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末、夏季,中雨或小雨过后,天气转睛,水中溶氧量增大,各种鱼儿异常活跃、食欲大振,便是钓“花翅”的最好时节。“花翅”,是我们那里的钓友对一种野生鲢鱼的俗称,亦称“红眼鲢子”,也叫“叉口”(学名叫赤眼鳟——编者)。其鱼,鱼眼周围呈红色,背鳍和鱼尾颜色红黄相间,鱼口较大,鱼体长大约在15厘米。繁殖力强,群游觅食。此种鱼,警惕性差,索饵凶猛,荤索皆食。常吞“死钩”(吃饵后一般不再吐出)。尽管  相似文献   

2.
本文说的“红眼”,指红眼鱼,亦即赤眼鳟,因其形似草鱼,也叫野草鱼。此鱼双眼上方大半为红色,若仔细观察,双眼下侧也町见微小红斑,故名。此鱼在广东顺德各水域随处可见,产量极丰。  相似文献   

3.
赤眼鳟体长腹圆,像长筒形体,体长相当于体高5倍左右。该鱼背部和两侧深灰色;腹部为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为深灰色;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其眼睛近吻端的上方有一显著的红斑,故被称为红眼鱼,又因其形态似草鱼状,故被叫为野草鱼。该鱼最大体重3-5千克左右。野草鱼资源分布甚广,我国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四大水系均有分布,是我国常见经济鱼类之一。赤眼鳟属中、下层鱼类。喜欢生活在江河、湖泊水流缓慢的水体环境中。大山塘、大小水库、大小湖泊、江河是该鱼繁殖生存、寻饵育肥最理想的场所。食性杂,以水生植物为主,既吃绿藻、植…  相似文献   

4.
张守宏 《钓鱼》2006,(7):39-39
夏季,雨过天晴,水中溶氧足,鱼儿异常活跃,食欲大增,是钓“花翅”的最好时节。“花翅”是我们这儿的钓友对野生鲢鱼的俗称,亦称“红眼鲢子”。其鱼的鱼眼周围呈红色,背鳍和鱼尾颜色红黄相间,鱼口较大,鱼体长大约在15厘米左右,繁殖力强,喜欢集群活动,这种鱼警惕性差,索饵凶猛,荤素皆食,常吞“死钩”(吃钩后一般不再吐出)。尽管“花翅”个体不大,然而,用手竿钓它,感觉特佳,其乐无穷。一、钓具:因为“花翅”口腔较小,所以用伊势尼5 ̄7号钩就可以;钓竿以3.6米 ̄4.5米软调竿为好。二、打窝:用白酒浸泡过一周的小米或大米,打在离岸约5米的地方。钓…  相似文献   

5.
王敏 《中国钓鱼》2005,(12):16-17
赤眼鳟,俗称红眼鳟、赤眼鲮、红眼鱼、红眼睁子、野草鱼、红眼草鱼、红眼马郎、马浪等。它体长腹圆。呈长简形,一般体长相当于体高的五倍左右。身体的色彩:背部和两侧呈深灰色,腹部为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为深灰色,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最大个体3千克。  相似文献   

6.
我通过几年垂钓鲫鱼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种方便、廉价、易得的"神奇饵"。在钓鲫鱼时,用此饵做窝香气在水中穿透力强,能迅速将鲫、鲤、草等鱼引诱入窝。一年四季在鱼塘、水库皆适用。  相似文献   

7.
王建防 《钓鱼》2006,(6):65-65
岁月其促,岁月如歌。尽管发丝已寥落,但眼睛不花,头脑清醒,手脚利索,虽生活中非诸事如愿,却幸福又快乐。一切皆因钓鱼常伴我左右。我钓鱼框框甚少,不拘一格。海也钓钓,淡也钓钓,常在依依垂柳下“休闲”,也爱在竞技池畔拼搏。哪儿有鱼,哪儿就有我。甭管鲫鱼、鲤鱼、草鱼、鲂鱼,还是鲈鱼、黄姑、梭鱼、黑鲷,也甭管鱼大、鱼小、鱼多、鱼少,有什么钓什么。甭管“悬坠”还是“传统”,也甭管虫饵、面饵、香饵、腥饵、酸饵、臭饵,用什么能钓上来用什么。垂钓天地甚广阔,垂钓方法多又多,又何必为自己上“枷锁”。竿为笔,水为墨,倾心谱写四季垂钓歌。…  相似文献   

