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标提出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任务;规定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功能应当是促进学生发展,就是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且要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这些提法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学观念的变革,我们语文教师唯有顺应这一变化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2003年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有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塑造个性、实施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任务。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用的作用”。2003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时代与社会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话:“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改革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极为重要,而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则是语文课改的重要部分。当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从整合高中语文课程资源这一视角出发,对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给语文课程定性时有这样一段话:“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里,把“审美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并列在一起,成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三个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探究学习能力,又要引导学生研读中国古典文学,体味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典文化哲思,肩负起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界定语文课程的性质时指出.高中语文应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这个说法中,“思想道德素质”被放在了“科学文化素质”的前面.明确地突出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在课程的基本理念方面,新课程标准认为高中语文“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课标”不仅将审美能力提到了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认为它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很多地方都提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在第一部分“前言”的第一条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前言”第二条中又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高中语文的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进一步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何剑 《考试周刊》2010,(13):45-46
新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时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尚奎 《成才之路》2011,(35):34-34
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2003年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有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塑造个性、实施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任务。而这当中,全面开发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非常明确地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过,语文教育就是美育。虽然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相似文献   

19.
王佼 《课外阅读》2010,(10):168-168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求学生课外“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年内课外自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