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1月13日(壬寅年十二月十五日):即日出版的《新民丛报》第二十四期发表了黄遵宪致梁启超书,对梁《新民说》中的某些“激烈”言词表示不满。 1月29日(正月初一日):《湖北学生界》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湖北留日学生同乡会主办,刘成禺、李书城、时功玖、程明超、王璟芳、尹援一、窦燕石等编撰。设有图画、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叙述日本汉方医学保存运动及其时代背景,利用中日文献记载和保留在日本的文物资料,对清公使馆成员、特别是公使馆参赞官黄遵宪与这一运动的领导者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对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中关于日本汉方医学记载的资料来源做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   

3.
正《清宫扬州御档》中有两份档案涉及扬州末任知府嵩峋。一份是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七日的上谕,任命安徽宁国府知府嵩峋(镶红旗人、举人出身)调扬州府任知府。另一份是宣统二年正月十一日《晓谕扬州嵩峋等有关人员事》,这是一份奖惩通报。奖励嵩峋,说他"政绩均著,传旨嘉奖。"惩处三人,他们是:江苏候补道桂运熙,狎妓聚赌,举止轻佻;候补巡检徐辅臣,性嗜樗蒲,罔知检束;候补巡检孟平前带巡防队冶游赌博,纪律不严。今天,大多数人接受《官场现形  相似文献   

4.
一、符山堂本《五书》版本特点及其差异符山堂本《音学五书》(下简称《五书》),由当时著名刻书家张弨校刻。顾衍生《元谱》:"(康熙六年)开雕《音学五书》于淮上,张力臣弨父子任校写之役。" 符山堂刻本是传世《五书》中最早的刊本,其余本子都是它的翻印本,如光绪十一年四明观稼楼仿刻本(今中华书局据此影印),光绪十一年湘阴郭氏(庆藩)岵瞻堂刊刻本,光绪十六年长沙思贤讲舍刻本,等等。"符山堂"盖张弨书室之名,其校刻之书镂刻精美,校雠精细,堪称清代板刻书中的精品。今传符山堂本《五书》,其版心高约二十厘米,半叶宽约十三厘米。扉页上一般有"符山堂藏板"字样(后来印刷的书则没有)。"姓氏"一叶列有顾氏外甥徐元文、徐乾学、徐秉义三兄弟"参阅"及张力臣、张叶增、张叶箕父子三人"校订"和"同  相似文献   

5.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清末著名外交官。1878年(光绪四年)任驻英、法大臣。1880年代崇厚为驻俄大臣,与沙俄谈判改约;1881年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中法战争中主张抗法。后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为清政府每年增加了几百万银两收入。其"政绩"至今仍为人所称道。这里选收旅顺博物馆藏曾纪泽信札三通,均为《曾纪泽遗集》(原名《曾惠敏公遗集》)所未收。前两通写于光绪三年(1877)。从中可知曾纪泽在父忧除服后进京觐谢光绪帝的情形以  相似文献   

6.
笔者根据大量史籍报刊材料,考证"记者"一词在中国的源流演变历史。结论是:"记者"一词源于中国古汉语,至迟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经典史籍《管子》;后在日本历经明治维新的洗礼,被创造性地用来指代报馆中的新闻从业者;再由中国驻日的外交参赞黄遵宪、流亡日本的维新派和留日学生直译返传入中国新闻界,并在民国初年被中国新闻界赋予该词新含义——外勤记者。  相似文献   

7.
晚清杨守敬、黎庶昌驻日期间,曾三次借阅枫山文库藏古钞本《春秋经传集解》。第一次为光绪八年(1882年),杨守敬通过友人枫山文库馆员岩谷修私自借出影钞。第二次为光绪九年(1883年),黎庶昌通过外交途径获准借阅,委派杨守敬借出并组织人手进行对校,是为《春秋左传杜注校勘记》。第三次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黎庶昌再次驻日时,又曾借阅。第二次时,杨守敬在组织人手对校过程中,私下里又将其影钞本与古钞本原书比对,出具多条校记,时间都是光绪九年。然而杨守敬忽略了影钞本上其光绪八年的题识笔误,留下漏洞。直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其刊刻《日本访书志》时,才将光绪八年的题识删除,又重写了一篇,并且未再写题识时间。由此,造成与王重民《日本访书志补》中所收光绪八年壬午夏所记题跋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8.
《草书礼部韵宝》五卷,宋高宗赵构书。日本延享四年(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东都书林刻本。卷首序后有墨笔题识四行,文录下:"右《草书韵宝》五卷,日本覆元刊本,彼国人岛田彦桢所赠也。彦桢名翰,覃思著述,东瀛甚重其人。此书不见收藏家著录,中国亡佚久矣,转赖海外翻刻以传,‘礼失求野’,不其信欤。光绪丙午(三十二年,1906年)闰四月廿八日东门菜慵识。"(下钤"丁"字圆印)  相似文献   

9.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他们在日本重建宣传阵地,创办了清议报。清议报是旬刊。第一册出版于一八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最后一册出版于一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前后历时正好三年,共出一百册。出版地点是日本横滨。发行兼编辑人是旅居横滨的华侨商人冯镜如,但实际主持人,前期和后期是梁启超,中期是麦孟华。清议报在第十一册刊登的《本报改定章程告白》中宣称:“本报宗旨专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主义。”它所说的“主持清  相似文献   

