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述了清代伊犁将军松筠在新疆任伊犁将军十余年间治理新疆的主要业绩。松筠重视屯政,兴办旗屯;重视文教,编撰史籍;为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管理部属,办理案件方面有一定的失误。对其政绩客观分析,功过均有,但仍以贡献为主。  相似文献   

2.
清代伊犁将军玉麟,在伊犁将军任上三年时间,其间他洞察浩罕国的野心,巩固国防建设。面对浩罕侵略者的入侵,他积极筹备资金和军粮,组织力量进行抗击。胜利后又积极处理善后事宜,认真总结抗击入侵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善后章程,并进一步加强边防建设以预防浩罕的再次入侵。他在任期间,为在平定张格尔叛乱立下战功而又遭冤狱的维吾尔族郡王伊萨克平反昭雪,获得了民心。  相似文献   

3.
纵观清代伊犁将军的发展状况,其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统帅驻军,保持武备;二是考察官吏,定其升迁;三是屯田置牧,组织生产;四是核征赋税,奏调经费;五是管理台卡,巡边守土;六是办理王公入觐及藩属事务。在伊犁将军设立的前100年里,以上各项职能履行甚好,并为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促进新疆经济发展,保卫祖国边疆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根据史籍档案资料,特别是新疆伊犁地方志书的记载,对清代历届伊犁将军职主及其任期变化进行考订,在此基础上拟定清代历届伊犁将军职主名表。  相似文献   

5.
论伊犁将军伊勒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勒图四任伊犁将军,任期累计长达15年之久,在历任伊犁将军中堪当第一.伊勒图在其任上,发展屯垦,兴办矿业,积极开展边疆贸易;兴办满营义学,发展伊犁教育事业;增设、管理卡伦,定期巡边,以实边防。任期内新疆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应对伊勒图在新疆期间的历史功过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伊犁将军保宁与乾嘉年间的伊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宁是第八任伊犁将军.在乾隆、嘉庆两朝交替前后,调整了伊犁军府制的财政管理政策:配合国防、财政、屯田和民生的各种需要,加强屯田的开垦;重视战略储备粮的积累;调配闲散人员,增加饷额;设置牧场,开创采矿铸造业,增加收入,改善军营生活条件,改变了伊犁驻军过分依赖地方财政的局面,不仅减轻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新疆人民的负担,维持了伊犁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宁,为清代治理、发展新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长庚从政三十余年,两任伊犁将军。简要论述了其生平、从政历程,着重对其两任伊犁将军期间对俄交涉,推行新政进行评述,凸现长庚守边卫国精神,突出其在新疆近代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伊犁将军设立的150年间,历届伊犁将军43人,任此职者多为满族亲贵或蒙古重臣。入关后的满、蒙贵族,经过百余年的文化涵养,其中部分子弟汉文诗歌的创作水平,不亚于汉族文人。文章中所谓伊犁将军是指诗人在西域的最高官衔,其所作西域诗不一定都作在伊犁将军任上,为了论述方便,将其统称为伊犁将军诗作。现搜集到有诗存世者只有阿桂、奎林、晋昌、萨迎阿、锡纶、志锐等六人,文章将依次论述。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加快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战略意义;分析了用科学发展观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战略选择;提出了加快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核心——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清政府在重新统一新疆以后,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新疆广辟屯田。在明瑞任伊犁将军前阿桂已在新疆部分地区开展屯田并取得了巨大成果。在第一任伊犁将军明瑞时期,清廷在新疆开展了兵屯、民屯、犯屯、回屯、旗屯五种形式的屯田,这些屯田措施经明瑞等西北边疆官吏的认真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维护了西北边疆的稳定,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11.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起来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既延续了明朝的科举制度,又结束了科举制度。清代北京的科举制度大致和明朝相同,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即对八旗,特别是满族八旗和蒙古八旗尤其关照。在顺天府乡试名额中,人数很少的满族却和人数众多的汉族相等,而且考试要求很低。鉴于顺天府的特殊地位,顺天府乡试第一场试题由皇帝钦定,后两场试题也要经皇帝同意,顺治和乾隆甚至亲自规定顺天府乡试生员取中名额。清朝北京的科举考试虽然培养了一批人才,但由于科举制度的僵化,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随着清廷废除科举制度诏令的颁布,其被最终废止。  相似文献   

