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也。”公元前270年左右,屈原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君王的尊敬,对自己怀才不遇的钻心之痛,失落,愤恨,忧心如焚和无可奈何地吟出了这首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这首诗不是一般的泄愤。一般的泄愤不用写得那么长,甚至不用写,普通人只要大哭几声,多摔些罐子就行了——可是,屈原不会。《离骚》之所以这么长,也不是单单为了发发牢骚,它是屈原对祖国的一场坦诚的倾诉他对楚国的情是根深蒂固,无  相似文献   

2.
由于各地青年的盛情邀请,20多年来,李燕杰教授有幸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乡村城市。他每到一地,总会写上一两首诗。许多听众都发现,在他那充满激情、睿智与哲理的演讲之中,经常有诗流注其间,经常把听众的思绪带入那神奇瑰丽的诗的百花园。李燕杰喜爱诗。他认为真情未必都是诗情,但诗情必然是真情。他先后写过数千首诗,每首诗都蕴含着他对青年一代深挚的爱,对祖国人民真诚的情。他在演讲当中随感而发、信手拈来的那些言志诗、抒情诗、哲理诗,经常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听众反映,听了这些诗,好似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使人精…  相似文献   

3.
(一)《离骚》是屈原政治生活失意后,自叙平生和抒发忧愤的一首长诗,也是他的代表作品。这首诗中,屈原反复申述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诉说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受的迫害。他还无情地揭露和深刻地批判了战国后期楚国贵族党人把持朝政的黑暗现实,又借幻想神游的境界,通过上天下地的描写,强烈地表现了自己在生活中热烈追求的精神,以及对祖国无限的眷恋和热爱。作品感情真挚,想象极为丰富,可谓是气势磅礴,古今独步的大作,为我国文学史继《诗经》之后开了一代诗风。  相似文献   

4.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一)《涉江》是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被流放在江南时期所作,记述他渡江南下的历程和当时的心情,申述其志行的高远,抒写他的理想,对祖国的热爱,揭铭和批判了楚国的黑暗政治,充分表现了诗人高昂的意志和决不妥协的精神。屈原的思想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教学中要很好引导学生理解、学习.(二)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其中之一是景物捕写和比喻很多。景物描写和比喻,对于突现人物性格,表达文章中心思想都有很大作用,教学中,要启发、指导学生学习、欣赏。(三)屈原吸收了当时南方民歌的形式,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  相似文献   

6.
屈原爱国论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个伟大爱国诗人,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前期大家基本上都同意这一看法。但数年前有些同志提出:“不能象以往那样用爱国去讲屈原。”归纳起来,其理由有三:一曰:屈原爱的不是整个中国,他爱的楚国只是相当于现代中国的一个省,因此只能说他爱乡土,不能说他爱国。二曰: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国”的观念,例如商鞅本是卫国人,后来事魏,又  相似文献   

7.
端午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吃粽子,举行划船比赛。这些纪念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风俗习惯,已经流传了二千多年了。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他很有学问,很有才干。可是楚王听了坏人的话,不肯重用他。他忧国忧民,闷闷不乐,写了一首长诗《离骚》,表达  相似文献   

8.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面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  相似文献   

9.
屈原至死不肯离开楚国,除了广为接受的精神因素之外,还有物质现实因素使他离不开楚国。屈原作为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在楚国享有较大政治权力,这是他实现自己美政理想的保障;屈原在楚国享有丰厚的经济权益,离开楚国意味着这一权益的丧失,而他又不愿出仕他国或直接从事生产,所以将失去生活来源;家族与政权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他还要考虑家族的利益。现实因素并不是主导,但对于塑造一个完整充实的屈原形象,则不得不考虑。  相似文献   

10.
《断章》是一首精简的短诗名作,由于这首诗的精炼和含蓄,半个多世纪以来对这首诗的释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意义着重表现在后两行诗中的“装饰”词上,认为诗中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1]。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对《旧元夜遐思》一诗情境(A爱B,B爱A)的拓展,甚至是反拔,B爱C,而A爱B;B想念C,而A想念B。诗人也许想说:诚然我很爱她,可是,如果她爱的是别人呢?这就把诗人在爱情上持‘矜持‘态度的原因,无意识地透露出来了。[2]还有人认为“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的‘相对’的哲学观念,是这首《断章》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1.
《国殇》是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所作《九歌》中的第十篇,是一首奉献给为国牺牲的将士的祭歌。其歌颂英雄时,激昂慷慨,其悼念英雄处,悲壮激烈。这首诗采用了直陈其事的手法,既抒发了屈原对死难将士的深切哀悼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相似文献   