10.
正清人洪亮吉有感于"大一统之书,内三馆所绘秘图,则流传匪易,鸿编则家有为难"~((1)),因此撰著《乾隆府厅州县图志》50卷,便携观览。此书初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刊刻,但未及一半,因斧资难继而中断,后在友人于宗林协助下于嘉庆七年(1802)刊梓,今流传版本有嘉庆七年《洪北江集》本、光绪五年(1879)授经堂刊《洪北江遗集》本及光绪二十三年新化陈氏三味书室本。中  相似文献   

11.
《咫进斋丛书》三集三十五种,是姚觐元同治光绪年间在其四川川东道、广东布政使任上陆续刊刻而成的,版刻时间一般依清光绪九年(1883)李文田为《咫进斋丛书》题书名的时间.但《咫进斋丛书》的《书目总跋》后附有姚觐元作于"甲申(1884)三月"的附记,故知丛书合集成书的时间最早也是光绪十年(1884).姚觐元不仅对于《咫进斋丛...  相似文献   

12.
1905(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6月1日(四月二十九日):《重庆日报》负责人卞小吾以该报攻击清政腐败、鼓吹民主革命,被地方当局诱捕至巴县衙门软禁,旋奉四川总督锡良之命,解往省城监狱拘押。《重庆日报》因此停刊。 6月3日(五月初一日):《二十世纪之支那》在日本东京创刊。宋教仁、田桐、程家柽、黄瀛元、白逾桓、陈天华等主办,程家柽为总编辑。《发刊之趣意》自揭其主张为:“对  相似文献   

13.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近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散原精舍诗》、《续集》、《别集》及《散原精舍文集》。陈三立光绪八年壬午(1882)中举后,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入京会试,中式,徐一士《谈陈三立》及陈隆恪(三立次子)等《散原精舍文集题识》均称:"是年未应殿试,已丑成进士。"但考诸陈三立丁亥(1887)《致许振祎书》,不难发现丙戌"未应殿试"之说有可疑之处。三立此札原件存江西南昌藏书家王咨臣先生处,《江西社会  相似文献   

14.
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我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清同治六年九月二十八(1867年10月25日)生于广东。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翰林院庶常馆散馆,任刑部贵州司主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  相似文献   

15.
1890年黄遵宪著《日本国志》始刊于广州富文斋。该书以大量篇幅介绍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情况,批判中国的专制主义,肯定西方的立法制度,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进行文体和字体的改革。该书刊行后对戊戌变法影响很大,是清末研究日本史的重要著作,日本学者誉其为近代中国人所撰日本史中最完善的一部。王韬撰《泰西著作考》刊行。该书著录明中叶以来泰西来华传教士和学者有关天文、历算、地理等著述和资料210种,知名学者92人,详记其初至中国年月,所著之书及其死、葬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唐僧圆仁(794-864),俗姓壬生氏,下野都贺郡人。15岁随日本天台宗开山最澄出家,弘仁七年(816)受具足戒,承和五年(838)人唐求法,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承和十四年(847)归国,齐衡元年(854)任天台座主,受到朝野崇信。贞观六年(864)去世,谥号"慈觉大师"。圆仁人唐求法10年之事迹,因他所著的《人唐求法巡礼行记》而广为人知。但圆仁回国时唐人乐郃相随东渡,所著《圆仁三藏供奉人唐请益往返传记》却鲜见国内外学人利用。《圆仁三藏供奉人唐请益往返传记》成于唐宣宗大中元年  相似文献   

17.
《公事日记》记录光绪十三年(1887)三月一曰到六月二十九日山西布政司衙门日常事务之梗概,为考察清末山西布政司衙门日常行政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光绪丙中年日记》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间贵州巡抚嵩昆日常事务,是研究嵩昆生平与交游的必备史料,亦是研究贵州官场的重要资料。《光绪丙午年日记》记述光绪三十二年(1906)元月一日至八月十六日内务府广储司银库员外郎宗芳的交游与日常办公情况,可为研究清代内务府广储司银库提供鲜活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70多年前的中国新闻学界,尚处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初创阶段,而就在这时却发生了一起因剽窃、抄袭他人新闻学著作而引发的一桩公案。 研究新闻学的人都知道,中国早期新闻学界受日本影响甚深,特别是日本早期著名的新闻学者如松本君平、杉村广太郎(即楚人冠)、小野秀雄等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研究影响是很大的。例如:我国最早的新闻学译著是松本君平的《新闻学》(又名《欧美新闻事业》,于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即1903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中国人所写最早的应用新闻学专著则是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杭州“中国新闻学社”,1922年11月初版),该书也是以日本人杉村广太朗所著《最近之新闻纸学》为蓝本,并按照它的体例编纂而成的。这本书出版不久,即引发了一场纠纷。 任白涛,河南南阳人,生于1890年2月3日(清光绪十六年正月初四日),卒于1952年8月13日。他是我国最早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5,(Z3):133-134
<正>一、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辽宁海关的渗透光绪三十一年(1905),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沙俄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规定清政府将奉天府(沈阳)等地自行开埠。由于辽宁地区进口货物大多在大连、营口等沿海口岸完成基本的通关手续。大连海关为大连日本租借地海关,隶属于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根据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签订的《关于设置大连海关及汽船内  相似文献   

20.
川岛浪速,日本长野县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来中国。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警务学堂,特聘川岛为学堂监督。光绪三十二年,清民政部创办高等巡警学堂,川岛继续被聘为学堂监督直至清末。川岛在华期间,结纳不少清廷上层人物,辛亥革命后,他为谋图清室复辟奔走于日本东京与我国北京、天津及东北等地,成为日本在华的著名政治阴谋家。现从馆藏巡警部全宗和民政部全宗档案中,选出有关清廷聘他任警务学堂监督的几件档案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