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明 《职教论坛》2002,(10):39-39
吕叔湘先生告诫我们:“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受用一辈子”。据此,我想就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阅读赏析部分的教学谈一些个人肤浅的认识。一、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体会文章的美优秀的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都是完美统一的:特定的内容决定特定的形式;优美的形式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体会美文的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以作品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感染学生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标准表现出淡化文体的理念倾向,但文体是客观的存在。记叙文作为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文体,教师既要遵循文体,用确定性、客观性、普遍性的知识给学生呈现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又要引领学生依照文脉,确定学习的路径;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还要披文入情,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真挚感情;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而自能读、能写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蔡婉 《湖南教育》2004,(10):26-26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要使学生领悟诗歌意境,教师应在自己深入领悟意境的前提下用心营造情境,以最真切的语言感染并启迪学生,引领学生用心感悟,披文入情。我在教姜夔的《扬州慢》时,摒弃了直白的讲解,设法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领悟,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正文本细读是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文学类作品的教学中,应当善于捕捉文本的动情点,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对文本之美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鉴赏。要做到文本细读,首先要对美的语言形式进行品评,其次要对富有感染力的细节加以品析,同时更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重视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林光云 《广西教育》2014,(5):100-100
正诗歌赏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应该学会赏析诗歌作品,体会诗歌蕴含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许多学生觉得诗歌赏析高深莫测,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借助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赏析诗歌时披文入情,尽赏其妙,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涵。那么,在诗歌赏析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呢?一、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画面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决定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的阅读方法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方法.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细读文本显得尤为重要.披文入情,带领学生品读文本,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带领学生品读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写作上的妙处,理解作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题目是文本内容与主旨的高度提炼与概括,是指引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感悟和探究的重要切入口。从题目入手细读文本,有利于准确把握文本的关键与核心,快速理清思路,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陈情表》时,以题设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披文入情,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情感;由情入理,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形象和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8.
徐晖 《教学月刊》2005,(8):10-11
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不少古诗、新诗,诗歌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难点。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材中的诗歌作品,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无不具有真挚的感情。如何“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感受作品的美,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7,(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培养语感很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披文入情,感悟语言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高粱情》(第九册)是一篇借物抒情的课文。学生对作者所写事物缺乏认识,对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难以把握。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披文入情,缘情悟理。  相似文献   

12.
灵魂的颜色     
我国六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探源 ,虽幽必显”。这段话不仅揭示了“情感”在创作时的重要作用 ,而且道出了欣赏者也应“披文入情”探求文章主旨的真谛。那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沿波探源”发现真善美呢 ?笔者在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偶有所得。对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 ,学生与作者写作的时代已经有些距离了 ,在加上没有什么生活经验 ,很难体会到艾青那种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之情。我抓住了文章结尾部分的一句…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只有通过"语言"这一路径才能得以实现。语言是"言"与"意"的统一体,即文本的语言总是采用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其特定的思想内容的。所以,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课程,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潜文入境,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揣摩品味"意"是如何通过"言"表达出来的,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范式,形成运用组块的意识,促进学生运用迁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作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这句话不仅提示了“情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道出了读书者也应“披文入情”探求文章真谛的道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偶有所得,略陈愚见。  相似文献   

15.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篇幅短小、易读上口,语言凝炼、形式严整、意境优美等特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中小学教材选入的作品,是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青少年喜欢这些古诗,也喜欢背诵这些古诗。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其美的内容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受到陶冶,享受到美的情趣。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披文入情 感受美于意境之中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个“情”是指内里的感情,诗人把这种“情”与外界的自然或社会景物,有机地结合,创造了生动、鲜明,具有一定深刻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入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以下环节: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披文入情,感悟作品情感;构建实景,再现作品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震撼学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感情是人们追求真理的原动力,是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以情感染。文学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总是把他浓烈的感情渗透在所描写的人物、场景、情节之中。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情感,让学生从小乐学、多识、善思、求美,对学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学生读书要让他们"披文入情",作文则要让他们"情动辞发"。《语文课程标准》致力于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要求阅读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9.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感情的共鸣,而信息技术是融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丰富多彩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引来了"活水",它们的整合更容易让学生进入感情角色,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  相似文献   

2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引来了活水,语文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感情的共鸣,而信息技术是融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它们的整合更容易让学生进入感情角色,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