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8,(54):180-181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简单劳动能力。一般来说,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主要包括用餐、如厕、刷牙、漱口、洗手、洗脸、整理玩具、自己穿脱衣服等。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孩子独立生存能力、建立自信心与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同时与家庭教育相衔接,家园同步开展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培养。通过一年来的研究与探索,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明显提升,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幼儿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及培养健康的心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巩芳芳 《天津教育》2020,(4):145-146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幼儿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其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改革工作全面开展的当下,教师也应该创新教学与管理理念,满足幼儿的个人发展需求。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通过合理的手段培养其自我意识,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这也是当前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幼儿的年龄与心理都存在一定特殊性,教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幼儿在与他人、社会接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也是促使幼儿深刻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能够在自我心理倾向于心理特征的不断调整当中,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当中。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应该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制定针对性管理方案,增强幼儿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4.
俞彩方 《考试周刊》2013,(19):186-186
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文章就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理自立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也充分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的影响。而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和意志力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幼儿自我意识、自我形象的基础。家园应该如何共同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理自立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也充分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的影响。而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和意志力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幼儿自我意识、自我形象的基础。家园应该如何共同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曹爱菊 《考试周刊》2012,(92):184-184
幼儿接触社会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幼儿园、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和创设的。我们在幼儿自我意识的研究中,对本班幼儿进行了测查,发现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评价自己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幼儿。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与其他方面相比,  相似文献   

8.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节,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组织、调整、综合着人自身的行为。培养积极正面的自我意识,对于幼儿认知的建构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3—6岁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我评价能力初步产生,在这个阶段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幼儿阶段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评价,为此,教师在评  相似文献   

10.
“科研兴园”是桃源幼儿园一贯以来的办园目标。自1998年以来,该园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尤其是深入开展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为切入点,培养幼儿学会悦纳自我、悦纳他人。在  相似文献   

11.
幼儿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而自我意识又是个体人格形成的主导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自我意识主题鲜明且典型的绘本——《糟糕,身上长条纹了》的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幼儿生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真诚面对自己的秘密以及尊重自我意识的独特性,由此初探帮助幼儿形成健康和积极自我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幼儿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而自我意识又是个体人格形成的主导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自我意识主题鲜明且典型的绘本((糟糕,身上长条纹了》的阅读教学,引导幼儿生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真诚面对自己的秘密,尊重自我意识的独特性,并由此探讨帮助幼儿形成健康和积极自我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与其他方面相比,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对较晚。一般来说,幼儿可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初步学习了解自己、了解别人,学习把自己的行为、能力与别人的行为、能力作比  相似文献   

14.
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左右着幼儿当下对活动的兴趣、选择、表现和感受,也影响着幼儿潜能的发挥、自信心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及身心健康水平.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重视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应致力于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成功经验,习得替代性经验,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反馈,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5.
张玉洁 《成才之路》2022,(14):96-98
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正式步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因此,幼儿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学龄前幼儿的自我认知、是非判断能力非常弱,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又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师幼平等交流互动,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并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幼儿的自我发...  相似文献   

16.
同伴交往在幼儿成长时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幼儿中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自我意识作为幼儿独立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幼儿逐步走向成熟。通过研究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情况,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幼儿的发展特点,从而正确引导幼儿的成长。本文将从幼儿的自我概念、自尊以及自我控制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指出同伴交往对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自我意识”是个体自己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个体自身人格的核心,对“自我”的一切具有认识、体验及调控的功能。幼儿在3~6岁期间是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积极关注的态度与无条件接纳的方法,引导幼儿充分表现自我,引导幼儿做出适宜的自我评价,从而实现幼儿做最好的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钱蕾 《家庭教育》2002,(6):42-42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其中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与其他能力相比,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对较晚,并且,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自我意  相似文献   

19.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 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特别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它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 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对个性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大大丰富,从主要是对自己生理特征的认知,逐渐发展为对自己 的社会角色以及心理活动的意识。因此,抓住这个关键期对中班幼儿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是 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在启蒙教育中生本理念的树立和渗入是十分重要的。以幼儿为主体,能够培养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充满自信,张扬个性,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识。从引入竞争机制、奖励机制、自我展示机制、团队意识培养等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在幼儿教育中以幼儿为主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