8.
我通过几年垂钓鲫鱼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种方便、廉价、易得的“神奇饵”。在钓卿鱼时,用此饵做窝香气在水中穿透力强,能迅速将鲫、鲤、革等鱼引诱入窝。一年四季在鱼塘、水库皆适用。  相似文献   

9.
钓狗杠鱼     
人们说,狗杠鱼(学名绵鳎鱼)是当年生当年死的鱼。它与对虾共生活在沿海河口一带,毫无疑问,对虾便成了它的美餐。所以,渔民最喜欢钓友去养虾池垂钓,以便为虾除害。而生长在海中的狗杠鱼,随海水涨潮,沿河而上,寻食河中的荤饵、佳馔;潮水退落,它又随着潮流回到海中。它喜食荤饵,小鱼、小虾、豆虫皆可。最使钓友们得意的是它非常喜欢自食其肉。于是钓手们就把刚钓上来的狗杠鱼剪成小段,挂在长把钩上。每条主线  相似文献   

10.
郑博元 《钓鱼》2012,(24):56-57
赤眼鳟其实不是鳟,它是鲤科鱼类。学名为(Spualiobarbus Curriculus),也叫赤眼鲮、红眼鱼、红眼棒、红眼睁子、野草鱼、醉角眼、红眼鳟、红眼鲮、红眼草鱼、红眼马郎、马浪等。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体长,略呈圆筒状,腹圆,后端稍侧扁。头圆锥形,口内有齿,通体为金黄色。外形酷似草鱼,仅眼睛的上半部具红色斑而得名。腹部银白或浅黄,体侧及背部每个鳞片后缘有黑斑,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黑色,其他各鳍透明。赤眼鳟喜栖居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和湖泊,海水上涨时进入小河中,生殖期集群活动。目前已知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大小江河及湖泊均产。国外可见于朝鲜半岛及越南。国内以广东省的赤眼鳟数量最多。珠江流域水系中,赤眼鳟属于分布密度很大的鱼种,甚至活动范围扩展至珠海。珠海  相似文献   

11.
二、四大钓技 1.投其所需。愿者上钩“巴斯”是肉食性鱼种,多以吃小鱼为生,但有一点要注意:“巴斯”是吃活食的,死了的小鱼它基本上不会问津。如果用传统钓法,选做饵料的小鱼一定要用活的,如小麦穗鱼、红眼鲭皱等鲤科的小型鱼都是很好的活饵,再差一些的如小泥鳅、小活虾也行,但效果要差很多。  相似文献   

12.
贺建成 《钓鱼》2010,(15):44-45
用窝饵诱鱼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利用饵料的气味形色诱鱼上窝,供鱼速食。一个是依靠饵料的稳定性留鱼在窝,使其不愿离去。如何实现这两个目标,传统钓法窝饵的基本搭配组合方式是:用气味芳香的豆粉饵、油糠饵等软饵诱鱼上窝,供鱼吸食。以种子饵、饼饵等硬饵留鱼养窝,延长钓时。钓鱼人在长期的垂钓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窝诱经验,总结出不少宝贵的窝饵搭配组合方式,成为钓鱼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继承。现将常见的几种窝饵搭配组合技巧介绍如后,供为赏析。  相似文献   

13.
钓鱼,离不开饵料。《文子》云:“鱼不可无饵而钓。”《吕氏春秋》中也道:“善钓者出于万仞三下,饵香也。”《淮南子·说山》曾说:“钓鱼者务在芳其饵。”由此看来,古人知道钓鱼要有饵,而且饵要适合鱼的味口,最好是香的。故今钓者用饵皆侧重一个香字。去年春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渔具展销会上,20余种饵料品牌中香型系列的占70%,可见香饵在垂钓中的位置。不过实践也证明,用香饵钓鱼确有实效,多数鱼类,尤其是杂食性、草食性,以及部分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都喜食香饵。据说那种浓香型的特制鱼饵,入水后能把几十米外的鱼儿引诱…  相似文献   

14.
庞在虎 《钓鱼》2005,(22):43-43
生活习性和分部地区 赤眼鳟,俗称红眼鳟、赤眼鲮、红眼鱼、红眼睁子、野草鱼、红眼草鱼、红眼马郎、马浪等。它体长腹圆,呈长筒形,一般体长相当于体高的五倍的长度左右。身体的色彩、背部和两侧呈深灰色,腹部为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为深灰色,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眼睛的大小属中等,近吻端的上方有一显著的红斑,因而俗名称红眼鳟。又由于形态似草鱼状,故俗名亦称野草鱼,最大个体3千克。  相似文献   

