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子所倡导的仁义学说是从孔子的仁礼学说发展而来的,他首次提出人本性之中存有仁义礼智四端。孟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义,其中义是判断一切事物最核心的标准,是指对内在道德修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义是孟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从形上性上看,义是所必然之理与所当然之则;从内在性上看,义是“羞恶之心”。羞恶之心以必然之理与当然之则为根据,形成了人内在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理性;从境界性上看,义体现了不同的人格境界川、人重利而轻义,大人唯义所在,君子仁义内在,圣人由仁义行。义的超越性、内在性与境界性特征,体现了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人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本体论与功夫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作为先秦时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的孟子,以良心本心论、赤子之心论和天爵人爵论为理论基础,深入阐发了包含仁、义、礼、智“四端”为题中要义的“性善论”道德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挖掘人的善性,肯定人的自身价值,丰富中国教育思想资源,而且有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认识水平,形成人们的“大丈夫”人格和促成人们善言善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性善论”是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为了了解性善论,就必先廓清其所谓“人性”的概念内涵,孟子所谓“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具有道德规范和伦理价值的一种社会属性。本文试从两方面进行分析:1、孟子的“人性”之概念,是不包含人的自然本性的。2、孟子的“人性”之概念纯指人的善良本性,即良心,其表现为仁、义、礼、智。  相似文献   

5.
笨子 《班主任之友》2007,(11):60-61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这一信条绵延数千年,深入国民骨髓。国人常讲的一句话叫:"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义,在指向国家、集体、个人时,其价值取向是正义、公道与忠诚,因而倍受推崇与践行。在义的践行中,对其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7,(3):50-56
孟子言性善之"性"具有双重内涵:一是具有的先天性、普遍性和稳定性的为善的能力之性,二是具有后天性、无定性和差异性的仁义礼智之性。为善的能力之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源层面而言的性,仁义礼智之性则是现实落实层面而言的性。性善之"性"的双重内涵决定了"性善论"有从为善的能力之性出发而言的性善立本论和从仁义礼智之性出发而言的性善存养论的双重内涵。  相似文献   

7.
论“义”德     
“义”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有重要的地位,与“仁”一起构成中华民族的灵魂。“义”的内涵有其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并且与诸多道德规范发生联系,在封建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义”德的精华,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义利关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孟子立足儒家提出"义至上"的义利观。孟子"义至上"思想源于对儒墨法三家的扬弃。孟子"义至上"的义利观包含何必曰利、舍生取义、恒产与恒心三个维度。孟子"义至上"思想推动了儒家义利观的发展。"义至上"思想的合理内核在个体怎样生活、怎样成就理想道德、怎样治理国家这三个方面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先驱孔子已悟为师之道即"君子"之道,当今教师,更应谨尊"君子"之德,方不愧于讲坛耕作,不羞于苦口婆心,不辱于教育之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0.
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教育,有诸多层面和复杂的内容,它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上固然有一些封建落后的内容,但仍有认识价值、有能够与现代社会兼容的内容。从汉字形义分析来看中国传统教育,希望能对现代教育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1.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从古至今,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是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的,如:六艺的人文思想、六艺的教育意义和六艺的特点等等。对"六艺"的语源义进行探求,是以求从新的方面,即古代汉语角度对"六艺"进行研究。得出:"礼"、"乐"、"射"、"御"、"书"、"数"的语源义分别是"有规则"、"美,好"、"舍弃,远离"、"禁止"、"把……明显化,表现出来"、"把一个整体的东西细分"。  相似文献   

12.
"三纲五常"是中国最基本的传统观念。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三纲不能要,五常不能丢。三纲何以不能要?五常何以不能丢?须结合文明的通义与现代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解释。由于"五常"属于人的基本特性,当然是解释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3.
"义"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研究者一般把"义"作为"利"的对待来考察,试图解决"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产生的内在根据,而忽视了"义"的合理内核."义"不仅是人们行为所应该遵循的外在规范之所"宜",是一种外在道德规范,更是事物的理则之所"宜",其本质是对事、物之理的遵守."礼"是事、物之理(即是"宜")的节文.因此在理论上讲,个人、集体的行为都必须以行"义"为前提,当然,在取利方面也不应例外.  相似文献   

14.
孟子思想中“仁义”的实现离不开对“时”的把握。孟子“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身、家、国、天下这四个层面。在“身”层面上的“时”,主要是讲个体行为不应拘泥于“仁义”之名;在“家”层面上的“时”,主要是讲家庭成员之间不应拘泥于“人伦”之名;在“天下”与“国”层面上的“时”,主要是讲执政者不应拘泥于尊卑有别之名。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仁、义、礼、智、信"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绝大部分国人在这五个字的影响下形成文明、友爱、正义、公正、尊老爱幼、诚实、所熟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的高校这种传统道德正在淡化,面对越来越多的反面事例出现在高校中现象,所以加强大学生的"仁义礼智信"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教育好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是我们的中国梦。但现在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输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水准都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我们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农村小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加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它根植在学生的心里,陪伴他们成长,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荀子的政治主张是"礼治",其学说的主旨是"明礼",其所"明"者主要是"义"与"分"。其中,"义"是"礼"的价值性原则,"礼"因"义"而获得了道德的正当性;"分"是"礼"的功能性本质,"礼"因"分"而具有了现实的合理性。深入分析"义"与"分"的概念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理论建构特征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仁、义、礼、智、信"的内在深刻含义以及"仁、义、礼、智、信"在现代社会所折射出的新的时代内涵,阐述了"仁、义、礼、智、信"在校园文明建设中的体现,重点阐述了"仁、义、礼、智、信"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形式的结合,为校园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9.
荀子政治思想的核心“礼义”,是对儒家传统“礼”思想的继承,但不是毫无保留的全盘接受,而是进行了必要的修正。这其中虽然有为了适应当时社会政治要求的考虑,但也是自身内在的逻辑要求,打破传统“礼”局限于道德主体的束缚,开发其客观精神。文章从荀子“礼义”并称入手,挖掘《荀子》文本中“义”的内涵,分析“礼”与“义”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正反合,解读荀子“礼”思想由主观性向客观性转化的原因,进而说明荀子的“礼义”如何发展儒家传统的“礼”思想,以及“礼义”的客观性对于理解《荀子》中“先王”“君子”等概念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孟子之字 ,在汉代文献均说未闻。自汉魏《孔丛子》起 ,孟子之字讹说纷起 ,或曰子舆 ,或曰子车 ,或曰子居 ,或曰子。六朝、唐宋以降 ,以致现代教科书、词典、著述等 ,多载讹说 ,今有必要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