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新闻界》2014,(8):37-40
本文从电视图像叙事的基本规律出发,讨论电视图像作为一种媒介技术特点与其传播特征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为"时间"与"真实"的联系、"空间"与"现场"的联系、"形象"与"个体化"的联系。论文从上述三个角度,结合当下电视新闻报道实践讨论电视新闻的图像叙事中的时空因素。  相似文献   

3.
央视品牌栏目《新闻调查》在采访形态、采访纬度、采访方式和采访目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本文以《新闻调查》为实例,对如何创新电视新闻采访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为新闻学的一个分支,经过迅速发展,日益凸显出在重大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学界对深度报道的关注也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电视新闻中,画面、语言、声音、文字作为承载新闻信息的符号,在目前盛行的故事化新闻叙事方式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目前对电视新闻故事化现状进行研究的角度虽然很多,但专门研究电视新闻画面叙事功能的则不多.本文试图以国内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代表节目之一《新闻调查》为例,分析目前的深度报道中电视画面的叙事作用.  相似文献   

5.
石璟 《当代传播》2005,(6):93-95
19世纪末,调查性报道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报道形式开始在美国报纸上运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则属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60分钟》。《60分钟》因其对社会问题的细致调查和深入分析,成为美国闻名遐迩的名牌栏目,自此彻底打破了电视媒介不能做调查性报道的观点,赋予调查性报道以新的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民主政治的推进,我国新闻事业的话语空间进一步拓展,一批有责任感、使命感、富于探索和创新精神的电视节目创作者经过《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几年来的成功实践和历练打造, 在1996年5月推出了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作为一块试验田,《新闻调查》不负众望,高质量地完成了发端于西方的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化栽培,使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在中国以鲜活的方式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传播策略──《新闻调查》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节目按照传统的节目分类方法,分成消息、专题、评论三大类。这三类中,消息是主体,评论是旗帜、灵魂,评论水平也代表电视台的政治水平。媒介的传播方式与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多元化社会中,事物之间总是渗透、融合的。这一趋势,也改变了电视节目严格分类的状态,而呈现交叉结构的开放性.在我国电视新闻屏幕上,各类节目优势的相互渗透交叉,突出地体现在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上。新闻评论性节目是在电视述评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随着电视意识的增强和对现…  相似文献   

7.
8.
9.
单纯的画面其含义往往是游移和模糊的,往往客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电视新闻还必须借助文字和语言才能达到其准确和清晰,最终完成叙事的功能.只有在这时,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突显了出来.由于写作的介入,画面多义性得到了准确的解释和清晰的界定,受众才能通过文字和语言对电视画面中提供的新闻真实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判断,并随之进入意味深长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部《河殇》在社会各个阶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尽管《河殇》表达的文化观、历史观,我不完全赞同。但是,无论如何自《河殇》播出后,有那么多的人激动,又有那么多的人愤懑:有那么多的人陷入沉思,又有那么多的人从梦中醒来。我想,这就是《河殇》最大的成功。因为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一个容易激动、容易愤懑、容易让人去深思的时代了。我以为《河殇》的成功,在于它向人民宣传了一种危机意识,也在于找到了一种把知识分子的思想传播给人民群众的全新形式。正如《河殇》顾问金观涛先生所言:“中华民族在现在这个时候,是如此地需要思想,正象干渴的黄土地需要甘雨一样”,人民需要思想,我们也不是没有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东方时空》作为CCTV乃至中国电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牌栏目,在新世纪前夜全面改版,引起业内外热烈反响。对于改版的得失,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比这些更值得关注的是,从这一典型个案中暴露出来的中国电视新闻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2.
曹丹 《视听界》2006,(5):80-82
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被誉为中国电视媒体回归新闻本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之一。《新闻调查》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界标志性的调查性报道栏目迄今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其节目题材的选择以及报道结构的编排,均体现了有力的议程设置。笔者以近一年来(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新闻调查》栏目所播出的45期节目①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题材选择、感情基调及报道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议程设置所体现出的特色,进而为当下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建构理性、深入、建设性的品性提供参照。一、题材选择:关注民生“揭黑”曝光类题材通常被认为是调…  相似文献   

13.
梅尔文·L德弗勒曾说,,"当一个人决定使用一种已知语言符号(比如一个词,或是有标准解释的某物体),以便在另一个人心目中唤起具体含义时,传播的基本行为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里的政治传播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基雅维里政治传播观念建立于其人性恶的基本假说的基础之上。它在一定的程度上揭示了政治传播的客观规律, 反映了政治传播的历史实际; 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非道德主义的功利性和反人民性。从传播思想史、政治思想史的轨迹来看, 马基雅维里是古希腊柏拉图和近代集权主义理论之间的过渡。由此决定了学术界对他绝然不同的评价。时至今日, 马基雅维里政治传播观念的某些内容仍然保持着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南京零距离》是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2002年1月开播的一档新闻资讯直播节目,每天晚上6点50分首播,栏目总长一个小时。栏目开播不久,收视率就一路看好,AC尼尔森收视调查平均收视率为8个点左右,最高有近18个点,可以说这是江苏乃至华东地区最火的电视新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于1999年7月5日推出的全新新闻栏目《现在播报》 ,可以视为中国电视改革的新动态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在原有新闻栏目《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早间新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30分》基础上 ,增强新闻性 ,使该频道实现了由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向新闻频道过渡。《现在播报》的推出引起关注 ,因为该栏目的变化所蕴含的信息预示着我国电视新闻改革的方向。除了它的节奏快、时效强、信息量大等特点 ,最大的变化在于新闻内容更具贴近性 ,而主播形式也令人耳目一新。《现在播报》在题材的选择和新闻价值的判断上 ,以…  相似文献   

17.
张海洋 《新闻世界》2009,(12):62-63
本文论述了曲艺电视新闻节目兴起的原因,分析它的出现而引发的有关新闻传播的一些问题及对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倪志新 《视听界》2001,(2):22-22,15
2000年11月27日清晨6时,全新推出的改版后的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不仅让广大电视观众耳目一新,也给中国人的收视习惯带来了一场革命,与此同时,电视新闻“杂志化”这一话题也再度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究竟什么样的节目才算真正的新闻杂志节目,如何才能办好电视新闻杂志呢?  相似文献   

19.
2003年3月20日北京时间10时35分左右,美英联军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我国电视媒体CCTV—4(国际频道)几乎在战争爆发的同时,向海内外观众播报了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其速度之快刷新了同类电视新闻报道的纪录,显示了在现代高科技装备下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从CCTV对伊战争报道前两周的情况来看,它较好地发挥了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优势。  相似文献   

20.
透视“新闻调查”——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节目按照传统的节目分类方法,分成消息、专题、评论三大类。这三类中,消息是主体,评论则是旗帜、灵魂。 媒介传播方式与策略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变化。我国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优势的相互渗透交叉,突出体现在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上。 在众多新闻评论性节目中,“新闻调查”是容量最大、最有深度的评论性节目。其节目时间长,可以对题材做更全面的深入分析、调查、评点。三年多来,“新闻调查”又在传播方法、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