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新闻意识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对新闻事物这一客观物质价值标准的反映,是一定的超于采访写作前对新闻事实的感觉、思维、判断、分析、提炼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所以,做新闻工作的人必须有好新闻意识,只有有了这种意识,才会在新闻实践中不失方向,才能使自己的新闻作品走向新的高度。 新闻作品的成败与新闻意识息息相关。新闻工作者面对众多的新闻事实首先就是对其价值大小的判断,然后就是选择、取舍、加工,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脑子中的新闻意识作指导。对新闻事实价值判断能力的大小,表现出新闻工作者好新闻意识的强弱。好新闻意识…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时不时就会冒出一股什么热,新闻界乃至非新闻界评选好新闻,似乎也称得上热门之一。尽管在读者,听(观)众中真正引起强烈反响的好新闻不多。但通过各种渠道“评”出来的“好新闻”却着实不少。不仅有全国好新闻,而且有各省好新闻,地市好新闻,此外还有什么卫生好新闻、法制好新闻,教育好新闻、体育好新闻、科技好新闻、财贸好新闻、企业报好新闻、  相似文献   

3.
"说"新闻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新闻表现方式,该方法使传受双方形成信息和情感上更好的交流,是对传统新闻播报方式的挑战。如何"说"好新闻,提高节目质量就成为主持人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新闻节目编排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的编排就是一门艺术,一条条好新闻能否编排成一档完美的电视新闻节目,使其成为视听结合的有机整体,就取决于电视新闻的编排艺术。除了要有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外,还要有高质量的新闻编排。  相似文献   

5.
何微建议评好新闻采用十二分制(见今年第6期《新闻战线》第40页),我认为不可取。按那五条标准进行“三三二二二”打分,会埋没很多真正的好新闻。我认为,好新闻构成是:①符合新闻的基本要求;②有独到之处。基本要求也就是新闻的一般要求,是每篇新闻都必须做到的。如:真实,记叙清楚,文字准确,符合政策,有时效等。另外一些要求如“题材重大”、“写法新颖”、“思想性强”、“问题新”、“短小精悍”等就不是新闻的基本要求,它们可以用来衡量新闻,但不能用来硬套每一篇新闻作品,认为缺其中一点,就不是好新闻。看看这几年的全国获奖好新闻可知:  相似文献   

6.
广大新闻工作者和读者盼望已久的1980年好新闻,终于在今年9月份评选出来了。当看到北京新闻学会关于1980年《好新闻》一书的征订单,得知要到12月中旬才能出版时,这不能不使人有点失望。去年的好新闻,要等上一年才能和读者见面,我们评选好新闻的进度太慢了,效率太低了! 新闻要快,这恐怕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我们不是常常强调新闻的指导性吗?评选好新闻的目的也就在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把今后的新闻报道工作搞得更好。1980年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7.
好新闻,是每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追求。好新闻,就像养在深闺人未识,需要记者具备识别的火眼金睛,把握驾驭的能力,更要有筛选剔除的舍得。具备这些,好新闻就可遇又可求。  相似文献   

8.
安宇 《新闻传播》2004,(8):47-47
在一些人看来,所谓新闻精品,不外乎是新闻作品被评上哪一级“好新闻”。其实这种观念给我们多出精品、全面提高新闻质量带来很大误导——就“好新闻”而抓新闻,忽视一般性的新闻基础工作,这很容易将新闻工作引入狭隘的新闻功利的泥沼。  相似文献   

9.
各种名目的“评好新闻”这两年不断涌现,令人眼花。什么水利好新闻、气象好新闻、土地管理好新闻、教育好新闻……要是开列个单子,够您瞧几分钟的。各行各业都搞起好新闻评选,利乎?弊乎?各行各业重视新闻工作,岂不是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问题就来了。什么是“新闻”?什么又是“好新闻”?新闻界对此还终日争论不休,政府其他不从事新闻工作的官员们能担负起评好新闻的重任?难免让人生疑。难道真如那句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吗?有人不客气地注释:什么是“行业好新闻”?就是经常为某部门说说好话,为其扬扬知名度的就是好新闻。你写篇秕评稿试试看,即使批评到“点子”上,你的文章写得再好,恐怕也评不上好新闻。笔者曾亲耳听到一位政府部门的官员放话:“我们评×××记者的稿子为×等  相似文献   

10.
张丽 《传媒》2005,(5):53-54
在新闻报道实践中,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被新闻同仁称为"可遇不可求"的要件,意思是说谁遇到了重大、突发事件就有可能采写出好新闻.其实,在新闻发展史上,无数事实证明重大、突发事件虽然具有好新闻的基础,但重大、突发事件并不完全等于好新闻.更多的好新闻是要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挖掘才能产生.  相似文献   

