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周蕾 《文教资料》2008,(20):43-44
读者观照是翻译理论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认为译文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译文读者在译文的理解、接受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充分关照读者,采取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策略,这对于翻译中的对等的实现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牛聃妮 《考试周刊》2015,(22):21-22
本文以译语读者关照的角度探讨科普翻译,以英文科普作品《失控》为研究对象,从关照译语读者的知识背景、思维逻辑和审美习惯三个方面,对原有译本进行分析并重译,以期提高科普翻译作品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阅读主体的感受对于外宣译文的翻译质量至关重要。缺少目标语受众意识,必然会导致译入语文本的可接受性大打折扣。在交际过程中,译者应对原语文本进行正确推理,并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期待,以关联性为指导原则,寻求构建最佳的认知语境。成功的外宣翻译要使目的语读者准确理解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中的读者关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译读是学翻译过程中一个能动的主体,读对译语本的阅读和接受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由于读的审美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不同时期的主流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会有所不同。译对译读语言和化审美特征的关照以及对译读情感需求的关注是影响学翻译活动成功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和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中各项活动,如文本的选择、策略的运用、译作的推出等,无一不受到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和规范,然而翻译活动对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也产生能动作用。文章借助图里的描述性翻译研究理论,尝试考查和探讨译语文化对翻译活动的规范情形以及翻译活动对译语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翻译流程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读者期待视野对翻译行为的重要影响、读者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未得到应得重视的现状。其次选取了清末政治小说翻译作为典型事理,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体分析了读者期待视野对这一类型小说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和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中各项活动,如文本的选择、策略的运用、译作的推出等,无一不受到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和规范。本文借助图里的描述性翻译研究理论,以胡适的诗歌翻译为例,探讨译语文化对翻译活动的规范情形。  相似文献   

9.
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划分给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原型—模型翻译理论中"适合"与"忠实"的翻译标准提供了理论根据。译者在"适合"与"忠实"的翻译标准指导下,既不会超越作者的主动,也不失自己的权限。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深刻的思想革命,肯定了译语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围城》英译本之所以好评如潮,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灵活采取翻译方法对译语读者进行关照.一方面,译者迁就译语读者现有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水平,关注了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以及认知心理,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译者向读者输入异语文化成分,提高读者的认知能力,开拓读者的接受视野.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翻译方法产生风格各异的译文。并直接关乎译文质量的优劣程度。合理的翻译应该是正确理解原文,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界比较通行的方法,不仅能再现原文的意义,更能关照到读者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受到译语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制约翻译活动的译语文化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译语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文化交流程度等。本文借助文化翻译观的研究理论,探讨诸语境制约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琪 《培训与研究》2009,26(6):121-123
对读者需要的重视是翻译中引入接受美学后的重大变化之一。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是翻译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习语作为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在翻译时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文章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习语中读者接受下的翻译策略的运用,指出翻译的目标应是实现译文与目标读者的接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对读者需要的重视是翻译中引入接受美学后的重大变化之一。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是翻译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习语作为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在翻译时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文章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习语中读者接受下的翻译策略的运用,指出翻译的目标应是实现译文与目标读者的接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翻译就其目的性以及选择性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心理过程。宏观上说,这种心理过程是有意识的行为,似乎受外部的影响和限制;但微观上说,这种影响和限制很模糊,大部分处于潜意识状态。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注意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整个翻译策略。但注意也可能导致译者对源语错误理解与判断,从而导致误译。文章探讨了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注意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6.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阐释不同的语言现象。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分别从简单句和复合句两个方面并结合实例分析,探讨了图形—背景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艺术作品的存在和意义构成中的作用,读者具有参与文学作品创造的权利,其能动性、创造性的接受使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得以充分表现。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要重视读者的地位,充分发挥读者的接受理解潜力,其中包括要关照到读者接受者的社会习俗问题,地域文化问题,宗教信仰问题,以及文化空缺或文化冲突的情况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翻译目的论的介绍和对中英文广告翻译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目的论原则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在目的论指导下,译者能够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尊重译语国的文化传统,遵循译语广告的语言规范,迎合译语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尽可能地实现广告的功能,使消费者明确商品的销售理念,以达到商品的营销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以来,解构主义思潮对西方形而上学和逻各斯中心主义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并且几乎波及到了西方文论的所有领域,包括造成了翻译理论的文化转向。解构主义也成为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对解构主义基本立论的重新审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本文试图从翻译理论的角度,针对解构主义对意义和原文的消解、对作者主体性的否定、原作和译作的关系及地位等方面的基本立论进行反思,并提出翻译理论的研究应该从边缘走向中心,应关注对翻译本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英汉互译的最高标准是译语可理解 ,译语的表达受到其相应语言所属的特有文化的影响 ,实现译语可理解的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