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我侧身敌后新闻战线,首先是参加出版《每日电讯》的工作。《每日电讯》是一份对内发行的八开油印报纸,由当时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部出版发行,内容都是新华社电讯,每天深夜出版,专发指挥部各直属机关,发行数约百余份。我于一九四О年十月,在著名的黄桥战役胜利后,在满街红旗飘扬,祝贺胜利的锣鼓声中,从苏北抗日军政学校分到该报当学徒。我具体的工作是做标题。当译电员把他译好的电讯稿交给我以后,我便进行编辑工作,做好标题,排好版面,然后交给缮写员刻印,最后再将蜡纸校对一下,我的工作便算完了。  相似文献   

2.
清晨,当一份份贵州日报传送到千千万万读者手中时,校检组的欧声扬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毕竟,他是把守报纸出版最后一关的“哨兵”。初识欧声扬,是80年代初我被分到报社校对组实习。那时,他先于我参加工作,我称他为老师。一晃快10年过去了,我们当时的年轻人已成了较老的记者、编辑,而他仍是校检岗位上一名“哨兵”,依然干着默默无闻的校检工作。欧声扬为什么能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勤勤恳恳地工作呢?当我与他深入地交谈,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后,我才发现有些木讷的他,原是一位富有个性的男子汉。自他认准校检工作那天起,便铁下心来,决心走到底,干出一番有声有色的事业来!于是,便有了他10多年来扎扎实实工作的足迹。虽然,在一般人看来,他干的是平凡而细小的工作:在夜幕笼罩的小屋里和流溢的灯光下,对照原稿  相似文献   

3.
千里姻缘     
一 1982年10月,当时我在鸡西矿务局作新闻报道工作.一次我出去采访回到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两份材料,是局工会送来的.其中一份材料不长,却吸引了我. 这份材料介绍了鸡西矿务局东海煤矿残疾青年张坚强高中毕业之后,自学中医为人治病的事迹.我被张坚强顽强的精神所感动,第二天,便驱车百余里,来到张坚强家里采访. 那天,在张坚强的家里,除了本矿的患者外,还有来自黑龙江鸡两市里和铁力县的患者,把他家的里外屋挤得满满的. 趁他看病的空隙,我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4.
我是《新闻战线》一名普通青年读者。去年11月17日我想继续办理《新闻战线》直接邮购手续,结果又一次得到了满足。记得前年冬,我在一份地方报上看到,人民日报社主办一份在全国发行的《新闻战线》月刊。当时我正参加西北新闻刊院学习,特别想订上这份刊物,可到邮局没订上(读者在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刊。——编者注)。由于求知心切,我便给人民日报总编室写了封信,他们通知我将款汇到报社发行处期刊科,结果我订到了。我很珍爱这份刊物,其中许多文章和栏目,如《采访札记》《读者论坛》《地市  相似文献   

5.
记得军报在举办第十二期新闻函授时,我以试试的态度报名参加了函授,当时由于工作繁忙,自己对教材只是简单看了一下,作业也只交了一篇。后来,我有幸考上了军校,到军校后有了学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我便开始学着写作,平时在学校的局域网上投一投稿子。几篇稿子被网上采用后,队干部让我负责学员队的报道工作。因为自己的理论水平欠缺,于是我便报名参加了军报第十四期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6.
《兰台世界》2015,(Z2):119-120
<正>一、青春选择——走进兰台2011年我大学毕业,幸运地进入中国石油工作。当领导询问我的岗位意向时,年轻的我直率地回答:不想做档案工作。当时我认为档案是个"三无"工作:无权、无利、无名。它单调、呆板、沉闷,需要整天面对一大堆资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次接收、录入、归档、装订、借阅等等的重复劳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档案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档案工作不仅仅是把一页页、一份份档案资料装订成册,一卷卷一排排摆进档案柜那么简单,它是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再开  相似文献   

7.
不喜欢,为什么还回来呢?这是一个我到现在也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那是2002年的夏天,对我来说,当时的选择,有些艰难。我放弃了南京和海口的工作机会,最后还是决定回到家乡沈阳,因为那个伴随我成长的电视台,给了我一份记者的工作。入职的第一天,我站在电视台的门  相似文献   

8.
窗外的兰花开了,碧玉似的花瓣吐露着沁人的芳香,它已倍伴着我走过了几度春秋,花开花谢,十年的光阴在繁忙的档案工作中和着片片纸花飞走了。生命也就在寂寞的花开花谢中度过。每天,当钟声敲过8点,我便在一大堆文件资料中开始整理,翻寻那一份份珍贵的往事。  相似文献   