11.
×××同志:你在来信中间:“好新闻都是事迹过硬吗?”这里,我只就“好新闻”与“事迹过硬”的关系发一点议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要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很难想象一件平庸无聊、没有任何新闻价值的事能够”报道”成为好新闻。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可以断言:一条新闻之所以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报道的事实过硬,即它包含有足以使它成为好新闻的内在因素,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并不是像你说的,“凡有了过硬的事迹,就一定能写出好新闻来”。因为一件过硬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12.
谢怀基同志是新闻界熟知的人物。这并非因为他当了《辽宁日报》的副总编,也非因为他参加新闻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而是因为他勇于创新和突破,不断推出震动读者的新闻名篇。有人说谢怀基是新闻界新升起的一颗明星,并非过誉之词。近年来,在万马奔腾的新闻角逐中,他可以说是一马当先。他有二十多篇新闻作品在全国和省内外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获奖。其中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和好新闻奖的就有五篇(含合写的);他有十篇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作品被选八《中国优秀通讯选》、《全国好新闻选》等选集中;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13.
新闻特写考验记者对新闻与生活现场的观察能力,以及创作时的表现能力。新闻从业人员只有深入挖掘,抓取典型,运用灵活而细腻的表现手法,才能完美表现新闻内容,成就好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的人士有一句口头语,就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一定要有好新闻意识。此话千真万确。好新闻意识是好新闻作品的源泉,是新闻作品成败的关键。那么什么是好新闻意识呢?好新闻意识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对新闻事实这一客观物质价值标准的反映,是一定的超于采访写作前对新闻事实的感觉、思维、判断、分析、提炼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做新闻工作的人脑子中必须有好新闻意识。  相似文献   

15.
解放军报开展评选好新闻的活动,经过群众推荐和编辑部评议,评选出一九七九年十条好新闻。这件事做得好。这对于在报纸上增加真正的纯粹的新闻,特别是短新闻,进一步做好新闻改革,将是一个促进。本刊去年十月,曾发起评选好新闻的工作。几个月来,各新闻单位和广大读者、编辑、记者给本刊来信,积极参加这次评选活动,推荐了一批好新闻。为了善始善终地做好评选工作,我们建议:各个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按照解放军报的办法,评选出自己单位一九七九年的十条好新闻。请将评选的十条好新闻的目录(最好附上原文),在四月底前寄给《新闻战线》编辑部。我们将邀请北京新闻学会和其他有关几个新闻单位,在各报评选的基础上,最后评选出若干篇好新闻。我们热烈希望各新闻单位的同志们给以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所有媒体的同类项。好新闻是所有媒体梦中的情人。但好新闻不一定是大新闻,也不一定是奇闻怪事,更不是天上的星星遥不可及。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评选会上,专家们经常会因为名额有限而就一件新闻的取舍争得面红耳赤。其实,好是一个主观色彩浓厚的形容词,每个人心目中的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我和同事侯法洁等采写的录音报道《乐亭人的生育观》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好新闻三等奖、中国广播电视人口好新闻三等奖、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河北省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河北省人口好新闻一等奖等奖项。下面,我就采写这篇报道谈一谈体会。  相似文献   

18.
获奖的感慨     
在一次好新闻颁奖仪式上,一位记者接过获奖证书后说道:“我的会议新闻获奖是头一回,这将激励我研究、采写好会议新闻。”听君一席话,感慨何其多。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谁都或多或少采写过会议新闻。可到推荐评好新闻时,尽管有的会议新闻还可以,但作者不敢自荐,新闻单位也不愿评。这也难怪,现在会议报道太多,新闻单位和读者都在呼吁压缩、改进会议报道。于是,评好新闻活动就较少考虑会议新闻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压缩”,不是取消;“改进”,是为了把会议报道搞得更好。说到底,会议并不是没有新闻,关键在于记者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9.
广播是一门听觉艺术,一件广播新闻能否成为好新闻,除了导向性原则外,可听性是其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好的广播新闻应当具有很强的可听性,让人产生继续听下去的愿  相似文献   

20.
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评选会上,专家们经常会因为名额有限而就一件新闻的取舍争得面红耳赤。其实,"好"是一个主观色彩浓厚的形容词,每个人心目中的好新闻是有差异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好新闻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那么,一件好新闻到底应当具备什么样公认的要素呢?好新闻的背后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