12.
制科是皇帝临时下诏设置的考试科目,乾隆朝开设“保举经学”制科,是在乾隆帝特别尊崇和重视研习儒家经典的历史背景下举行的。保举经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此科取中者仅4人,均是明经行修之士,名实相符,众望所归。它虽只举行了一次,但对清代学风的转变和国史馆修史中“儒林传”的确立,有很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范哗 《考试研究》2014,(6):90-94
考试出题是考试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出题方式与内容的变化,直接反映着考试制度文化变迁,是评价与衡量考试制度质量的重要指标。清代科举制度历经悠久的发展历程,其出题方式及考试内容趋于完善与稳定,成为彰显科举文化与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考察清代科举考试制度改革与调整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4.
《清史稿》和《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两种书都谈到了新科进士的授职情况,前者较为简要且有缺漏,后者较为详尽。然而,尤其是《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在同治和光绪时期所授职"知县"和"内阁中书"的记载上有不当之处。此外,该书对现任官员考中进士后授职情况的记载也不甚完备。对此,论文利用《清代朱卷集成》中丰富的进士履历予以一一指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清代苏州府学及所属县学,历史悠久,官方重视,办学条件较好,作育人材,导引士风,成就显著,于培养崇文尚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多所贡献.但科目偏狭,师资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积弊难纠,完全成为科举之附庸.随着近代社会进步及教育体制的变革,旧式官学教育体系终告瓦解.  相似文献   

16.
科举考试中的复试制度创建于清代,是指乡、会试发榜后,对已经中式的举人、贡士进行的再次考试,其实质是对录取工作的再次认定。复试制度的建立可以分为乡试复试制度的建立与会试复试制度的建立,其时间与过程是不同的。清代科举复试制度建立的原因是保证取士公平、笼络士心、查明实际情况及维护科举制度,这也是科举复试制度的作用所在。科举复试制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现了慎重选拔的原则,同时保证了取士质量;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复试制度不可能根除科场的弊端。研究清代科举复试制度对于我们当今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复试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巧燕 《考试研究》2014,(2):88-94,37
清代蒙学教材的编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蒙学教材的编撰在蒙童接受规律和教学效果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连接点,在文学教育与科举之间表现出密切的关联,表现为:蒙学教材的形式美和格律美,契合清代科举文体的要求,在美好的音律和规整的文字形式教育中与清代的科举教育恰当地接轨;将有益科举的以往蒙学读物改编成韵语形式;有益科举的蒙学诗文韵对读物更易受到追捧;蒙学教材偶句韵语中体现出明显的科举思想。  相似文献   

18.
科举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清朝这个科举制度最完备的时期,科举考试舞弊却尤为盛行,出现多次大型要案,且手段多样,频次增加。通过对清朝历代科举考试舞弊要案的史实考察,运用计量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对清朝科举考试舞弊的案发时间、地域、考试类型、手段、规模、处罚形式等进行较详细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9.
考试舞弊伴随着科举考试的产生而产生。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舞弊手段已经变得异常"精致",政府亦采取了日益严密的防弊措施以打击科场舞弊,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对于科举考试中的舞弊,明清政府相应采取了一系列防弊措施,这些对解决我国当前国家教育考试中的舞弊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元代是蒙古族1279年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大一统王朝。蒙古族认为武力和实用技术是治国安邦的首要条件,因而最初对科举取士制度并不重视,统治阶层和士人社会对科举制度的态度也存在极大的分歧,经过许多儒臣的竭力倡议,才在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建立了科举制度。在文章中,笔者试图探讨元代科举的内容、特点,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