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一定的知识。课堂教学应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 在语文课教学中,通过学生主体的全过程参与,听、说、读、写、思、行的全面训练,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有  相似文献   

2.
3.
4.
近年来"工具论"受到的冷落和批判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追本溯源,可以看到"工具论"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语文课程性质观: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目的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语文课教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应该做到"文道统一"."工具论"紧紧抓住"语文课程是干什么的"这一根本问题正确地揭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理解"工具论",应着眼于其表达的课程理念而不要只在表述形式上兜圈子,应将作为"语言"的"语文"和作为一门课程的"语文"的性质区分开来,正确看待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主从关系.实践表明,"工具论"富于生命活力.语文教育应坚持"工具论".  相似文献   

5.
参加过多次教改优质课评比,总在想:什么才是最好的课呢?好的语文课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相似文献   

6.
李彬迎 《陕西教育》2003,(10):24-24
从2000年9月开始,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课改实验,注重探索语文课内外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多种手段在课内外开辟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时空。  相似文献   

7.
语科性质工具论自1963年写入语教学大纲起就有争论,而规模性的质疑是从20世纪末的语教育问题大讨论开始的。语科性质的争论由于脱离了学生的发展实践,最终形成“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混乱局面,使其成为语理论界的一道难题。这里仅就其理论来源谈谈个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的根本失误:工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的根本问题是教学指导思想。语工具观写进了中小学语教学大纲。我国中小学语教学的总体水平和效果一直不佳,为什么?我认为:大纲基本思想有错,对语教学的本体认识发生了偏差,步入了工具观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由于工作变动的原因,我有几年的时间没有参加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与教学的各式各样的研讨会了.今年7月,教育部在泰安召开了新课程推进教学研讨会.这次会议安排的非常有新意,以教学观摩为主,一节课下来后,台下的200多名代表可以即兴讲评,直言不讳地对课堂效果作出自己的评价,接下来有任课教师的课后反思,还有相应的专家(主要是课标组专家)评点.在这些评点中,我惊奇地发现,大家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为什么会用这样的评语?不是语文课又是什么课?这些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做什么?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  相似文献   

10.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  相似文献   

11.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给人以美的享受。刘海华老师的这节课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久久不愿离去。这节课的成功在于授课教师具备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具备了全面教育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研究性学习意识、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人文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郑志慧 《考试周刊》2008,(52):32-33
文道结合意味着教学担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与其它学科相比教书与育人在语文教学中显得更具体,更直接,更有可操作性。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处理的过程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地安排到语言文字训练中,从而提高德育渗透强度,使学生达到既成才又成人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确理解"语言工具论"的观点,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语文性质的科学认识。西方美学的语言学转向,为我们认识与思考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从语言的本体性、主体性角度告诉我们:语言与人类是相互依存关系;人的思想是在语言中生成;语言不等于文字。这些为我们反思"语文工具"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语文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素质教育可以落实到一些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如大学语就是这样的学科之一,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大学语的教学 不仅百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本国语言的认知能力,还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化素质,美不素质等人素质。  相似文献   

15.
进行素质教育,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导入新课的数学语言--导语,也应讲求设计艺术,因为导语是语教学艺术性的具体体现,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这里的“文”是指一个个鲜活的作文案例;“道”是指作文的一些经验和技法等;…文一道’结合”是指从“文”中感悟出“道”,将“道”融入“文”中。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语文教改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语文教改的尝试安徽省司法学校黄永红人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诸方面。素质教育是个大系统,各方面和各个学科应有自己的任务,即有“个性”。按照语文学科的特点,语言素质、思维素质、知识技能等大体可以代表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黎少雅 《师道》2012,(3):30-30
太熟稔了,我们几乎天天都在触摸语文,可是,语文的性格是那么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19.
一、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科意识 ,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学科意识 ,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以历史教学为渊源 ,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传播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信息 ,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历史教学的基本宗旨是使学生明晰包括本国历史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 ,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认识过去、评价现实和把握未来 ,从而树立尊重和运用社会客观规律的自觉意识 ,这是历史教学赋予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历史教师要明确这一点 ,而且要使学生在教学中感悟到这一点 ,师生共同…  相似文献   

20.
杨先武 《教育学报》2007,3(3):54-59
“工具论”是“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工具性”的制约,走进了科学化、技术化的误区,并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然而,语文界至今仍有人把“三老”的教育理论视为圭臬,对于片面强调工具性所产生的弊端缺乏认真的反思。这将给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造成极大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