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文化的研究在日渐升温,闽台文化区域倍受瞩目,本文从闽台文学渊源、创作题材交融、闽台诗钟竞咏、闽台作家往来四个方面论述了闽台文学交流的历史,从总体上看,福建文学对台湾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何绵山老师主持的福建社会科学院海峡文化研究中心课题《闽台佛教亲缘》结题后,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作为《闽台关系研究丛书》的一种,最近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台湾与祖国的文化亲缘关系,最先、最直接的就体现在台湾与福建的关系。而闽台佛教关系是闽台文化亲缘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闽台佛教一脉相承,密不可分,高僧大德,同出一门。可谓:两岸共烧一炷香,闽台同念一本经。但长期以来,对闽台佛教亲缘关系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何绵山先生这部近三十万字专著的出版,及时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阐述闽台"校校企"合作项目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原因,认为国家政策立法不到位,闽台高校联合办学难以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得不到台资企业的广泛参与。借鉴德国"校企合作"立法与执法经验,提出国家顶层设计,制定《校企联合办学法》,出台福建省《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加强政府管理,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政策激励台资企业广泛参与,强化企业责任,规范用工制度;建立行业评估体系,确保教学质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规范实习生管理制度,维护劳动权益。依法办学、依法治学,促进"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绵山老师撰写的《闽台经济与文化丛谈》,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篇"经济篇"和下篇"文化篇",对闽台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概括和重新审视。此书的主要特点有两个方面:第一,概括性较强。要在不长的篇幅中对闽台的经济文化进行全面概括,不仅需要对相关材料熟烂于心,还必须独具慧眼,能有效对文献进行选择。由于相关资料浩如  相似文献   

5.
洪霆 《东南传播》2017,(12):21-23
著名学者汪毅夫,长期以来致力于闽台社会与历史文化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多部关于闽台文化研究的论著,《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一书,更是他多年来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台文化研究所创办的35万字大型学术集刊《闽台文化研究集刊》(第一辑)(下简称《集刊》),近日已公开出版发行。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叶文华为《集刊》撰写了《发刊词》,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教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杨彦杰研究员、福建文史研究馆馆长卢美松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何绵山先生撰写的《闽台文化探略》,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此书进一步开拓了闽台文化研究的领域,高度浓缩了闽台文化精华,对闽台文化的各自特点做了可贵的探索。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为“福建篇”,下篇为“台湾篇”。“福建篇”内容包括福建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近代教会学校与福建女性、研究保护妈祖文化的意义、福建的书院教育、福建的金石、福建的古代书画等。“台湾篇”内容包括台湾的自然与历史、台湾文化的多元性、台湾当代佛教、台湾民俗活动的频繁性、台湾民俗博物馆、台湾的美术等。作者对闽台文化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评析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闽台老年教育各具特色,有不同的经验和模式。开展闽台老年教育的比较和研究,对加强闽台老年教育的交流和借鉴,提升两岸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促进福建老年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编审黄夏年等策划组稿的“中国佛教学者论文集”,由宝庆寺资助,从2003年至今,已出版八辑46本,因其作者大都为当今研究佛教有代表性的学者,故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国家宗教局《中国宗教》杂志曾专门评价介绍此套论文集。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台文化研究所何绵山教授应约撰写的新作...  相似文献   

10.
<正>福建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约占80%的台湾乡亲祖籍在福建。"同名村"就是台湾一些村落所冠籍的地名,与大陆祖地"同根,同源、同名"据台湾通志记载,闽台有190多处同一地名,91处同名村。耶一个个同名村,涵盖着海峽两岸绵延的宗亲、血亲联系,维系着不可割断的亲情、乡情之情结《闽台同名村》祧选出有代表性的同名村  相似文献   

11.
由庄为玑、王连茂合编的《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内容主要是涉及闽台关系的福建各姓族谱,其中大部分系移民资料,约十七万字,并辑入一些有关的重要碑记、铭文。 该书是编者在福建省有关档案馆、图书馆等部门搜集阅读了数百部福建各姓族谱后,从  相似文献   

12.
随着闽台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以及两岸商流、物流、人流的迅速增加,闽台港口物流业之间的合作也逐渐被各界所重视。在新的背景下,闽台港口物流业合作模式应遵循生产要素优势互补、优化配置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和资源,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两地物流业合作。  相似文献   

13.
清中叶是闽台贸易发展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这时期闽台贸易总量可通过考证闽台之间运输海船的数量与载重量而得到统计。清中叶闽台贸易总量的定量分析也为深入研究闽台贸易史和闽台经济史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闽台文化内容丰富,对密切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闽台文化研究已深入各个领域,成为福建文化发展的重头戏。但是闽台文化成于历史,传于现代,肩负重托,闽台两地的特殊性注定闽台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复杂性、紧迫性、艰巨性、长期性和波动性等特点。如何通过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促进闽台文化的传承,是福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探讨闽台文化传承与教育,不仅关系到闽台文化的发展,也可为地域、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闽台文献研究现状和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的人才、科研状况,从成立宗旨、人员配置、主要工作职责和管理考核措施等四个方面提出成立闽台文献研究中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系统梳理海峡两岸乡村文化建设比较,重点比较有关两岸及闽台乡村文化传播、发展、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发现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比较视角的相关研究阙如,结合闽台乡村文化传播策略和发展路径的应用对策比较研究匮乏。阐述闽台乡村文化传播策略的比较研究思路,主要包括福建美丽乡村建设与台湾乡村社区营造乡村文化建设的异同点,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符号等方面的策略比较,闽台在乡村文化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城市文化的互动发展的比较,采用比较研究、个案分析、扎根理论等方法,选择闽台的历史文化名村具体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闽台信息产业的发展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人力、技术及土地等资源上都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闽台两地应抓住国家重点开展"海西建设"之际,积极开展两地信息产业的合作,促进两地信息产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台湾正式被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版图,开始了与内地"一体化"并轨的历史进程。在清朝统治台湾的二百多年中,台湾逐渐完成了从"化外之地"向边疆重地的转变。中华文化成为台湾社会主体性文化内涵的局面,长期积淀而牢不可破。近期,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编辑的《明清宫藏闽台关系档案汇编》(30册)出版(1)。其中选辑汇编2000多件皇宫档案,包括起居注、朱批奏折、录副奏折、上谕、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两岸文化产业合作领域的延伸,合作深度的加强,闽台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之一,其"长尾效应"开始显现,闽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从产业集聚的方式来看特征,政府扶持型产业集聚与市场主导型产业集聚兼有;从闽台文化产业要素的组合看特征在市场、人才、优势产业、资金要素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1月6日,伴随着主持人的亲切问候,第二届东南广播公司"亲亲闽台缘"听友会热闹开场。100多位"粉丝"从台湾各地汇聚到新竹、苗栗交界处的头份镇,与"老家"的电台主播欢聚一堂,畅叙乡音亲情。现场播放了介绍东南广播公司节目的VCR,推介了《晚安台湾》《两岸一家人》《闽台同名村》《旅游我最大》《585养生堂》等十几档精品栏目,增进了台湾听众对东南广播的了解。主持人薇薇、海涛、雪峰、阿真献上才艺表演,与听友热切互动,赢得了阵阵喝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