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守卫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5):32-34,38
论述了《阿Q正传》的主题及阿Q的形象,分析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本质特征。对一些流行看法等提出了商榷。认为电影《阿Q正传》背离了小说的主题,歪曲了阿Q的形象。提出了《阿Q正传》的现实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2.
《阿Q正传》问世以来,阿Q典型,阿Q主义(精神胜利)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对阿Q主义(精神胜利)源流的考察几乎贯穿了《阿Q正传》研究的始终。我认为,这种考察对研究《阿Q正传》是有裨益的。对阿Q形象首先予以注意的是茅盾先生,他认为:一、阿Q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通讯》《小说月报》13卷第2号)二、“‘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人类的普遍弱点的一种。”(《读<呐喊>》《文学周报》91  相似文献   

3.
《阿Q正传》问世以来,阿Q典型,阿Q主义(精神胜利)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对阿Q主义(精神胜利)源流的考察几乎贯穿了《阿Q正传》研究的始终。我认  相似文献   

4.
<正>【专题解释】本专题精读《阿Q正传(节选)》,参读《阿Q正传》和丰子恺漫画《阿Q正传》,赏析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梳理建构"精神胜利法"的丰富内涵,理解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从而理解鲁迅的启蒙思想。【预习任务】1.阅读《阿Q正传》序言(即第一章),了解作者对"文章的名目"以及阿Q姓氏、名字、籍贯的说明,思考作者为什么用如此庄重严肃的文学样式来给无名无姓、籍贯渺茫的阿Q作传。  相似文献   

5.
本以全新的视角解读《阿Q正传》,从革命是《阿Q正传》典型环境的基调;“革命”是完成阿Q精神典型的点晴之笔和阿Q“革命”的独特精神价值--“臆想革命”三个方面,初步论述阿Q“革命”在小说中的真实意蕴,在阿Q的典型形象完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新的命题:“臆想革命”,不仅可以为解读分析《阿Q正传》提供新论点,还为诠释历史与现实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阿Q正传》自发表以来,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通过分析《阿Q正传》复杂的叙述者的身份、叙述态度以及文本复杂的叙述结构来探讨《阿Q正传》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7.
《阿Q正传》是大家所熟悉的作品.说起《阿Q正传》,人们就会想到精神胜利法,但事实上,《阿Q正传》所批判的国民劣根性很多,精神胜利法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对阿Q的情感态度被概括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也几乎被世人奉为圭臬,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对《阿Q正传》的赏析和审美。但这种说法使读者偏离而非接近对《阿Q正传》的本质的赏析和审美。本文从鲁迅先生对阿Q的情感态度谈起,以求对《阿Q正传》真正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1921年12月,鲁迅以巴人的笔名在《晨报副镌》上开始发表连载小说《阿Q正传》。七十多年来,研究《阿Q正传》的文章层出不穷,对于阿Q性格的理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阿Q是一个贫苦的农民。他“没有  相似文献   

10.
《阿Q正传》续篇阿Q凭借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一文一举成名。他不仅在中华大地家喻户晓,而且在国外知名度极高,备受人们的关注,据刚从国外归来的梅名兄说:一个蓝眼睛的外国学者认为,阿Q的名字中用了一个中文"阿",用了一个英文"Q",说明阿Q不仅属于  相似文献   

11.
《阿Q正传》的研究讨论主要是围绕着这样的三个问题:阿Q是一个怎样的典型;精神胜利法的阶级性及产生的根源;如何理解阿Q的“革命”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讨论的重点。这个问题自《阿Q正传》问世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就广泛地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问题的症结诚如何其芳在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阿Q正传》的研究受一种文化诗学的影响,研究者多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探寻阿Q精神的源头,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现象学、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来界定阿Q精神反映的是人类普遍的弱点,对示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对《阿Q正传》艺术表现上的研究侧重于作品的悲喜剧特色及阿Q形象的多义性、复杂性在艺术上的原因。本文试科对九十年代国内学术界对《阿Q正传》的研究现状进行描述,并作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3.
荒谬逻辑是《阿Q正传》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阿Q正传》中荒谬逻辑的解读,分析了这些荒谬逻辑的由来和用意以及作者的创作动因。在《阿Q正传》中,荒廖体现着真实,荒谬中包含着机智和幽默,荒谬中透视出深刻和沉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三十年代后,出现了诸多《阿Q正传》的续作、仿作。阿U创作的《阿Q歪传》连载于《福尔摩斯》报,以阿Q在都市上海的生存困境、恋爱悲剧及革命追求,写出了三十年代都市知识流浪者的尴尬人生。阿Q先后同三位女子恋爱,却都因为经济的原因分道扬镳。阿Q在都市上海为生计的奋斗中,常常处于捉襟见肘的穷困境地。受到鲁迅《阿Q正传》的影响,阿U以阿Q的不幸遭际,构成小说的情节结构;以反讽戏谑的语言,形成小说戏剧化趣味。虽然阿U对于阿Q性格的刻画,缺乏鲁迅笔下阿Q的厚度与深度,但写出了都市知识流浪者的尴尬人生。  相似文献   

15.
陈丹 《考试周刊》2009,(13):21-22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重要作品《阿Q正传》写于1921年。由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翻译的《阿Q正传》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本文通过对《阿Q正传》的原译文分析,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逐一从词法、修辞法和句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6.
记得当年我在高中读书时,慕名读过《阿Q正传》,读后觉得小说挺幽默,阿Q这个人很好玩,像个小瘪三,至于阿Q能进入世界文学画廊,我有些茫然,心中不免有“名不副实”之感。大学高年级听李何林开“鲁迅专门化”讲《阿Q正传》,仅“精神胜利法”就讲了五课时,当时深为李先生博大精细的学问所折服,阿Q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也站了起来,同时也为自己过去因没读懂《阿Q正传》就妄加褒贬而惭愧。当我步入中学讲坛后,《阿Q正  相似文献   

17.
阿Q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在中国是个响当当的人物。阿Q一生未娶妻,虽有过一场恋爱风波,但结果还是不了了之。阿Q在调戏了小尼姑之后,小尼姑骂他会“断子绝孙”,但据说,《阿Q正传》一经发表,就不断地有人对号入座,说鲁迅就是在骂他云云。  相似文献   

18.
《阿Q正传》问世之前,虽然精神胜利法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已普遍存在,但是谁也没有提起过它,谁也不在意。人人习焉不察,听之由之。《阿Q正传》一发表,不少人惊悚了,不少人栗栗危惧了,不少人惶惶然了,更有不少人因鲁迅的这一振聋发聩的发现而引起了深省与反思。后来,“阿Q相”、“阿Q主义”、“阿Q精神”之类以阿Q的名字来命名的特殊词汇广为流传开来了。它们的神髓与内核,都是精神胜利法。十九世纪时有位理论家说,莎士比亚“剧本中有许多东西,可以作人类心灵方面的新发现;他的文学活动把共同的认识推进了好几个阶段”,并认为“这就是莎士比亚所以拥有全世界意义的原因”(杜勃罗留波夫《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认识《阿Q正传》的价值。《阿Q正传》开掘出来的这种当时在社  相似文献   

19.
自《阿Q正传》问世以来,对他的解读和研究始终不衰,人们通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在不断地思考和破解着鲁迅创造阿Q的秘密。包括粤教版在内的好几个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也收入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各种教参对阿Q形象也进行着不同的解读。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阿Q的脚语来观照阿Q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高宁 《现代语文》2010,(6):156-156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阿Q是一个贫苦农民,只能靠打短工来维持生活,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连一个姓名也没有,受尽了剥削和欺凌。但是,他却不正视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