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吴子新 《新闻世界》2003,(12):46-46
1993年春.我有幸成为安徽日报的一名光荣的通讯员。2000年初,我被借调到乡政府,正式进入“记者”角色。凭着对新闻写作的深深爱恋,我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至今,我在县级以上的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1180篇次,其中《爱,在“希望”中升华》获《法制日报》1996年全国新闻评选三等奖,《财产保了险,防灾不松》获《安徽日  相似文献   

2.
徐铸成先生在1983年10月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不知老之将至》。文中说:“一九七八年底,香港《文汇报》发表了我的《三十年前》,宣告我冰冻期——冬眠期的结束,直到今天,不停地写,已写了约二百万字,在海内外出版了八本书。”那年,徐先  相似文献   

3.
2011,我的文     
2011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清华失去的,正是这个社会稀缺的》,《在台湾,找中国》,《问道钟南山》. 我不是说这一年我只写了这三篇文章,事实上我写了大大小小五六十篇,不包括每天七八条微博.我的意思是,以上三篇不追风,也没有命题作文,却具有某种静静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二十七忙的苦恼在民国十九至二十年间,这是我写作最忙的一个时期。其实我的家用,每月有三、四百元也就够了,我也并不需要许多生活费,所以忙者,就是为了人情债。往往为了婉谢人家一次特约稿件,让人数月不快。所以我在可以凑付的情况下,总是给人家答应写。就以二十年开始说,当时,我给世界日报写完《金粉世家》,给晚报写《斯人记》,给世界书局写《满江红》和《别有天地》,给沈阳新民报写《黄金时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写过一篇《要用新知识、新观念写新闻》的文章,发表在2001年12月的《新闻知识》杂志上,后来又写了一篇《新闻理念的更新与新闻报道的创新》,先后在2010年6月的《中原声屏》(内刊)和2011年2月下半月的《新闻爱好者》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6.
1997年,《图书馆建设》庆祝创刊20周年并出版100期时,我写了一篇短文《迎接〈图书馆建设〉的第三个十年》(发表于《图书馆建设》1997年第6期)。去年,在海南过冬的时候,接到毕红秋的电话,力邀我为30岁的《图书馆建设》写点儿东西,我这才意识到当初迎接的第三个十年已悄然而过了。  相似文献   

7.
搞了几年的文学创作,觉得单一乏味,又开始学写新闻稿。其实在搞文学创作时,我就对《新闻爱好者》感兴趣,那时还叫《河南日报通讯》。每期来后,我总是一字不漏地读完她,因此,对新闻早想试试写写。1990年元月,我开始写新闻稿,采访了几个人物,可无处下手写,只好从抽屉内拿出《新闻爱好者》,来个比葫芦划瓢。写好寄给我们县广播站,结果不几天广播了,这一下我可喜出望外,也来了劲。3天内,我一下写了十几篇,寄给省以上新闻  相似文献   

8.
陈万卿同志: 《新闻战线》编辑部转来的信收到了,谢谢。你在信中说,你在《光明日报》上见到我写的通讯《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后来在《青年文学》上见到我写的报告文学《路,该这样走》,最近又在《光明日报》上见到我写的通讯《岳安林——中国新农民的一个典型》,这三篇文章写的都是岳安林同志,似乎在他的身上有做不完的文章。你要我谈谈我是怎样进行来访和写作的。我认为,这个问题涉及怎样采写  相似文献   

9.
一道 《出版史料》2001,(1):69-69
《隔膜》是叶圣陶的第一本小说选集。它的出版经过,叶圣陶说:“《新潮》出版的时候,顾颉刚兄要我写小说,我就写了几篇寄去。写小说并不是那时候才开头,在五六年以前我就写过二十来篇,多数是文言的,有三四篇是白话,从印本撕下来自己订成一本,一直没有想起印什么单行本,到现在,那本子不知道哪里去了。再说给《新潮》写了小说之后,接着《小说  相似文献   

10.
动笔之前     
这几年,我在新民晚报一版《未晚譚》专栏上写丁一些小言論。这个专栏的小言論不是我一个人写的,我写得多一些就是了。下面談談我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1.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2.
逼出来的话     
没有想到,1991年我将65篇杂文结册的《热冷集》,有幸被推荐列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图书目录。这事拽着我又把1990年以来写的61篇杂文随笔汇集出版。 本集杂文随笔,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日报》、《半月谈》和《中国记者》上署名谈峰发表的。它们也如同我40多年来“爬格子”“爬”出来的其它杂文、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动因可分三类:一是奉命写的;二是人们希望写的;三是自己逼自己写的。初当记者时写的东西,属第一类动因者多,第二、三类动因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长者戈公振先生离开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已经五十年了! 1944年10月22日在《新华日报》副刊上曾有我写的《追念戈公振先生》。我受到尊敬的戈先生的教诲和帮助是永远写不尽的。  相似文献   