15.
《钓鱼》2007,(8)
搓饵大,重,鱼吸不进嘴,所以用拉饵,但拉饵盛行并不完全是鱼吃口轻。比如鱼聚得多,鱼叠鱼,摞起来了,频繁接钩,拉饵因为轻,下降慢,逮接口有利;水浅,水浑,鱼层乱了,用拉饵是因为鱼抢钩快,反应强烈;鱼食动态饵,搓饵两钩触底没口,要逗了才咬钩,改拉饵,自然动态,鱼就咬钩了……  相似文献   

16.
有“水老虎”之称的鳡鱼,其钓法,除了正常的真饵钓法之外,还可以采用拟饵钓法钓之。用拟饵钓鲍鱼,一般有两种钓法,以下简介之。一、用路亚拟饵甩钓鳡鱼的方法就是垂钓者将路亚拟饵钩远投于垂钓水域,待路亚拟饵钩下沉至鳡鱼活动的泳层时,即提竿同时摇轮收线,使拟饵钩在该泳层犹如活鱼游动,诱使鳡鱼上钩。  相似文献   

17.
拟饵钓技巧     
庞在虎 《钓鱼》2005,(18):42-42
拟饵是用于钓取肉食性且有掠食行为的鱼类,如大口黑鲈、红梢、鳜鱼、鳃鱼、翘嘴红鲇等。使用拟饵钓鱼不是所有的拟饵都能奏效,它的前提是拟饵的大小、形状、颜色必须符合所钓对象鱼的食性。施钓的时间符合被钓对象鱼的习性。虽然用拟饵钓对象鱼较为宽泛,但也必须注意季节和用饵。如果你在钓鳃鱼时用了蚂蚱型拟饵,设想,你一天的努力都可能白费。尽管鳃鱼有掠食行为,但它还是有视觉。换言之,拟饵只有必备了饵的具像,对应了鱼的食性和有掠食行为的鱼,你才有可能钓获。因此,选择拟饵的前提与技巧,就是拟饵使用是否对路。  相似文献   

18.
衣善新 《钓鱼》2006,(3):20-20
钓组入水后,不知鱼要吃哪粒饵,不知鱼用多大的力吃饵,不知鱼吃饵后向哪个方向移动,也不知鱼要移多大距离。水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些具体情况的不同,引起的标尖反应也会不同,这里说的灵敏度,不是说鱼的某一次吃饵引起的标尖反应的大小,而是指钓组中,饵钩向多个方向移动产生而标尖沉浮变化的综合评价。首先,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鱼吃饵后抬送饵钩或鱼在饵钩上方吸饵时的浮标反应,这种反应大家都称它为送标。钓组送标能送多高?这要看子线的长度、调目钓目的目数多少及其他相关情况。我们假设送一粒饵能压沉标尖4目,假设上下钩的距离大于标尖4…  相似文献   

19.
所谓“捏饵钓法”,就是在手竿钓原有的钩、饵外面再捏上一小块沉底即化的饵料,以达到多诱鱼、增加钓获量的目的。一、捏饵钓法的优点1.诱鱼范围大,效果持久,密集度高。捏饵钓法每次投竿都相当于“补窝”,且钩饵入水轻,不会惊动水底鱼类,因而可以达到连续诱鱼的效果,不像常规投饵补窝需要发窝时间。另外,捏饵在每次入水下沉过程中都有少量散落,扩大了诱鱼的辐射范围,大多数饵料则散化在钓点周围很小范围内,能吸引鱼集中索食。所以,捏饵钓法能很好地统一扩大诱鱼区域和缩小鱼窝面积这对矛盾,事实上,从诱鱼角度而言,捏饵钓可…  相似文献   

20.
管察 《钓鱼》2006,(21):26-27
先腥后香再本味,是竞技用饵的基本规律。腥和香都有刺激鱼的嗅觉.然后是味觉的作用.可是鱼诱来之后能不能留住.就不是腥和香能胜任的了。本味饵的出现为我们把鱼留住做了注脚——鱼最终接受的是平常吃惯了的东西.腥香诱鱼,却橇不开鱼的嘴巴。本味饵与基础饵肇始于1999年昆明第十五届全国钓赛的原塘颗粒.是在鱼腥香不理.而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