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白是我国唐代一位炳耀千秋的伟大诗人,他不仅写诗才思敏捷,倚马千言,饮酒也痛快淋漓,一饮千盅。因而他赢得了“诗仙”和“酒仙”的美称。杜甫评价他的诗和酒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饮中八仙歌》),“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李白爱饮酒,又爱在酒后作诗。他的相当数量的饮酒诗就是这样产生的。李白的饮酒诗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思想:(1)追求精神和个  相似文献   

2.
一饮酒的风气,汉、魏、晋相沿。生活于晋宋易代的陶渊明,“性乐酒德”(颜延之《陶徵士诔》序),嗜酒成癖。而古代文人学士的饮酒与写诗,往往是紧紧相连的。所谓觞咏,就是饮酒作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写作者与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学士在兰亭集会,饮酒赋诗。渊明的20首《饮酒》组诗,则是同一年秋夜醉后所作。而古代文人每每在诗中提到酒。象“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十九首其八)“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相似文献   

3.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上的文人,似乎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隐居时饮酒,求仕时饮酒;得意时饮酒,失意时饮酒;宾朋相聚时饮酒,独自一人时饮酒;有钱时饮酒,无钱时典当什物还要饮酒。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似乎就喝得越多,诗做得就越多。杜甫也是豪饮“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自居易也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且饮。”无论“建安七子”还是“竹林七贤”无不嗜酒,却也是个个才气纵横。诗与酒几乎在所有文人的生活中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5.
古今很多学者认为陶渊明是饮酒避祸的,其实原因并非如此,而是另有缘由:时代风尚、寻求精神解脱、创造艺术境界。陶渊明在酒文化中的最大贡献是把酒和诗直接连系起来,以酒大量地入诗,确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为第一。陶渊明借饮酒在诗文中抒发性情的真;借饮酒在诗文中表现了“靖节”品格。  相似文献   

6.
在晋末宋初,陶渊明乃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作家。他以山水诗酒为乐,爱好自然。陶渊明嗜酒,一饮必醉,在他一生的性情、行事中,可看到魏晋名士的典型风骨。文章通过阐述陶渊明的诗与酒的关系,深层次揭示其饮酒诗之内蕴,并兼论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我从小就听说李白是诗仙,我想学李白,饮酒作诗,于是,我便开始实施我的“秘密计划”。  相似文献   

8.
《饮酒》,顾名思义,总与喝酒有关。陶渊明归田以后生活很穷苦,他的诗中曾写过“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甚至还写过一首题为《乞食》的诗。饭都没得吃,他怎么会有酒喝?原来,酒是别人送给他的。陶渊明归隐在家,有个故人带着名酒和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诗人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毅然辞去了彭泽县令 ,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不汲汲于富贵 ,不戚戚于贫贱 ,虽然“夏日长抱饥 ,寒夜无被眠” ,日子相当清苦 ,仍然恬淡自如 ,只是酒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归隐后的 1 2年 ,即公元 4 1 7年 ,他写了 2 0首《饮酒》诗 ,在“小序”中写道 :“余闲居寡欢 ,兼比夜已长 ,偶有名酒 ,无夕不饮。顾影独尽 ,忽然复醉。既醉之后 ,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 ,以为欢笑尔。”一、渊明缘何钟情于酒 ?诗人与酒 ,似乎总有一种不解之缘 ,陶渊明…  相似文献   

10.
台湾胡颂平编纂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内容:某要人自诩风雅,喜欢作诗,他把陶渊明的“饮酒诗”逐首唱和,又把杜甫的“咏史”诗依韵唱和,可见其自我感觉之好。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嗜酒,写酒,他用酒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自由的追求。这使得他的饮酒诗在不同的阶段有了不同的特点。而且,陶渊明的饮酒诗又与李白、李贺等人的饮酒诗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是把酒作为情感宣泄的催化剂,而陶渊明是把酒看做自然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从而促成了其真正隐士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曾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周敦颐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也就是说,他认为陶渊明爱菊是爱菊花的品格。周敦颐的这个看法,对当时和后代很有影响,成为一种传统的看法。菊花在后人的心目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如果我们结合当时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认真研究一下陶渊明诗中的咏菊之处,就不难看出:陶渊明推崇菊花,并不全是如后人所说是爱菊的品格,他爱菊的真正原因,乃是爱菊花的药用价值,他爱的是服食菊花,爱的是饮菊酒。陶渊明所处的社会正是晋宋易代之际,各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复杂,正因为如此,一些士大夫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文学教育(上)》2008,(12):102-103
《饮酒》诗共有二十首,是陶渊明归田以后所作。诗前有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这组《饮酒》诗,虽是诗人“闲居寡欢”、酒醉以后所写,但并不都是用以“自娱”,以求欢笑。透过“顾影独尽,忽焉复醉”的字面,不难看出深藏在诗人心头的烦恼与郁愤。  相似文献   

14.
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历史上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其诗歌创作中渗透着“酒”文化,在“醉”的表象背后,是陶渊明独立、自我精神的另类展现,其诗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和文化价值。文章结合陶渊明的人生际遇,以其诗歌创作为切入点,对诗歌中的“酒”文化及精神进行全方位的挖掘,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饮者”形象。  相似文献   

15.
融酒于诗是陶渊明诗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图从诗人的饮酒缘由与饮酒诗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以及创造的艺术境界来领会诗酒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饮酒诗和他的田园诗一样,是他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者共同构成了陶渊明思想,即隐逸与济世的矛盾恩想的统一体。从陶渊明的饮酒诗,可以发现其诗歌之“真生命”、“真性情”之所在。他借饮酒催发诗情,在饮酒诗中傲视世俗的诈伪,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其饮酒诗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东晋以降大批的文人骚客,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阮籍饮酒与作诗共同的深层心理基础是积聚在其内心深处的强烈的冲创意志。这种冲创意志主要体现在入世情怀、恨世情绪和登天情结这三个精神层面上。“阮诗无酒”恰好说明了诗与酒是阮籍实现其强烈冲创意志的两种各自独立的手段 ,而非一体。  相似文献   

18.
诗文有一篇之“眼目”.一经点出,就能对此文或此诗一眼看到底。有的诗眼目十分分明,如陶渊明的《止酒》,眼目是一“止”字。此诗不仅题目有一“止”字,诗的每一句都有一个“止”字,点明题意即停止饮洒:这种诗乃游戏之作。以文而言,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历来为人传诵。这篇文章的眼目是一“不”字。钱锺书先生的《管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饮酒诗在其去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酒与陶渊明构生了一种典型的诗酒文化范型。在《饮酒》之五中,诗人着意表现出了一种无所利念、无所欠缺的圆满之人生境界,也彰显出一个悠然、恬适的陶渊明。在宿命、时代、个人三重困境的交相羁束之下,诗人屡屡碰壁,几经反复,最终定心“自然”,守拙归真。在辞彭泽令后的二十多年里,酒成了诗人的最重要的伴侣,诗人“寄酒为迹”,借酒遣怀,精神也得以进一步超脱,个体在重重困境中得以不断升华,直至“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与酒     
酒在陶渊明的生命历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在他涉及饮酒的诗作中能把握到三种意绪:感性愉悦、忧勤自任、逍遥自得。在饮酒中,诗人更多地流露出一种逍遥自适的心境。酒帮助诗人达成逍遥自得的生命境界,但起决定作用却不是酒,而是诗人“闲”、“静”、“远”、“虚”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人生态度,使得陶诗的风格有别于李白等一些以饮得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