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倬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243-244
所谓人物访谈,其实就是比较有深度的专题性报道形式,当前,我国的电视节目形式越来越多,而人物报道已经在电视节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类节目对于记者的要求比较高,在传播意向、报道内容、专访形式、采访方式、问题设计、提问技巧、表现元素调动等方面都应该是记者进行统一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前,广播与电视之中的人物访谈节目日益收到听众和观众的关注,比如东方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以及安徽卫视的《非常静距离》等都备受观众喜爱。那么从传播学的视角看这一类节目具有怎样的特点?目前存在怎样的问题和不足呢?本文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人物访谈做起来不易,难就难在不易出新,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老套,毫无色彩可言.  相似文献   

4.
人物访谈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洁 《新闻采编》2006,(3):46-46,35
人物访谈节目属于电视访谈节目的一种,是主持人与专门的采访对象就一定的主题在特定场景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形态,一般是事先约定的、比较从容的、对专人进行的专题采访。人物访谈节目的对象往往是有新闻价值的人,比如国际政要,劳动模范,体育、演艺界明星等等各界比较突出、比较  相似文献   

5.
王璟 《视听纵横》2009,(4):107-108
做电视节目,少不了要采访形形色色的人,尤其是人物访谈类的节目和故事类节目,所采访的对象不是名人就是有故事的普通人,两者的共通点就是:他们都是有特点的人。  相似文献   

6.
广播和电视的人物访谈节目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中央电视台的《大家》、《高端访问》栏目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人物春秋》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广播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传播形式,其人际传播的特点有传播者间的对称信息流动,传播者的光辉效应以及物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等;其大众传播的价值有新闻、宣传、人文、科学价值等。文章认为,广播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在人际传播中存在不足,节目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相似文献   

7.
8.
李琳 《新闻传播》2009,(11):105-105
人物报道,简而言之是围绕人物展开的专题报道。在平面媒体上,人物报道的形式,又区分为人物新闻、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特写等。人物报道,因围绕人物发生的不同事件、人物本身凸显的不同性格与特质而受关注。在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中,推近视角,精细化操作,将为人物报道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9.
许勇 《记者摇篮》2004,(7):33-33
电视人物访谈这类节目形式主要基于主持人与嘉宾面对面的交谈,因此嘉宾能否面对镜头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对于节目成败就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喜是悲。是激动还是愤怒。只要被访者是真情流露,节目就成功了一大半。相反,如果只是蜻蜒点水般的敷衍,甚至一成不变的作秀。无论被包装的多么精致的节目面对  相似文献   

10.
11.
浅议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主持人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到现在,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节目样式。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面对面》、《人物》、《大家》、《名人面对面》,上海卫  相似文献   

12.
13.
现在,国内的人物访谈节目特别是同人访谈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鲁豫有约》和《非常静距离》同人访谈的同质化现象的研究来分析同人访谈同质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危害,并探讨了规避同人访谈内容同质化的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海钦 《东南传播》2012,(8):163-165
电视人物栏目的魅力在于通过纪录和讲述一个个人物的真实故事,展示人物的智慧、情怀、胸襟和境界。地方台自办的人物专栏在选择采访对象时,当地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往往是首选,不过他们大多也是本地的知名人士,可能已经被众多媒体报道过,观众对他们也有一定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赋予观众全然一新的视角,如何让采访对象的形象变得立体丰厚,惟有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凸显人物个性,还原人物本真,并用电视独有的表现形式演绎出来,呈现给观众一个个大家熟悉的陌生人,这样的地方台电视人物专栏才有其生存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篇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如世界第一位深入南极腹地的女地质学家金庆民。我国名中电脑专家、“五笔字型”发明王永民教授,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等。  相似文献   

16.
17.
从事访谈节目多年,作为访谈节目编导,应对了很多不同形式的节目类型与不同层次的人,当今荧屏出现了不同的访谈节目类型,无论节目形式怎么变,不变的就是主持人的问与采访者的答这种模式,如何做好这个最关键的部分,就要看编导的工作基础和内心的积淀,这篇文章是以我个人的角度来总结一些看法,希望与从事这个工作的同仁们来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物访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不易出新。一些主持人或因本人的业务素养,或因工作强度大、节目播出密集等原因,在做访谈节目时  相似文献   

19.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近年来在国内与日俱增,并呈现发展多元化的态势。但是,国内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在新媒体背景下正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而创新就是破解这些瓶颈之主要路径。本文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创新面临的困境,并从精心培育节目品牌,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应;形成富有特色的艺术风格;精心组织及做好节目策划等方面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创新突围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许多电视台相继开办了人物访谈类节目.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专家的肯定。要办好人物访谈节目需在多方面进行努力,但其中节目的选题或者说选取什么样的被访者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节目中的人物是否有新闻性?人物是否有特色?人物会有哪些精彩的生活片段和人生感悟等,这都是编辑、主持人首先要费心思索的问题。笔者常常听到地方台的同事发出一些感慨:”与中央台所处的层面和所涉及的报道范围相比,地方台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遴选出那些名人、要人.成功人士或者是有新闻价值和特色的普通人呢?如何使选取的人物有故事性而吸引受众?如何将人物访谈节目选题的视野进一步拓宽呢?“近两年笔者在地方台编辑、主持60多期人物访谈节目.从中深切感悟到:办好人物访谈类节目.主创人员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要在茫茫人海中去慧眼识珠.沙里淘金。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地方台人物访谈类节目的选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在此.笔者愿真诚地与媒体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