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头回"是话本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较多地出现在宋元话本中,可以分为"隐藏头回"和"明确头回"。主要分析了"头回"出现的原因以及表现形式,借此简要分析宋元小说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2.
《清平山堂话本》源自明刊《六十家小说》,原有六集:《雨窗集》、《长灯集》、《随航集》、《欹枕集》、《解闲集》、《醒梦集》.每集上、下两卷,每卷5篇小说.原著者洪(木便),明嘉靖时钱塘人.《六十家小说》全本今已不传,解放前北京古今小品书籍会影印了保存在日本内阁文库的15篇,马廉平妖堂影印出版了《雨窗》、《欹枕》两集的残本12篇,阿英先生后又发现了其中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1877—1927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宁海人.是我国近现代之交最杰出的学者之一.虽然,他怀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的绝望心情.自沉于昆明湖.但在他2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就在他34岁(1908年)脱稿的词论专著《人间词话》(据赵万里所撰《王静安先生年谱》确认)便是我国词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虽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任诞篇》记载了西晋人阮修“挂钱独酌”的故事。这个故事又称为“杖头钱”,原文如下: 阮宣子(修)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 这段故事的引用,在一千多年后的现在,引起了一些争议。《红楼梦》第38回有一组“菊花诗”,其中有贾宝玉的《访菊》和《种菊》,还有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等人的咏菊之作,共12首。为了便于讨论,现将《访菊》诗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严羽的《沧浪诗话》对诗歌艺术理论的探究颇具特色,而关于“妙悟”的论述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严羽“以禅喻诗”,他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悟”是禅家语,本意是指心解神领,与心领神会近义。严羽借用禅家的“悟理”论“诗道”,他的“妙悟”说,似乎兼有对诗歌特征的认识与对创作规律的掌握两方面的含义。就其对诗歌特征的认识来说,他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按此标准,认为诗有第一义  相似文献   

6.
张行孚的《说文发疑》(六卷),功力颇深,涉猎颇广,从六书到字形、字义,均有独到的见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关于小篆与古文、篇文的关系;二、关于《说文》与经典字形及字义的不同;三、关于假借.  相似文献   

7.
读《九歌》乃至全部屈赋,就会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即“灵”字出现的次数很多。“灵”字在《九歌》中凡十二见,而与“灵”字有关的词如“灵修”、“灵保”、“灵氛”、“灵均”等,在屈赋中也屡见不鲜。因此弄清“灵”字的全部含义,对于我们读《楚辞》,进而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等,都是很有帮助的。灵,是楚国民间方言。《楚辞》中言灵多指神或扮神之巫觋。《说文》:“重,巫也,以玉事神,从玉,霝声。靈,或从巫。”《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王逸注:“灵,巫也。楚人谓巫曰灵子。”楚大夫屈巫字子灵,可知灵之本义为巫,战国时楚人仍保存灵字的本义。那么什么叫巫?灵字为何从巫呢?《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国语·楚语》说:“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与殷晋安别》一诗,前有小序: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殷景仁作太尉参军事,见《宋书殷景仁传》及《通鉴》晋纪三十七。其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史籍失载。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引程移衡《陶诗程传》:“殷晋安,字景仁,名铁,以字行。晋安,东汉属会稽郡,置都尉。此为南郡,三国吴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析置晋安郡。刘宋改晋平。今为福州。”“《汉官仪》:‘每郡置太守一人,丞一人;郡当边戍者,  相似文献   

9.
《孔乙己》中有“排”“摸”二字,值得说一说。先说“排”。“排”,可作“排列”,“排演”,“排除”讲。不同场合,意义各异。如《孟子·膝文公上》:“决汝汉,排淮泗。”这个排可作“排泄”讲。阮籍《咏怀》诗:“人情有感慨,荡漾焉能排?”这个“排”可释为“排遣”。《史记·樊哙列传》中有“哙乃排闼直入。”此“排”  相似文献   

10.
《诗大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部专著,也是先秦时期儒家诗论的总结。儒家的“诗教”说要求诗歌密切联系现实,讽刺时政,启示后人用诗歌作为批判现实的武器。“诗歌”说指出的诗歌对政治的影响和社会教育作用,今天亦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叶燮论“识”可谓详而备,他关于“识”的见解揭示了如下创作规律:1.唯物主义创作基础论;2.关于创作规律的深入阐述;3.重视作家的主观修养;4.文学贵在独创;5.创作自由论  相似文献   

12.
“我”在鲁迅小说中反复出现达十一篇之多,这是作家创作时采用第一人称写法的标志。他和作家本人既有血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二者不能  相似文献   

13.
在论述唐诗发生的论中,闻一多先生的《宫体诗的自赎》是一篇名作。在这篇论丈中,作从纷繁复杂的丈学现象中清理出一条线索,勾勒了从宫体到唐诗的演化轨迹,显示了作宏通开阔的视野和敏锐深邃的识力。这篇丈章对于我们今天的丈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仍然具有示范的意义,但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我们在某些问题上就与闻先生有了一些不同看法。本丈就此谈些自己的不见。  相似文献   

14.
象许多作家都喜欢通过小说情节和人物的议论来表现自己对艺术的某些见解一样,列夫·托尔斯泰也喜欢这样做。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第五部有一段情节,就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他对文艺批评的见解。这里不准备全面论述他的批评观,只就这一段故事情节所涉及到的问题,谈谈他对文艺批评的一些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15.
《钱辛伯读说文段注札记》一文立足保存许书原貌,征引考索,订正《段注》之失,所论颇为精审。钱氏涉及《说文》校勘原则的论述,更能发人深省。由于钱书未存完帙,学者多不曾措意,致其价值淹没不显。  相似文献   

16.
<正>《一件小事》是鲁迅小说中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课的传统教材。它写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时期,原载1919年12月1日《晨报周年纪念增刊》,后收入《呐喊》。这篇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首次提出了未经彻底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知识份子必须向劳动人民靠拢的重大课题,反映出鲁迅前期思想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深入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有一部《学记》,它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在《学记》中,论述了教育的内容和程序、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等等,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通过读这部博大精深的教育专著,我认为在教学方法方面,它提出的“善喻”法,很有借鉴意义,下面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19.
一、脱字漏句意难通 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是《管锥编》的一大特色。钱钟书先生的博学,在这一方面,可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征引的文献资料太多,如果作者成文以后不再仔细复核一过,审读者和编辑也掉以轻心的话,那么文字词句的脱漏倒错,就往往难以避免了。  相似文献   

20.
“火拚”和“火并”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义核是“拚杀、厮杀或拚命”,在中古、近代汉语中,承担这一义项的词又用为“并”、“併”或“火併”。本文追溯了“火拚”的来源以及“火并”广为流行而“火拚”隐而不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