题上应有的思量.  相似文献   

8.
"利"是墨子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墨子重视利益,追求利益.为了得到利,并保证得利的公平性、合理性,需要"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明鬼"、"天志"等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墨子伦理思想中的义与利的含义,结合对墨子的社会制度思想的考察,揭示出墨子伦理思想在行义与相利的结合问题上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0.
墨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墨家,适应当时公布成文法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在他们“兼相爱、交相利”的主体思想构架下,站在“贱者”、“弱者”、“贫者”等下层劳动者的立场上,通过展开对维护“贵者”、“强者”、“富者”利益的奴隶主贵族统治制度的批判,提出了兼爱、兼利、以天为法、“劝爱禁恶”、赏当贤、罚当暴等独具特色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1.
达致和谐——论墨子的兼爱思想任放①在中华文化创制的轴心时代,没有哪位思想家像墨子那样旗帜鲜明地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不遗余力地鼓吹并履践爱的哲学。墨子标示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2.
我该知道的 《兼爱》有上、中、下三篇,均阐述“天下兼相爱则治”的道理。这里选录其上篇。墨子的“兼爱”,主张爱无差等(对一切人同样的爱),与儒家的“仁”和“推恩”思想(即爱是由近及远,由亲即疏的爱)相对立。但墨家的这种兼爱,是离开阶级内容的抽象的爱,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橙笑双手背在身后,盯着深绿色的宽嘴大包一言不发,她的沉默换来了对面邮递员的一声叹息。橙笑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瞄向邮递员,还未触及对方的视线,又慌忙地将目光收回。  相似文献   

14.
地址没有错 橙笑双手背在身后,盯着深绿色的宽嘴大包一言不发,用沉默换来对面邮递员的一声叹息。橙笑用眼角余光悄悄瞄向对方,还未触及他的视线。目光又“慌忙”跌落在车座上。  相似文献   

15.
李博 《唐山学院学报》2014,(1):43-44,106
"兼爱"是墨子所提出的十大主张中最具代表性的命题,亦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所在。该思想集中体现了墨子在解决社会矛盾问题方面的根本态度与基本方法,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不过,也必须意识到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墨子的这一主张在具有极大思想价值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因此,并不适用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6.
墨子之孝,既主宗教迷信,又以功利为务,二者严重地禁锢了为人子者之理智与情感的发展,其孝由此而成为“无己”之道。墨子又宣扬“交孝子”,以人、己之亲无分,一以厚之为孝,自人伦言,是论亦为“无父”之道。前者与当时个体自觉的时代思潮不合,后者又与战国之世社会组织演进的大流相左  相似文献   

17.
墨子认为圣王应该要做到"节用利民":一个是提倡"节葬",认为厚葬久丧制度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消耗,厚葬要花掉大量钱财,长久服丧就是禁止人们去做事情,这样国家就无法富足;一个是提倡"非乐",认为这样会使国家混乱,社会财富减少,人民生活贫瘠。这样才可以做到天下大利,最终才能够真正的对普通百姓有利。  相似文献   

18.
墨子的“兼爱”思想对于关注弱势群体教育有三点启示:在地域上,加快公共教育资源向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倾斜;在同一地域内,加强不同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同一学校内,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讨论的主题是荀子对墨子思想的批评与反省,而重点则集中于"差等"与"兼爱"方面。墨子的兼爱并非不讲差等;同时,墨子兼爱所表现的"平等"也并非是一确定的理论主张。荀子以差等反对墨子兼爱之僈差等的真正用意在于墨子兼爱理论之"节用""非乐"等主张所蕴含的君臣上下在禄用享受上同劳作、共苦极的观念将导致社会治理不能落实,政治领导成为不可能,此正荀子批评墨子"不足以容辨异,悬君臣""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之密义与了义。  相似文献   

20.
刘扬 《文教资料》2013,(12):69-70,83
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这其中的大部分主张不仅对当时社会及人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创建优秀的大学文化具有借鉴价值。由墨子思想中汲取智慧以创建平等兼爱、实践求知、缜思善辩的大学文化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科学务实的精神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