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中国师范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趋势。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发展战略;以“加强学术性,突出师范性,拓展综合性,注重适应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以教育学科为主要生长点,精心打造高水平教师教育学院;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大力加强传统专业的更新改造;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制高点,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创新点,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强调的是,教师教育的转型和变革决不仅仅在于形式或名称上的改变,其实质应该着眼于整个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着眼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着眼于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并最终实现“让每个教室都拥有最优秀的教师”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已替代“师范教育”概念,意味着教师教育“师源”和“生源”的开放,也就预示着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已迫在眉睫。这是教师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需。而其建立必须要有适当的规模;必须要有切实的质量保障;必须基于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必须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必须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必须有利于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与沟通;必须科学规划,分层推进。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整个公民道德建设中具有引领的作用。教师的道德境界具有高层次性,教师的道德意识具有自觉性,教师的道德行为具有典范性,教师的道德影响具有深广性。教师职业道德对学校的教育活动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具有教育作用、调节作用、导向作用、促进作用。“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尊重同事、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主要的职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改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目前,我国教师教育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一方面,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从“数量扩张型”到“质量优化型”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推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需要从“适应”转向“引领”,从“学术水平”转向“教育水平”。为此,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应系统评估教育资源;在“研究”的状态下培养、服务、引领;完善课程体系,体现教师成长的特点;适度发展本科层次的“教育”学士。  相似文献   

6.
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文从教师教育理论出发,探讨了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的几种模型,它们是:教师教育和培养的空间模式由大学为本的模式向以大学为本和学校为本相结合空间模式转型;由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教师教育转变以认知科学和质量研究,建构主义、反思性研究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教师由过去“作为技术员的教师”转变为“作为专家的教师”;教师教育的教学模式由“训练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年来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本文从教育叙事的涵义入手,认为所叙之“事”应该具有问题性、情境性、亲为性;叙事研究面向教师生活,其研究过程和结论是开放的,研究的形式灵活多样;它对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科研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半个世纪有关教师专业属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教师专业的“可替代性”与“不可替代性”上。一般都是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分析教师专业的“可替代性”或“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是“可替代性”与“不可替代性”的对立统一体,教师专业中既存在有“可替代性”因素,使教师职业存在不经过教师教育的专门培养就可以从事的可能性,它是人类教育活动的普遍性和人类教育经验的普适性的反映;同时,教师专业中又存在“不可替代性”因素,使教师成为必须经过专门培养才能从事的职业,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和学校教育理论的特适性的反映。对这一矛盾的认识有助于教师教育的改革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教师发展学校:理念及特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师发展学校是从事教师教育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设的,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现有中小学为基地。其教育理念是:教师持续、有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中小学应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中小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场所;教师持续不断的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其实践特点是:合作性、生成性、研究性、主体参与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长期停滞于“学术性”与“师范性”孰主次的问题上,很少认识到二者的统一与共存。而教师教育具有“双专业”的特征,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缺一不可,教师专业化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具有双重的学科基础。发达国家的教师专业化策略也体现出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两手抓”。根据我国教师教育的实际,当下应在明确教师教育“双专业”特征的基础上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赋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同等的比重和地位;创新教师教育体制,逐步实现“学科专业+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满足“双专业”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适应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制定并实施具体明确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计和实施,必须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和谐发展为目的;应当遵循时代性和前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统一性和灵活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基础性和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原则;建构与教师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依此提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模式及其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试析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的研究,而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其研究优势主要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领域;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同样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只是不同的教师在科学性和理论性的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基本特征为:在研究目的方面表现为“应用性”特征;在研究主体方面表现为“群众性”特征;在研究内容方面表现为“实践性”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和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领域的主流话语。面对教师教育的转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区域性大学应该承担起它的使命,以教育引领学生发展,以教育促进社会进步。同时,随着教师专业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应当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实践;并且学会合作,在合作中确立自己的专业地位。此外,教师教育职前、人职、职后一体化,将是一段时间内教师教育工作者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优师计划”背景下乡村职前教师本土化培养既是乡村卓越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机制,也是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赋能乡村优质均衡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义。“为农”的教育理念、“亲农”的培养要求、“归农”的课程体系、“融农”的培养旨归构成其内在逻辑基础。教育理念场域性、培养要求公共性、课程体系在地性和价值旨归乡土性是其内在本质特征。以此为基础,通过回归乡土生活世界、重构地方知识体系、认同乡村教育价值,以确立地方性教育理念促使“贤才下得去”;嵌入社会公共属性、厚植乡土教育情怀、提振乡村育人水平,以坚守公共性培养要求确保“优才留得住”;彰显在地教育属性、激活文化自觉意识、重塑乡村教育自信,以构建在地性课程体系奠基“英才教得好”;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夯实文化回应能力、践履时代公共精神,遵循乡土性价值旨归实现“现才有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教师教育是“区域的”、“依托区域的”和“为了区域的”之新型教师教育形式。教师教育.区域化发展是区域社会发展的有机部分。经济区域化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以及近年来的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成为其存在的理由。它具有本土性、统筹性、系统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当前区域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着重处理好师范院校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区域教师教育资源的统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师范”是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愿景。它的提出不仅是对当下教师教育发展新特征的概括,更承载着终结“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这一教师教育发展“百年难题”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不仅是“新师范”发展实践路径的基本遵循,更是“新师范”之“新”得以立世之根本,它关系到未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走向。所谓“终结”不仅仅是笼而统之的“师范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之谓,而是要建立在“师范性”与“学术性”内涵更为科学合理界定的基础上,挖掘“师范性”的学术价值、认可“师范性”的学术地位、遵循学术发展的逻辑发展“师范性”,这才是高质量教师教育的时代追求。  相似文献   

17.
反思高职院校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缺陷:人才目标过于“简单”“划一”;教育内容过于“封闭”“陈旧”;教育方法过于“布道”“说教”;教师自身过于“守旧”“平庸”。改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方针,确立“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构建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满足社会发展变迁的需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重塑能动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开始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领域寻找各种可能的美育途径。从教师角色这个角度出发,探讨教师角色的美育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形象、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和教师的人格修养等方面具有审美性。完善教师角色中的这些方面对于有效实施学校美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反思与校本教育构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文献法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现状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研究高职院棱教师校本教育的背景、内涵和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校本教育,即高职院校立足于本院校、教师本人、本专业特色的“三本”教师教育模式。其教育目标是更新理念、完善知能、学会创新;教学内容注重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教育方式要体现多样性、特色性、灵活性;教育管理要形成支持性环境,注重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师德浅谈     
《师德浅谈》,从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及基和整个社会职业道德体系的关系,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高于一般其他社会职业道德的崇高性;从历史的角度考查教师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历代教师道德总是处在当时社会道德的较高水平上,以及社会主义社会里这一特点的明显表现;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上和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讨论现代教师观念和职业道德的关系,探讨教师职业道德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的规范和要求,对“献身教育事业”有更进一步的要求,勇于竞争,开拓创新和义利统一观、公正与效率统一观也应进入师德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