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一次教学:探究能否围成三角形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棒,你们能用它们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分小组合作用小棒围三角形)师:请各小组同学汇报一下用小棒围三角形的结果。(生答略)师:是不是什么样的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呢?那么,什么样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小棒不可以围成三角形?……【评析:这次组织合作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一些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一些小棒围不成三角形,然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课件展示: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师:老师刚才给每人发了两根小棒,想知道用它做什么吗?生:是用来做三角形的高的。生:是用来做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师:告诉大家,是用来围三角形的。生:两根小棒怎么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师:那你觉得几根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生:应该用三根。师:应该用三根,大家已经看到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那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评析:上课伊始,课…  相似文献   

3.
<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三角形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特征,发现数学现象,从而真正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本质。在此,我撷取本课的三个教学片断,作粗浅的思考。一、活动感知,促进操作思考的整合师:每个小组都有3根小棒,先测量小棒的长度,再试一试,看能不能用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小组实践操作)生1:3厘米、3厘米、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两位老师执教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两节课教学目标相同,但两节课的实验报告单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甲老师先让学生拿出学具袋,每次从里面任意取出三个小棒,然后让学生每两人一组合作,一个围一个记录,把能围成三角形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写在记录单上,最后让学生分析、交流。实验报告单如下: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这一内容,让学生理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很多课堂,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了长短不一的多根小棒,然后由问题"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驱动,学生进行拼搭,并记录下结果。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三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师: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来玩一个比一比,看谁又好又快地围成一个三角形。哪两位同学来试一试?我们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围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3根)我们来当好公正的裁判员,好不好?(面向比赛者)相信你们会用手中的小棒在黑板上又好又快地围出三角形?  相似文献   

7.
最近听了两位老师执教“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两节课教学目标相同,但两节课的实验报告单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甲老师先让学生拿出学具袋,每次从里面任意取出三个小棒,然后让学生每两人一组合作,一个围一个记录,把能围成三角形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写在记录单上,最后让学生分析、交流。实验报告单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要求: 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在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二、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各15个,小棒20根。三、操作过程及教学建议: 1、准备题: ①请同学们在准备好的小棒里每次拿2根小棒放成一堆。照这样连续拿了3次分别放成3堆。一  相似文献   

9.
用小棒围三角形,探索“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正好等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能否围成三角形”,由于小棒本身的粗细,易导致接头处产生错觉,。研究这一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往往认为可以围成,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不能围成。  相似文献   

10.
<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突破学生的认知盲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下面,笔者根据自己两次磨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聚焦特点,引发认知冲突根据教材的编排,课始让学生用4cm、5cm、6cm、8cm、10cm等小棒摆三角形,这样就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三角形两种情况。针对这两种情况,选择哪种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呢?下面是我的第一次教学。师:观察你用小棒围成的三角形,它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11.
大家知道,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探究、揭示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规律是教学难点。为此,多数教材通常安排让学生选取三根长度不同的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学习中唯一一个不见图形,却要对边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数学内容。教材安排旨在引导学生从摆小棒围三角形入手,逐步发现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而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然后据此探寻其中的规律,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我进行了两次磨课,发现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操作活动忽略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此,我做了调整,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主导,分层次设置思考路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中关于三角形概念的数学,对学生以后学习几何、三角等初中知识,起到打基础的作用。必须重视下面几方面的教学。一、三角形的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三角形,应对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中的“围成”二字深入理解:是指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的封闭图形。如(?)是三角形,而如(?)都不是三角形。可让学生选取一些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三角形,使学生知道:“三角形都有三条边和三个角”。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  相似文献   

14.
正一、综合与实践内容丰富重在激发兴趣1.综合与实践内容可以是课本知识的延续。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可以设计一节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活动课。学生本以为有三条边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但在用不同长短的小棒、吸管等材料自主围摆三角形的活动中,发现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使他们感到惊异、迷惑:"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三角形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  相似文献   

15.
一、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特点,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二.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复习用的幻灯片,小结用的幻灯片。三个杯子,12根小棒。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小棒12根。测量高的测量角具(分小组准备,4人一个小组) 三、学具操作及教学  相似文献   

16.
犤教学内容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自编教材)。犤教学目标犦1.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三根小棒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围不成三角形。2.从没有围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中,猜想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具备怎样的关系,即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并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3.培养逻辑思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动手实践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数学知识,这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那么,是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呢?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呢?现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案例一:师:现在提供给大家三根小棒,上面标有长度,先动手摆三角形,然后将围成三角形的小棒长度填写在下表中,并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  相似文献   

18.
在执教"认识三角形"时,我让学生用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长的四根小棒,任选其中的三根摆三角形。学生通过拼摆、观察、比较、讨论发现:较短的两条线段长度的和如果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就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已掌握了最简便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郭云霞 《考试周刊》2014,(33):75-75
正一、使用教学具的必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听课活动中,我们会发现类似情形:教师演示了教具,但效果不怎样;学生也操作学具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教具与学具对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有什么意义呢?以及如何利用教具提高教学有效性,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笔者在教育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思考,并提出具体操作措施。1.使用教具与学具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特点,利用学具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如讲授对三角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从  相似文献   

20.
刘勇 《小学生》2013,(4):13-13
【教学片断】(学生操作实验: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师:拿出准备好的长度为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每次任意选三根,摆摆看,能否围成三角形。(要求把每次选用的三根小棒的长度记录下来,注意小组合作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