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侯簋”为西周青铜器邢器之一 ,铭文内容涉及到周王对邢侯的“迁封” ,是研究西周邢国封建的重要材料。本文除对“邢侯簋”进行通释外 ,结合有关金文资料和文献记载 ,就邢国“迁封”有争议的若干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2.
“邢侯簋”为西周青铜器邢器之一,铭文内容涉及到周王对邢侯的“迁封”,是研究西周邢国封建的重要材料。对“邢侯簋”进行通释,并结合有关金文资料和文献记载,就邢国“迁封”有争议的若干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是通过正确定位生产关系与社会形态的整体模式和历史发展的关系建构起历史唯物主义的。他力图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隐喻来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所反映出来的复杂的洞察力。蕴含三层内涵的“生产关系”是理解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相关性的核心概念。但是在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在此被误读。因为没有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本质,没有处理好历史本质层面和具体事实层面的关系,阿尔都塞混淆了多元决定论和最终决定论;艾伦·伍德则走向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统一在包罗万象的“社会存在”中。  相似文献   

4.
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文艺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们对文艺本质的认识,关系着文艺方针、政策的制定,关系着我们对文艺现象的正确评价以及对文艺创作实践的指导.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努力不懈地耗耘这块令人“费神”的“园地”,取得了不少收获.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的同志,由于对经济基础之内涵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研究不够深入,因而在考察这一问题时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尽人意.多数人总是从政治经济学——哲学的角度来探讨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很少从文艺的角度对经济学——哲学问题的“规范”进行反思.因此,在考察这一问题时,总是落于经济学——哲学的藩篱之中.国内常见的文学理论读本(特别是“教材”)在阐述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时,几乎都是这样表述的: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文艺也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然而,至于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什是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怎样,只是以直言判断或简单推论的  相似文献   

5.
希腊宗教是古希腊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在希腊历史的发展和希腊文明的沿革中具有重要意义.宗教、神话作为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和精神实体,本身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在古希腊社会中,这一关系显得更为紧密.本文从古希腊人对肉体的重视和现实生活的珍视出发,结合希腊神话对希腊宗教中重要的组成——“公民宗教”进行诠释,论述古希腊人原始的信仰与情怀.  相似文献   

6.
《论语.阳货》记载:“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和“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在这句话中后者更重要。可以把“女子”与“小人”理解成意义的概念,并进行情境性的解释,进一步规定为师生关系的命题,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一般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95高考历史试题看历史理论教学陈明本在1995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试卷中,频繁出现诸如根本原因、主要目的、实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类的命题用语。这表明“历史试卷的大题目,也包括一些选择题正日益显现出强调进行理论思考的趋势。”面对...  相似文献   

8.
“德治”与“和”文化同为中国传统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都颇具中国特色,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们在漫长的历史中相互携手,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德治”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人对“和”的重视与强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德治”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9.
地域性的方国史及诸侯国史研究,是研究中华民族发展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研究秦以前的区域发展情况,对于了解整个民族发展的特点、方向、与其它文化融合以及发展速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如吴越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楚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史的研究说明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潜力很大.邢文化研究是近几年的事情,特别是西周邢国史研究,随着邢台的考古工作已逐步开展起来.历史上武王伐纣灭殷,特别是周公东征之后,周室为统治中原与东方,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其中就在商畿“井方”的统治区域分封了姬姓国——邢国.关于邢国研究,历史上长期停滞在文献方面.近年来邢国考古有了突破性进展,一些研究者发表文章对邢国史及其相关问题提出讨论,取得丰硕成果.笔者在田野考古的基础上,特别是在邢台西周遗址的发掘时.留心于田野考古与邢国史相关的文献资料,现就此提出几个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学者大家.一、西周邢国研究综述及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10.
考古证明:远在5-lO万年前,邢台就有了人类活动。在市区内发现仰韶至商周文化遗址三百余处;1990年邢台发现南小汪西周遗址、葛庄先商文化遗址和西周邢国墓群。研究证明:南小汪遗址在西周时期是一处与邢国王室有密切关系的聚居地,应为邢国都城遗址,给研究邢国都城提供了实物依据。葛庄先商文化遗址为进一步论述商人起源“祖乙迁于邢”“昭明居砥石”等问题提供了大量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1.
古文中,“所以”出现的次数较多。此外,还有“所从”、“所在”、“所与”等。“所”在介词前,这是“所”和介词结合的形式。例如: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2.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狱中杂记》)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说:“‘所’字又常常用在介词‘从’‘以’‘为’‘与’等字的前面,指代介词所介绍的对象”。这使我们明白了介词和“所”的关系。书中又说:“‘所’字和介词以及介词后的动词(或  相似文献   