12.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而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友饶孟侃在《诗词二题》中回忆说:“《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教学陈然烈士所写的《我的“自白”书》这首悲壮的诗歌时,是以充满诗意的方式来作总结的。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陈然同志是在敌人威逼他写自白书,也就是要他投降时写下这首诗的,陈然同志写的这首诗实际上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宣判书。学完这首诗,我们能不能也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生:陈然同志,您所写的“这就是我——  相似文献   

14.
杨朔同志的散文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决不是偶然的。读着他的散文,好象身浴东风,口含荔枝,乘竹筏畅游在漓江碧波上,诗意盎然,美味无穷。他说他写散文就是“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茶花赋》既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又恰恰能反映出他当诗一样写散文的经验。 你看,文章一开头就说他想构思一幅“祖国面貌”的画,以抒发他极度怀念祖国的诗情。 “祖国的面貌”,要用富有诗意的画能表现好吗?他借画家之口说:“这可是个难题”。为什么“难”呢?难就难在杨朔同志要画的不是祖国一般性的面貌,而是要求画出特色来。要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要“耐人寻味”而“零山碎水”、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06,(10)
歌颂祖国,这是一个大题材、大主题。一般来说,题材、主题越大,就越难写。这是因为驾驭大题材、表现大主题,需要作者有高超卓异的思想、艺术素养和功力。当然,这不是说一般作者乃至初写作者就不可以写较大的题材和主题。杨晨光同学这首《祖国颂》,机智巧妙地从将中国喻为“一条源远流长的河”开始,激情四溢地抒写了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挚爱之情。作为一首抒情诗,感情是真挚的、热烈的;在三个诗节内,通“过河“”、波”的设喻,到五个“以赞美您”起始的排比句作结,完成“了起、承、转、合”的自然过渡,总的来说,作品是完整的,诵读效果应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6.
小引这则小引是写完此文后加上的,或许已与此文无甚关系。之所以会在写完“小结”以后再写“小引”,是因为我一直想不出一个十分恰当的开篇词。一看史书便知,楚国的衰亡与屈原投河有着直接的关系:是那些逼屈原投河的人,那些逼屈原投河的原因,使得楚国衰落,而这些人与原因又都是因屈原而起;屈原因一次既偶然又必然的遭遇而加入的一场既偶然又必然的历史戏,使楚国屡屡失利,而每一次又都几乎是致命的。楚国因屈原而伟大,但也因屈原而衰亡。当然,屈原无过,有过的只是那几双看待学识的眼睛。历史中的相对是绝对的,这就是善恶是非的…  相似文献   

17.
《涉江》,是屈原晚年的作品。屈原,战国后期楚国人。他早年得到楚怀王的信任。但遭到了上官大夫、新尚,令尹子兰等腐朽贵族集团的忌妬和谗毁,被楚怀王免职和疏远。后来昏庸的顷襄王更把屈原流放到湘江流域。《涉江》,题意是渡长江。屈原晚年离开郢都,渡过长江,流放到溆浦后,写了这篇抒情诗。诗中描述了渡江南下的历程,揭露了楚国小人当权、贤者被逐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自己满腔的悲愤情绪和决不与腐朽的贵族势力妥协的斗争精神。全诗可分为五段来理解.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首写父子关系的诗歌。父亲即使在星期天也闲不住,早早起来生了火,却没人感谢他。他的工作那样辛劳,免不了会声音粗、脾气大,但父亲的爱却永远都那么温存。这首诗像一面镜子,照出孩子气的你和不懂事的我。  相似文献   

19.
<独坐敬亭山>的"独"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写的一首诗.当时正是他离开长安,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的时候.怀才不遇,幽愤在胸.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强烈地表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首描写春末夏初美好时光的田园诗,王维不愧为田园诗的大家,这首诗以清朗亮丽的文字,写情写景,写物写人,把初夏时光的渭川田家描写得有声有色,好个其情也依依,其乐也融融的渭川田家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