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重心不应该仅在于技能和知识的教授,更应该将其重点放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上来。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本身的发展特点以及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来提出其在学生德育教育现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其实际问题提出一些见解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加强中职学生在学校的德育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是培养既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又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中职毕业生的质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在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品行方面。因此,加强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学生思想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多样化、知识见闻增广、信息反馈迅速、社会化过程加速以及讲求实惠等特点,因此,学校德育的内容、方式、形式等也必须随之而变、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师》2012,(2):17
<正>编者按: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更要把学生塑造成有益于社会和谐的人才,以胜任和创新未来的职业工作和生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点不仅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德育教育同样是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发掘和大有可为的教育领域。那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哪些,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该如何具体开展?本期特推出一组相关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陈军 《成才之路》2010,(34):I0010-I0010
学生德育水平的降低将会给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更重要的是学校就很难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产品"。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1.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1.1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较重。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在拉动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大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压缩了中职学校的生源群体,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平均文化基础一落千丈。据统计,目前有2/3的新生未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地位日益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差异越加明显。某些职业院校本着锤炼技术、锻造品格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力图教会学生成才必先成人,笔者认为,对德育的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同时,深刻的社会变革和随之而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高校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阵地。教育管理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从全局上去组织协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赵立红 《班主任》2004,(6):36-37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更应本着尊重、平等、服务、发展的教育理念进行.对此,笔者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不良对大学生个体的成长,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文章对大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认为高校教育者应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给予帮助,从而矫正其品德不良行为,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职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分析,提出以养成教育校正学生行为习惯、以职业情感培养道德意识、以生活实践锻炼道德毅志等加强职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其道德品质和修养直接影响将来对社会的贡献。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要求,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要求。从教学实际出发,寻求切实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是推进我国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学校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德育本身固有的规律。职校的德育应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潜心研究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与个性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为学生未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职校学生实际,分别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的关系,指出了德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燕  白翠青 《辽宁高职学报》2004,6(2):128-129,145
目前我们一些从事学生品德教育的人员大多局限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性认识阶段。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就高职学生必备的品德心理结构形成过程及其变化规律,阐明若干教育途径和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使品德培养工作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据、有理。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内在逻辑要求,创造品质属于创造力中非智力因素的部分。本文首先提出了大学德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文章从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动机、顽强的创造意志、健康的创造情感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德育的作用。最后说明要克服创造障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祖国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7.
本从一个从事德育教学的教师的视角出发,揭示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不利于进行道德教育的缺欠,从而阐明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放眼长远,并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新旧体制转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隐性倾向,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德育工作实效低下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大问题之一,其中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教育的内部因素,社会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改变的,但学校教育内部的一些问题却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索,在今天的学校品德教育当中,我们必须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得一些缺失的本质的内容得以复归。  相似文献   

20.
学生德育主体性的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德育主体性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传统德育的突出问题是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目标和内容上,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造成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方法上,单一的道德灌输,抑制了个人主体性;实践中,德育与生活世界阻隔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当前正处于"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型期,因此,要匡正学生德育主体性,提高德育实效:建立交往德育新模式;使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