12.
刘九伟 《天中学刊》2003,18(4):100-102
自韩非将儒学分为八派之后,后人对八派中的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的研究比较持久、全面、深入,而对其他各派的研究甚少,特别是对“漆雕氏之儒”,至今尚无专文研究。“漆雕氏之儒”作为儒学之一派,对其人员组成、见解和主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予以探讨,当补历史之缺失,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户时代日本与世界的交汇点张敬秀(内蒙古大学)世界历史滚动机制,将“历史场”(作者已在专文中论及)效应越来越放大,“涨落”随机事件在共振波峰和波谷时效应尤其明显.19世纪50—60年代世界历史场效应焦距浓编到了日本,以图示之:从日看出,欧美列强势力从...  相似文献   

14.
才能为用,让“鸾凤翱翔,方正得志”,是每一位管理者经常思考的重要课题。今日偶读《将苑》,觉得其中关于如何“量才录用”的高论,颇耐人寻味。书曰:“有词若悬流,奇谋不测,博闻广见,多艺多才,此万夫之望,可引为上宾”,“作‘天下之将’”;“有猛如熊虎,捷若腾猿,刚如铁石,利若龙泉,此一时之雄也,可引为中宾”,“作‘万人之将’”;“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此常人之任,可引为下宾”,“作‘十夫之将’”。总的精神就是根据各人的能力和特长,合理按排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该书是着眼于治国用兵的需要来论述用人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读郭锡良先生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其中文选部分选有徐宏祖的《游天都》一文。文中有“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之句。句中“风钜”之“钼”,该书注释为:“钜:同‘巨’”。我以为这可能是一处笔误,此字注“同巨”,不尽妥当,应注为“通巨”,才较确切。因为,“巨”与“钜”在此属同音假借关系,或者称为通假字、通借字。 一般讲来,古汉语中同音假借字,通常用“某字通某字”来表达;古今字或同义后起字,通常用“某字同某字”表示;而异体字、繁简字则多用“某字之异体”、“某字之繁体”等形式表示。繁简字的意义、读音完全相同,只是在字形笔划上有繁简之别。“钜”、“巨”两字的本义不同,因此它们不属繁简字关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切工作都要求我们做到胸中有数,量力而行,恰如其分,适可而止。也就是说,要适度。否则,就会右倾或过“左”,导致决策失误,工作被动,甚至受挫与失败。例如,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反作用,但是片面夸大又会走向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决定论,闹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和“穷过渡”等笑话来。如果说历史上的教训从反面提醒我们必须注意适度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尤其是治理整顿经济,又进一步将适度的重要性摆到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科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建构关于过去的人和事的论述,是一门推理的学问。要获得历史的认识,首先要认识‘史料’与‘历史’的关系,也就是去认识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用于过去的重建。这就是需要正确的证据意识,并有将史料转化为证据的方法和能力。”[1]史料在史学和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已被广泛认同,为“当下”与“过去”架构沟...  相似文献   

18.
现代高等教育:绿色·科学·人文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现代高等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 ,素质教育是“绿色”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核心。应当“以‘绿’育人 ,而非其他”,人是有感情、思维能力、精神境界、个性的 ,是有“灵魂”的 ,“育人”主要是正确“开发”人脑 ,化育“灵魂”;应当“科学人文 ,交融生‘绿’”,科学与人文各有其独特作用 ,但不可分割 ,两者的交融可生成正确的追求目标、优秀的思维、良好的同外界的关系 ;应当“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营造“绿色”环境 ,包括学科建设、大学功能、素质教育观念、学术竞争平台以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 ,以在此环境中“育人”  相似文献   

19.
五、教育和政治如前所述,教育这个社会过程不但存在于一定社会生产和一定社会经济的环境中,以它们为存在条件,以它们为内容,促成人的社会化;而且还存在于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环境中,受它们的强烈影响,特别是社会物质方面的影响,有很多方面还要通过上层建筑的反映才能影响教育。因此,讨论教育和社会的关系就不能不讨论教育和上层建筑这个重要领域的关系。(一)政治是上层建筑的核心在上层建筑领域里,政治处于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影响多半又只是在它的政治等等的外衣下起作用”。因而,上层建筑又可分为政治和社会意识两个部分。在这里,我们首先讨论教育和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政治对教育,特别是对教育中的上层建筑方面有着强烈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历史是一个必然的即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些都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个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就象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脱离不了偶然性,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是历史的必然,但这一革命由谁来领导,在哪一天爆发等,则带有偶然性.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