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很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注释曾经过了千锤百炼;一些新选入的课文,编者在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现有的科研成果,颇费了一番苦心.但是,指出不足之处,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是广大语文工作者共同的义务.这里对新编初高中双册课本中的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供编者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为传统篇目,注释曾经过千锤百炼,就总体而言,课本的注释做到了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对教学作出了贡献,但也有着少许疏漏、失误和不尽完善之处。指出其中不足,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3.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很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其注释曾经千锤百炼,一些新选入的课文,编者在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的科研成果。因此就总体而言,课本的注释做到了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但由于包括排版校对在内的诸多因素,其注释也有疏漏、失误或不尽完善之处,需加订正或补充。笔者不揣谫陋,对新编高中双册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第2版)中的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编者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一九八○年我曾写过一篇《中学课本文言文注释商榷》,刊于该年第六期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文中把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上文言文注释中的一些尚可商榷的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风习、古训、假借、词例。几年来《课本》经过修订,篇目有所增加,原有选文的注释也作了一点修改。披览一过,觉得可以商榷之处还有,并由此而联想到古籍注  相似文献   

5.
课本的阅读提示和注释尤其是文言诗文的提示和注释,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词意、句意、文意,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亦是新“课程标准”提到的对学生古诗文阅读的评价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在复习文言文的时候,对课本的阅读提示和注释,千万不可忽视。近几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中有不少是涉及到课本阅读提示和注释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及考前复习中重视并读“活”了提示和注释,这类题目是不难解答的。广东省近三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大多涉及到课本提示和注释。如200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选了范仲淹的《…  相似文献   

6.
李海燕 《学语文》2005,(1):48-48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遴选的文言文,很多是以前版本的“保留篇目”,注释曾经过了多次锤炼,其科学性及严密性自当令人信服。然笔者近日读之,也发现偶有几处疏漏。指出不足,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精当,应是所有关心语文建设的同仁们共同的义务。正是本着这一想法,笔者不揣愚陋,对课文中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7.
刘蕾 《考试周刊》2007,(3):68-69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也不无可商榷之处。其中有的词语注音欠准确;有的词语注释较为笼统、含混、简单,个别地方出现错误。这无疑给讲授和学习文言文造成不便。本文就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一一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是经过考验的传统篇目,其注释也经历过千锤百炼。目前新教材中选入的一些篇目,编者在进行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即便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文的注释中仍有一些疏漏和失误。课文中的注音错误大致有以下两大类:一、由于被注音字在古代是多音多义字,但演变到现代已不是多音字,或即使是多音字但古今词义已发生变化,今人却以现代义理解之,结果读音也因此错误。例一、“吾尝而望之,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课本注:(qì),提起脚后跟。按:当“提起脚后跟”义讲时,注音应为qǐ…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都有大量的课下注释,这些注释在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扩大知识面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文言文注释的存在,也致使一些学生放松了对文言词句的深入研读,对注释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基本上是成功的,但其中也不无可商榷之处.这些问题的存在,只能通过参照前人的古注、严格区分语义注释和文意注释等途径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里文言文注释中存在的不甚妥帖的一些版本用字和字词训释进行了辨说和商榷。  相似文献   

12.
对初中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人教版课本文言文注释的质疑,结合古代相关典籍及文献资料,重点就"素琴""泯然""得无""固"等值得商榷的文言文注释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课本现在选人的文言文,大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课本的注释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对教师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但我认为有些尚需进一步推敲。在此,我对人教版《种树郭橐驼传》的几处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编者和语文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4.
寿伯松 《现代语文》2006,(9):127-128
文言文语词的课本注释是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依据,是课本编注者花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进行研究整理的成果,从总体上来说是可信的,但既是经典的范本必须要做到正确无误,经得起推敲。在我们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其中望文生义是比较典型的一类。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高中语文课本与1998年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有多处作了改动,使注释更加精当、明确,有些甚至是纠错。但笔者发现有些不甚妥当的注释仍然没作修改,这里从几个方面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词义注释是文言文注释的关键,会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从注重词义注释的传承性,区分词义的概括义与随文释义,以及明了语法解释词义三方面,可以看出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的词义注释存在某些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文言文注释中,存在一些不妥之处,现提出个人的想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一、当注不注,引起歧义给文言文作注,是为了便于后学者读懂文言文.然而有些注本的注释,包括供青年人自学的注本的注释和中学文言文教材的注释,也往往对那些不注就不能使读者明白其义,或者不注就容易引起歧义,或者看似容易,其实难懂的词语不加注释.如《岳阳楼记》:“虎啸猿啼.”(以下简称“虎句”)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十月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作品选》)对“虎  相似文献   

18.
吴威 《现代教学》2015,(Z1):96-97
在我国中学学段的教育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真正脚踏实地地落实,则有赖于语文教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文言文教学。目前,上海地区使用的语文教材选入了不少文言文经典名篇,但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导用书对某些字词的注释仍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这对教学而言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本人经过多年学习研究,征引各家学说之长,做了一些资料梳理工作,与大家分享。一、初中文言文篇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课本注,"必以情: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在学习、使用教育部编订工农业余初中语文课本的过程中,发现课本的文言注释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不避鄙陋,就其中的部分注释提出异议,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0.
入选于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有注释,这些注释对于语文教师从事教学起到了很好作用,是教师备课、教学必须参考的重要材料。应该肯定,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在文言文注释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多数注释是可靠的。但是,毋庸讳言,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注释,尽管不断修订,远未臻致完善的程度。只要备课用心钻研,时时可以发现一些败笔、疏漏。对此,中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予以纠正、补充,切不可盲目依从,尽信其注,甚至奉之为金科玉律,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归纳起来,大致上有五种类型。由于受篇幅限制,本文每种类型但举一例说明之。第一,由于入选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