14.
赵钊 《新闻传播》2006,(5):32-32
写回忆录,一般都是写过五关斩六将,来见有写走麦城的。可是我思来想去,生平得意的事儿还未想起来,倒是那些一想起来就脸红的事儿先涌上心头。无奈,就写这个吧。1949年6月,我作为老《哈尔滨日报》的一员来到松江、合江两省合并后成立的《松江日报》。不久,《松江日报》成立了一个记者组,成员有:戚贵元(组长)、陈昭、罗溟、王达人和我。我分工政治活动报道,时年22岁,还不是党员(这叫“伏笔”,下文便知)。在记者组两年里,我写过一些重大政治活动报道,如哈市首届国庆节大游行的报道,当时贵元还称赞它颇有《西瓜兄弟》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15.
在省军区召开的新闻报道会上,我的一位好友突然提出要为我写一篇文章寄给《新闻与成才》。我当时没有给面子,直言谢绝:对不起,一是本人写别人可以,而别人写我总是感到不好意思。二是本人在军营搞新闻报道虽然已经15年了,可总是成绩欠佳,实在没有经验可传。今年7月份,当我看到《新闻与成才》第六期刊登的《“我与新闻与成才”征文启示》后,很是激动,心情难以平静。因为我与《新闻与成才》特别有缘,可以说,在我当兵的历史上,尤其在新闻报道之路上,是她扶我上马,送了一程又一程。如果我不参加这次征文,就有愧于她。1980年11月…  相似文献   

16.
1956年春,大概是三月间,我到纽约胡适之先生家里去看望他和他夫人。胡先生见到我就说:"你知道我这几天作甚么?我在写丁在君(文江)的传。他曾经告诉我说,《野叟曝言》里写的中国西南地理,大致不错。你有《野叟曝言》没有?"  相似文献   

17.
学艺十五年     
我学习写新闻报道,十五年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70年,我应征入伍后在连队当文书,领导经常让我写点什么,可是我不会啊!就跑到团新闻干事那里去请教。新闻干事讲的,乍一听心里似乎明白些,可是铺下稿纸还是老虎啃天没处下牙.怎么办呢?我决定从头做起,先学着写日记,每天写一篇,一写就是七年.写日记觉得顺手点儿了又学着写广播稿.再到后来,发现了新鲜事,就写出来往《战友报》、《河北日报》等新闻单位投稿.结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期间,我作为正式代表,除了开会,还每天赶写一篇《十四大手记》,在《经济日报》上发表,前后连续写了九篇。这些手记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了一点反响。我心里很清楚,这九篇《手记》都属于“急就章”,读者之所以产生一点兴趣,无非是看在“一边开会,一边写稿”的份上。其实,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会想起写《手记》?许多朋友这样问我。我的回答是:“逼”出来的。我这次是第二次写党代会手记。1987年,党的十三大期间,我也写了九篇手记。当时的情况是,分配给《经济日报》采访十三大的记者名额只有两个(其  相似文献   

19.
1986年下半年,我在四川大学进修现代文学,听课之余准备写一篇《论钱钟书小说的幽默风格》的文章。当时我把钱先生的《围城》、《人·兽·鬼》都读熟了,把香港版的钱先生《写在人生边上》从川大文学所资料室借出全本复印了,在川大台港阅览室也借阅了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把书中写钱钟书的专章全文复印了,在成都买到了《管锥编》、《宋诗选注》、《七缀集》等,也下决心一篇一篇啃着,又查阅了一些有关钱先生作品的论文,当时跃跃欲试,想写一篇论钱文章的信心越来越大了。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中国作协组联科审读作家作品时,就知道了参与编辑“三红”(即《红日》、《红岩》和《红旗谱》)的黄伊,可直到1989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长篇小说《来自地狱的报告》讨论会上,我才认识了他.并知道了他是广西钦州的壮族人。此时,由于我已调到广西工作,双方便有一种亲近感。1995年他和卢万成创作的写爱国老将冯子材抗法侵略的长篇小说《南疆血》问世后,他让我写篇评论,以表示对壮乡的热爱,于是我不辞重托,写了篇《爱国精神的赞歌——读长篇历史小说〈南疆血〉》,在广西日报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