9.
刘晓涵 《编辑学报》2012,24(3):300-301
正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到编辑部工作已经快3年了。至今仍记得3年前入职面试时主任的提问:"编辑工作并没有想象中清闲,一个认真负责的编辑,工作将会是繁忙甚至繁琐的。为什么会在博士毕业后选择做一名编辑,你考虑好了吗?"当时我回答:"因为编辑工作是一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工作,我很想尝试!"这近3年的编辑工作,确实如想象中一样给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夏天,安徽发大水。为了能听到更多的打口带,我终于辞去了每月120块的服装厂消防民警工作,南逃到了广州。在那里,我第一个月薪水一下子翻了4番,当时感觉终于盼来了第二次生命。现在想想都乐。 我在广州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音乐杂志社的编辑。一年半后,离开了那家单位,  相似文献   

11.
知道商棠的名字是在20多年前,当时《燕赵都市报》副刊上刊载了我一幅美术作品,恰好同一版面上发表了商棠的一篇游记,是写平山驼梁的,散文化的笔法写得很美,给我留下了印象,从此我记住了商棠这个名字,那时候他在平山县旅游局工作。再后来,我们便成为了同事,一晃十大几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2.
清晨,当一份份贵州日报传送到千千万万读者手中时,校检组的欧声扬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毕竟,他是把守报纸出版最后一关的“哨兵”。初识欧声扬,是80年代初我被分到报社校对组实习。那时,他先于我参加工作,我称他为老师。一晃快10年过去了,我们当时的年轻人已成了较老的记者、编辑,而他仍是校检岗位上一名“哨兵”,依然干着默默无闻的校检工作。欧声扬为什么能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勤勤恳恳地工作呢?当我与他深入地交谈,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后,我才发现有些木讷的他,原是一位富有个  相似文献   

13.
我是《新闻战线》一名普通青年读者。去年11月17日我想继续办理《新闻战线》直接邮购手续,结果又一次得到了满足。记得前年冬,我在一份地方报上看到,人民日报社主办一份在全国发行的《新闻战线》月刊。当时我正参加西北新闻刊院学习,特别想订上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下旬,我从农场纪检委的一份内部通报中得知,场基建公司经理邵万顺因打牌赌博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不久,农场又发出一个通知,免去了邵万顺的经理职务。凭直觉,我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报道素材:把这样一个反面典型宣传出去,对狠刹赌博歪风,净化社会风气是很有帮助的。于是,我根据通报上面提供的材料,写成了一条题为《经理邵万顺参与打牌赌博被免职》的消息。由于当时我急着想将稿发出去,便没有找当事人核实材料,因为这样会带来很  相似文献   

15.
我在近40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在采编新闻、做好报道工作的同时,对新闻事业史、尤其是报业史也颇有兴趣。上世纪80年代,我奉派支援《西藏日报》工作期间,通过访问西藏老报人、藏族学者和寺庙高僧,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西藏的第一份现代报纸,是于清朝晚期在拉萨创办的《西藏白话报》。在一位藏族朋友的帮助下,我还得以到当时的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查看了该会收藏的一份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八月下旬印刷的《西藏白话报》,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份《西藏白话报》,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6.
我刚到地质出版社工作时,由于编辑、校对人员少,所以许多工作,诸如修图、贴字、正文设计、拣图版等,都是由编辑自己做。多数书稿也是由编辑自己校。当时真可谓是编校合一了。后来,人员增加了,就像许多出版社一样,实行编校分工。由于校对大多是新人,业务不熟悉,又不懂专业技术,为了保证图书质量,我们采取一部书稿打两份校样的办法,一份送校对,一份送编辑或作者阅读。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初学新闻写作的农村青年。去年10月份,我想订几份新闻写作刊物,一位朋友向我介绍了贵刊。当时,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订了半年的《新闻通讯》。今年第一期来后,我就迫不急待地翻开贵刊,先把目录看了一遍,再仔细地看完了全部内容。由于看的入了迷,被灯把书的封底给  相似文献   

18.
退稿信     
记得那是1985年9月份,我收到当时《今晚报》副刊部主任的退稿及附信,上云:“此文写得通俗易懂,自有其言之成理处”。读此,我心下不免喜滋滋的。可往下读去,觉得高兴太早了:“然仔细推敲之,便可见其中值得研究的问题颇多”。接着,一下子就列举了三条意见:一、大龄青年征婚,应当允许她(他)们有  相似文献   

19.
史占旗 《传媒》2007,(9):55-55
《知音》杂志早就听说过,但未阅读过.去年底单位告知,可订一份报或刊,我便给女儿订了一份《知音》杂志.  相似文献   

20.
我于1994年3月由组织安排到县档案局工作,此前,我先后在基层乡镇、县妇联工作,对档案工作接触不多,县委调我到档案局任局长时,当时确实也曾迷茫过、动摇过,不愿意到档案局来,领导、同事们多次同我交流沟通,做思想工作,我也找档案部门的同志了解学习,逐步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便坚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