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羌族地区的碉楼(以下简称“羌碉”)是目前我国记载最早的碉楼建筑,是中国杰出的建筑代表,在羌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12”大地震增加了羌族文化保护的难度。羌碉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本文首先提出羌碉文化,同时在如何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试着对其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做出一些建议,以促进羌族地区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一、羌寨里的黑虎小学黑虎小学创建于1958年,位于古羌之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黑虎乡羌寨。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古碉楼,有受人敬仰的民族英雄黑虎将军,有承载黑虎人信仰的神树林,这里的妇女都戴着饱含思念的万年孝……这里有独特的羌族文化,有属  相似文献   

3.
最后的释比     
一个释比就是一部羌族史,即使没有地震,已经消逝的释比和日益稀少的继承人,正在使羌人的文化和记忆,一环环地断掉。  相似文献   

4.
羌族碉楼的起源、分类、功能、构造表现出的羌族民族特色对于现代建筑的一些共鸣都有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尤其是碉楼中的代表--桃坪羌碉,经过了5.12大地震后,仍然完整地屹立在川西大地上,这对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羌族自古以来都以石砌技术精湛而闻名遐迩,其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为石砌碉房和碉楼。它不仅是羌族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因为它的实用性和抗震性能使它成为羌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人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羌人对宗教信仰的表述在羌族传统民居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深入探析了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宗教文化内涵,解读了羌人浓郁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守护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提出了把发展羌区旅游业和羌族传统民族文化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将既有利于提高羌族地区的经济收入,又能促进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从而让羌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羊子以羌族后裔的身份言说羌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汶川羌》书写羌族历史,传承羌族文化,关注羌族的心灵史。羊子以个人的方式进入羌民族的心灵,思考现代文明与羌民族生存的关系,思考时代之波与羌民族生命的关系。羌的生存环境、生活画卷与生存状态,羌的心灵与性格,羌的信仰与习俗构成羌的文化世界。由此《汶川羌》成为羌族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7.
运用科学、客观的视角研究羌人历史开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一百年.20世纪60年代之前是羌人问题研究成果相对丰富的时期.80年代至今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和成熟,并逐渐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时期.因此,对羌族史的回顾对于重建羌族文化起着关键作用,有利于更准确整理和挖掘其文化脉络.本文就百年来羌族历史研究成果作一梳理,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禹兴于西羌"之说在华夏自古流传。地处汉、藏之间的羌人也崇拜大禹,视之为治水救难、护佑羌民的"先祖",由此形成了颇有"在地性"特色的叙事及符号系统,并且体现在从物质到非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研究羌区口述史,尤其要重视大禹传说背后隐含的族群文化心理。作为"神话历史",大禹传说在当下不同羌区又是被当作实现某种群体目标的社会资源来使用的,是一种"被用来创造社会关系、构建社会生活"的可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9.
宕昌新石器时代的民族考古主要是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宕昌羌人在商周时期跟随武王灭商,为秦汉西羌的一支,汉建羌道,晋度;晋朝建立羌人政权-宕昌国,北周灭国建宕州。明清将西羌改称西番,清晚期至民国划分为藏。现代意义上的藏语实际就是古羌语的延续;羌是藏的前身。  相似文献   

10.
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后藏羌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多处国家级、省级、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损严重,其中被誉为藏羌民族建筑瑰宝的碉楼也遭到严重破坏。震后灾区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均给予了极大支持。在对目前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详细摸底的前提下,阿坝州采取了诸多加强藏羌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措施,并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上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着手,探讨以大禹为首的羌王及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途径和领域,透过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阐明了古羌人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贡献。通过对羌族文化空间扩散类型,文化扩散的概念,文化扩散的分类等相关问题进行阐释和总结,归纳出羌族文化空间扩散的两大特点:一是从羌族的文化源生区向羌族的文化区扩散,再由羌族文化区向非文化地区逐步扩散,有时甚至直接由羌族的文化源生区域迁徙到非羌族文化区;二是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羌族传统文化的扩散出现了千年难遇的"级别式扩散","拯救式传播"与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扩散,其速度快,力度大。  相似文献   

