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主人公的名字。传说皮格马利翁是一个国王 ,擅长雕刻。他曾用象牙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在雕塑过程中 ,他倾注了全部心血 ,因而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帝 ,终于使这个姑娘获得了生命。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发现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作用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影响 ,他把这种效果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中 ,而且还广泛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 ,是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进一步说 ,在教育过程中 ,只要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倾注满腔热情 ,…  相似文献   

2.
皮格马利翁的需要认识理论指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了解学生,爱护学生,用皮格马利翁的需要认识理论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塑造自信自强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心理特别关注,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重要,“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教育过程、教学活动都需要“期待效应”,因此,我们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多注意运用它,定会使教学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借鉴“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暗示、期望和激励作用,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职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中的实际操作、具体方法和思路,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心理学和管理学上阐述了“皮革马利翁”效应,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对大学生进行成长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而提高学生社会期待认知,牢固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实施激励的基点;从传统文化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信任激励、关怀激励、成就激励和自我激励等方面,探讨了实施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皮格马利翁的需要认识理论指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了解学生,爱护学生,用皮格马利翁的需要认识理论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塑造自信自强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8.
李骏骑 《教育学报》2002,4(9):13-15
学校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早已被教育界熟知 ,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当我们从教育社会学角度重新分析这一效应时 ,会发现其背后更深刻的原因和更复杂的结果 ,并得到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走进童年看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建刚 《师道》2005,(11):11-12
那天教室后面坐满老师,这对我们这群村小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事。我们兴奋又紧张。上课了,我听得很认真。快下课的时候,老师请同学上黑板做习题。我把手举得老高。老师从我眼光里看出了自信,就叫了我。等我做好题目回到座位,一看,哎呀,错了。老师开始批改黑板上的习题,老师说这题弄错了,谁来订正。我又一次把手举得老高,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我能做出正确的来。可老师的目光再没有看我,老师叫了另一位同学去做。下面的事我不记得了,但当时那种强烈想获得第二次机会的心情,二十年后仍是那么清晰。  相似文献   

10.
社会各种思潮对校园的冲击,再加上学校管理的失当、学生课业负担的沉重、家庭教育的失误等等,使部分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他们或沉迷网吧而不能自拔,或不思进取、成绩每况愈下,或抽烟喝酒、聚众斗殴,或离家出走、长期不归,或因小事与同学大打出手,更有甚者,走向犯罪的深渊等等。对于这样一些“问题学生”如何管理教育,已经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非常棘手的问题。下面谈谈我们对“问题”学生教育的体会。一、多一点期待,少一点“定位”对于“问题学生”,我们通常认为他们“没救了”,习惯于把这些学生打入“另册”。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也自…  相似文献   

11.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教师有着特殊的要求;对现实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莎 《中学教育》2008,(10):62-64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期望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经过一系列心理学实验。证明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存在着期望的一种效应。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效应,但在师生交往中也存在着期望效应的另一面,所以在运用这一效应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源自古希腊神话故事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所蕴含的期待效应对班主任开展学生工作有重大的启示。班主任应把握"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精神实质,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它发生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每当回想起这个教育案例,我都为之振奋!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那年,我接的是一个初二的班级。在向原任老师了解班级情况时,2号(学生的学号)学生数次在我耳畔响起,原任老师对2号的赞美之声不绝于耳:2号脑子很聪明,思维敏捷;2号学习很积极,成绩非常优秀;2号朗读”、唱歌都拿过奖……总之,2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李骏骑 《学科教育》2002,4(9):13-15
学校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早已被教育界熟知,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当我们从教育社会学角度重新分析这一效应时,会发现其背后更深刻的原因和更复杂的结果,并得到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相传在塞浦路斯岛有一位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雕刻了一具精美的象牙少女雕像。由于他欣赏“她”的精美而每天含情脉脉地迷恋着“她”,最后,雕像竟真的“活”了过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也许是受了这个神话的启发,于1986年做了一次心理学实验。他到一所小学,称对该校学生进行所谓“有优异发展可能”的预测,但实际上,他既未做什么预测,也不了解任何一个学生,而是随机地将一批学生名单交给该校校长及有关老师,并强调必须保密。八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小学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无论其原来基础如何,成绩较其他学生都提高得快,与老师的情感也较其他学生深厚,而且显得求知欲强,性格开朗活泼。这就是后来影响广泛的罗森塔尔效应。  相似文献   

17.
犤主持人语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一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而一个人的创造性又常常与其个性有关。北大一位知名教授曾经有一个理论,他说,西方人是人性中搀杂着兽性,而中国人是人性中搀杂着家畜性。所以在表面上看,西方人显得有活力和创造性,而中国人比较软弱和循规蹈矩。这里强调的或许就是民族个性吧。作为个体的人,其个性又各不相同,如何保护学生的良好个性,如何从个性中发展创造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张三上课总要捣乱,不听讲,其他同学都挺好的,唯独他总是前后摇晃,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  相似文献   

19.
在开展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中发现,一、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给学生一种积极的期望,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二、运用"破窗效应理论",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可以促进学生的自律;三、运用"多米诺骨牌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笔者认为: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协调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则受到不同心理效应的影响。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认识一些"心理效应"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应有作用,这对班主任平时的管理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