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一字之妙     
校园广告栏上张贴了一则“启事”,上面写着:“由于匆忙,今日本人不慎丢失手表一块,有拾到者,请到4号楼  相似文献   

2.
一字之妙     
一字嫁妆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对联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古人为文是煞费苦心的,往往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斟字酌句,细心玩索,真正把字当作杯中之物,把酒慢品;将句当作手中之宝,握玉静赏。如此谨严推敲词句.不仅让诗文大放异彩.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语言使用中,离不开语句的表达,而词语则是语句的基本单位,是组织段落、篇章的基础材料。因此,词语运用得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文字的魅力,往往在一字之中尽可体现,而一些以一字之妙传神的佳话至今仍为我们所乐道。贾岛的“推敲”故事一直被大家传为美谈。当时贾岛正骑在驴上,想起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不好,想将“推”改成“敲”,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于是韩愈和他探讨起来,最终确定用“敲”字,“推敲”二…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对信息共享、信息传递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相似文献   

7.
一字妙评     
忙也读书,闲也读书。能自由与平静地读书,是幸福的。 时值礼拜日,上午翻书,下午翻书。翻到微妙处,也就耐不住寂寞,想写点什么了。  相似文献   

8.
一字妙联     
刘炜 《老年教育》2010,(1):38-38
清代咸丰年间,有人出一上联求对,联中仅一“墨”字。不少人遂以“笔、纸、砚、书”等字应对,却均不是佳对。惟一人以“泉”字应对,被公推为最佳下联,流传至今。这副“一字联”写出来就是:  相似文献   

9.
一字妙评     
古人评诗论文,多有妙语。南宋学者李耆卿《文章精义》两处只字评点,更可谓精妙之至。其一处:“论语气平,孟子气激;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汉书气怯。”我们知道,《论语》主要记载孔子言行,语言简洁凝炼,用意深远,尤其有关教育教学,多精理名言,心平气和,循循善诱,表现出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风格,故说“气平”;孟子却不同,他以雄辩见称,言辞富于鼓动性,气势充沛,感情强烈,锋芒毕露,所以说  相似文献   

10.
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曾写过一首一字到底的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颦笑,一人独占一江秋。清代女诗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她写过这样一首诗: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  相似文献   

11.
一字诗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落秋。一字诗@陈沆~~  相似文献   

12.
一字诗     
一家文学刊物登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它把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网”字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如纪晓岚的一首诗: "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  相似文献   

14.
用一节课来处理<社戏>这样的经典名篇是否会有太匆忙之嫌?不会,抓住一字,便可撑起长文短教长文妙教的天空.  相似文献   

15.
千古绝唱《长恨歌》是脍炙人口的叙事长诗.白居易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高超的表现手法,在历代读者心中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情感涛声.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以最能引起人们情思的"月色、夜雨、铃声"组成有声有色的伤感诗境;"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以"空殿萤飞""孤灯只影""钟鼓之声""耿耿星河"四种凄怆悲凉的意境,着力映衬出唐玄宗寂寞孤单、彻夜不眠的绵绵苦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诸如此类的名句,字字珠玑,俯拾皆是.或许正因为如此,高中语文多种版本都选用了这首婉转动人、缠绵悱恻的长诗.  相似文献   

16.
妙诗求解     
数字,是表示数目或次序的,它质朴无华,甚至有些枯燥,但如果将它作为修辞手段,巧妙地运用于诗句,就会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使作品情趣横溢,诗意盎然。试举几例:(例一)清代文人郑板桥,在一个下雪天路过一家酒店,想歇息一会,适逢几个秀才正在饮酒赋诗。他们看郑板桥气度不凡,就请他喝酒御寒,并洋洋自得地向郑板桥炫耀自己的诗作。郑板桥听了直摇头,觉得没有一首位得称道的。于是,秀才们要郑板桥作一首。郑板桥驻视纷纷扬扬的雪片,脱口而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片。”语音未落,几个秀才使窃窃私语取笑:这人只…  相似文献   

17.
数字妙诗     
数字从一到十不仅用于记账、计量、表次第,而且也可入诗。经诗人们匠心独运.巧妙地连缀安排,它们一个个会变得活泼生动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宋朝理学家邵康有这样一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作者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从一至十这十个数词,给我们描绘了旅途风光。展示出了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  相似文献   

18.
19.
乾隆皇帝下江南,大学士纪晓岚随行。一路上,乾隆经常出一些难题命纪晓岚答对,每次纪晓岚都能巧妙地完成。一天,他俩登上长江岸边的一座酒楼,欣赏江景。乾隆忽然  相似文献   

20.
“一”是万物之母。老子说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易》曰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太极”也就是“一”。故“一”为万物之母。老子还说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人)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首领)。”所以 ,“一”是非常伟大的。文人墨客在诗词中非常重视“一”的运用 ,而且用得非常巧妙 ,有雅有俗 ,有的雅俗并举。以下试举数例 :大家对纪晓岚的大作《咏雪》诗已非常熟悉了 ,但在这里不防再提一提 ,因为诗写得太好了。诗曰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