12.
一芜人羌人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诗经”里,就有羌入跟商人往来的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羌人跟周人一起,打败了暴君商纣王的军队,复灭了商朝。羌人居住在康藏高原的东北部,今天兰州以西祁连山以南黄河上游干支各河沿岸和青海沿岸的平原和草地,都是古代羌人生活的地方。从公元前五世纪起,羌人就开始了农耕和畜牧的生话。羌人居住的地区,大部分是良好的牧场。他们绿山滨水,放牧牛羊。“后汉书”  相似文献   

13.
唐代剑南道羌人主要分布在今四川西部及西北部,包括党项羌、白兰羌、以及西山诸羌。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最开放的时期,统治者摒弃"贵中华,贱戎狄"之观念,胸怀"华夷一家"之心,对周边他族文化兼收并蓄。为了更好地治理边疆地区的边民,唐朝通过武力征服,继而设置都督府、羁縻州对边地实施有效管理,对剑南道的羌人亦不例外。与此同时,还建置军事方镇,戍边镇防,防止吐蕃、南诏对剑南道的蚕食,并与之争夺羌人势力,以此达到交战双方军事力量的平衡,从而巩固唐朝之西南边陲。  相似文献   

14.
羌族云云鞋是最具羌族特色的服饰之一,它记录了羌人的历史、文化,是羌人智慧和审美文化的体现.本文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羌族云云鞋蕴含的文化内涵,提出了让云云鞋这一文化遗产继续保持民族特色、传承不衰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拉祜族源于古代南下羌人。羌人拥有许多独树一帜的文化。本文试从历史、服饰、丧葬、宗教信仰四个方面来探讨古羌文化在今拉祜族文化中的遗存状况  相似文献   

16.
羌族是我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及至东汉时期(公元二五——二二○年),羌族已是一个有一百五十余个部落、一百多万人口的大族。史载:“中兴以来,羌寇最盛,诛之不尽,虽降复叛。”①可见,羌人起义是东汉王朝的一件大事。甘肃是当时羌人活动的重要地区,因此,研究东汉羌人起义应是甘肃地方史的重要课题。一东汉时期的羌人起义,时间长,次数多。我们以安帝(公元一○七——一二五年)为分界,分前、后两个阶段择要加以叙述。东汉前期,羌人大量内徙定居。“诸降羌布在郡县,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②东汉郡县官吏和豪强对内徙归降羌人的侵凌虐待,激起了羌族人民的强烈愤怒和反抗。光武建武十一年  相似文献   

17.
古代羌人与楚人、商人乃至中亚的其他民族都有着密切的文化关联,古代羌人被称作是一个往外输血的民族,今天的西南诸多民族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从考古、文献、神话、宗教等多重视角去研究先秦时代的羌人,有助于重新理解先秦社会的文化,同时也可能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上限由丝绸之路开通提前到商代甚至更早,给予古代羌文化应有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有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的羌人是在西汉之后才有的。岷江上游的羌人聚居地长期流传《木姐珠与斗安珠》和《羌戈大战》这两部长诗,其内容不仅与羌族历史有关,而且可以认为是对岷江上游自古有羌人的证明。《后汉书·西羌传》《新唐书·吐蕃传》等古代文献及现代考古也证明岷江上游自古就有羌人,这些羌人有相当部分是从西北迁来的。古蜀国也起源于黄帝的子孙,属于古羌人的族系。  相似文献   

19.
藏羌彝文化走廊长期耕耘的学者与著述中,新近出版《神圣与秩序——羌族艺术文化通论》是把一部把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作者掂出"神圣"、"秩序"为中国羌族文化的词眼,从艺术角度纵论其文化精神核心,备考就中承载的民族、人类文化的特定价值与终极诉求,给以我们从民族文化走廊与整个中华大文化中,一个小语种民族文化的文心表述,对于研究羌文化是一个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羌文化是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却面临着羌语濒危,文化主体、文化传承“生态语境”缺失,文化传承行为严重失衡等现实困境.学前儿童是未来文化主体,教育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途径,学前教育是实施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关键期和重要期,学前教育中羌文化传承“语境”损毁而导致羌文化传承教育弱化.因此,塑造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生态语境”,突围羌文化传承困境,实施学前儿童羌文化传承“叙事体验”教育,是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有效建设和重要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