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花     
梅枝上挂着圆圆的花苞。梅树知道冬天人间的寒冷,先送来了惟一的花枝,然后才长绿叶……梅花是冬天最后惟一仅存的花朵?还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枝?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百花凋谢,梅花它踏着风雪来了。而当冬去春来,万物苏醒,百花满园的时候,梅花它却又一人先去。是追踪风雪而去呢?还是把它引来的春天留在人间?梅花恐怕是万花之中,带着最多的心意,为别人忙碌的花枝了……梅花@柯蓝  相似文献   

2.
梅花     
我家门前有几株梅花。听爸爸说,这是因为爷爷生前喜欢梅花而栽的。扳着指头算算,它的年龄比我还大呢!梅花虽然没有牡丹那么雍容华贵,没有玫瑰那么高贵清雅,没有水仙那么婀娜多姿,更没有玉兰那么洁白如玉,但梅花傲霜斗雪,不居功自傲,拥有值得人们学习的品格。梅花不仅数量多,品种也好。粉梅像霞,白梅如雪,绿梅白中隐青……最美的要数朱砂梅了。近看,在那坚硬而又屈曲而上的树干上,缀着一枝枝朱红的花,仿佛一只只红蝴蝶,停在鲜嫩的树枝上休息;乍看,那一株株梅花,一团团,一簇簇,宛如一把把火苗,一直燃烧着,一直耀眼着……  相似文献   

3.
陈萍 《学语文》2005,(4):32-33
宋代文人特别嗜好瘦劲的梅花,李淇写成《梅花百咏》,而张道洽一人就写了《梅花诗》达三百首之多。可以这样说,宋代是一个梅诗、梅词“泛滥”盛行的时代。宋代盛行梅花与宋代文入追求风雅的生活不无联系。风雅成为宋文人们的共同追求,共同的精神家园。他们普遍认为作诗最忌一个“俗”字,凡诗词必得高雅。有人曾问诗人赵紫安在作诗时如何脱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但能保吃梅花数斗.胸次玲珑,自能作诗。”林和靖甚至终生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早》(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片段一师: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生1:因为三味书屋后园有梅花,作者觉得美。生2:因为后园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写,而梅花还比较美,清香扑鼻,颜色洁白,很有韵致,而且开得最早,作者欣赏它,就写了梅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中国诗词中分析不同时代的文人对梅花的描摹,以及他们对梅花的赞誉,从而了解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蕴涵。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多对梅花喜爱有加,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梅花种种美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常常会惊奇的发现,同一写作对象,在不同的诗人笔下,会创造出各自不同的艺术形象。例如,梅花,王安石笔下的梅花,林逋笔下的梅花与陆游笔下的梅花,就是完全不同的艺术形象。而陆游笔下的梅花与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又有霄壤之别。另一方面,人们又会疑惑不解,从古到今,无数诗人吟咏同一对象,留下无数诗篇,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8.
梅文化说略     
寒凝大地,傲梅飘香,又到国人赏梅时。赏梅时节咏梅花、论梅花,乃中国历代文人之雅事。自古以来,人们对它情有独钟。梅花享有“花之魁”称誉,并非因其俏艳而走红,而是以其独特的韵致和格调而居高。由此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花情结。也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文化”。  相似文献   

9.
咏梅词在李清照、姜夔的咏物词中占很大比重,李清照词中梅花的娇柔艳丽,以及对梅花形神俱似的描绘,与姜夔词中梅花的清冷瘦寒以及遗形取神的写法等恰成对比,反映了两位词家不同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学》2007,23(3):F0002-F0002
梅花是世界名的观赏花木,尤以风韵美称,每当冬末春初,疏花点点,清香远溢,在中国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花、梅果可入药,梅花冲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称,可加工成各式干果,不胜枚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相似文献   

12.
从魏晋到两宋:文学对梅花美的抉发与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从春花时艳的感伤绮怨形象最终上升为崇高的道德人格象征,经历了一个审美认识持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魏晋至隋唐五代,一是两宋时期,宋以前的梅花审美以色香,习性等物色特征的认识把握为主,林逋以来进入了品种德性意义抉发的新阶段,封建士大夫道德品格意识的影响和渗透,构成了梅花品格美的价值取向,宋人通过对梅花形象主观化,意趣化的体悟观照,简择提炼,通过梅花与物质生活和人文情趣广泛方面的类比联想,参照阐释,逐步赋予梅花形象以品格意趣,道德情操的丰富内容,使它越来越具备超拔于春花时艳之上的精神意义,最终被推到了士大夫人格理想象征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3.
梅花在文学中由用到色,由实到花,至确立为审美对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南朝是文人咏梅诗的始发期,此后梅花意蕴被不断开掘、丰富,至宋达到巅峰南朝至摩是宋咏梅大潮出现以前的重要积累阶段,此一时期梅花意象大致有三个意蕴占据主流:美人闺怨,文人品格,离人思愁,本文从生物、社会、文人角度等方面把握唐前梅花意蕴流变的大致历程。  相似文献   

14.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开朵朵,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相似文献   

15.
<正>王冕梅花种植专家,诗人,画家爱梅花爱到痴狂,甚至到了"人花合一"的地步为了产出同人作品,自学成了梅花同人画手元朝第一行为艺术家,爱戴高帽和穿木拖鞋有时手持木剑引吭高歌,可能以为自己是个道士元朝第一梅花吹千百年来,梅花作为高洁人格的象征之一,为人们所传颂。而谈到喜爱梅花之人,绝对不可绕过王冕。这位元朝著名诗人兼画家大大,是个不折不扣的"梅花吹"。王冕与梅花的渊源,可以从他家洗砚池边的那棵梅树说起。一日,王冕练完字,捧着砚台来到院中的池水边,正欲就着池水清洗砚台,忽然闻到了一阵幽香。  相似文献   

16.
回首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往事知多少,繁花落后,回首触目,每一缕记忆化身涓涓细流,而最终汇成的却是滔滔大江,波浪澎湃,不断冲击心灵之土。  相似文献   

17.
还是灵峰的梅花有名,尽管只是含苞初放,游人早就蜂涌而至。相比之下.西溪的梅花已然盛开,却远没有那么多看客,无疑是更适合的去处。  相似文献   

18.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湖北董林涛六年制语文第九册新选古诗《梅花》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诗里洋溢着作者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故意境幽远...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纯洁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格和顽强的生命力。怎样让学生读懂这首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笔者是这样设计教法的。   一、初读明意   1.导语激情、揭题: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对梅花情有独钟,敬佩之至。因此有“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的佳句,北宋诗人王安石咏颂的《梅花》流传至今。   2.教师配乐范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齐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自由读,画出难理解的字词:数枝、凌寒、…  相似文献   

20.
梅花     
梅枝上挂着圆圆的花苞。梅树知道冬天人间的寒冷,先送来了唯一的花枝,然后才长绿叶……梅花是冬天最后唯一仅存的花朵?还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枝?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百花凋谢,梅花它踏着风雪来了。而当冬去春来,万物苏醒,百花满园的时候,梅花它却又一人先去。是追踪风雪而去呢?还是把它引来的春天留在人间?梅花恐怕是万花之中,带着最多的心意,为别人忙碌的花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