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新闻广告,通过新闻的形式来做广告,完全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比起赤裸裸的广告来,更令人厌恶。不管什么样的广告.以广告的面目出现,直接告诉你那是一个广告,要不要看随你,你可以喜欢.你也可以讨厌直接跳过。但“新闻广告”就不一样了,它是以新闻的面目出现的,让读者以为是新闻,看下去才发觉原来是一则广告。广告是真君子或者真小人,但“新闻广告”就是十足的伪君子了,  相似文献   

2.
省级卫视的“克隆”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丹 《新闻记者》2001,(7):80-80
随着各地有线电视网的铺设 ,各家省级卫视纷纷落进了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 ,一时间老百姓的遥控器忙了起来 ,还真有点无从选择。可时间不长 ,到底哪家卫视办得好 ,老百姓心中有了数。看省级卫视你会发现从早晨到晚间 ,节目安排可谓彼此“克隆”。举例来说明 ,晚6点是少儿节目 ,7点转播央视《新闻联播》之后是《天气预报》 ,接着是各家电视台紧跟《焦点访谈》做的“聚焦” ,“追踪”之类的新闻评论性节目 ,然后是电视剧 ,甚至剧中插播广告的时间及其持续时间都非常相似。这也就意味着要么电视上出现的全是电视剧要么全是广告 ,那你只要看一家…  相似文献   

3.
姜辛文 《新闻实践》2001,(11):33-34
有点怀疑,现在的一些电视台是不是串通好了来“捉弄”观众:一部片子正看在兴头上,莫名其妙地给你打断、插播广告,还不约而同地打上似带有歉意的字幕——“请稍等片刻,我们马上回来!” “回什么来,我们不回来了!”不止一次听到几位朋友这种愤愤然的“抗议”笔者虽没他们火气那么大,但每每一见这种字幕,就要忍不住按遥控器,换个台看算了,惹不起,躲得起嘛! 不过有话还得要说,电视台播广告天经地义,人家也要吃饭、也要发展,再说现在不光电视台广告多得让人看了心烦,报纸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报纸连头版也几乎成了“广告版”,真叫夺人  相似文献   

4.
在报刊中,常会出现差错。这与校对不仔细有很大关系,也与稿件字迹书写不工整、字体不规范有关。常出现在三个方面: 一、有些作者字写得漂亮,但若是写新闻就过于“狂”了,编辑们如看“天书”,有的稿件编辑们只好顺着意思往下溜,有的人名、单位、术语等溜不下去,又与作者联系不上时,稿件只能废弃不用。如“学员们”写成“党员们”,“起重机”写成“超金扣”,“几天”写成“12天”,“日前”写成“目前”,“目前”写成“日前”等。二、有些作者字写得不好不说,还相当“草”,编辑们不得不去“猜”,即使是一篇好新闻,如果编辑们时间精力不够,那这条新闻也只好到此夭折  相似文献   

5.
常与从事电视广告的同行们在一起谈论,众口一词的是电视广告创意最难。所谓难者,是因为作者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之后,希望语出惊人.画面出彩,希望广告主拍案叫绝,尽快确认签下合同,但有时并不能获得预期的广告效果。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广告目的,就是你的广告是做给谁看的。广告是做给买主看的,并不是做给广告主看的,也不是广告公司自我欣赏的作品。买主也不是泛指普遍意义的消费者,而是有明确指向的目标买主。电视广告创意和其他广告一样,就是要拨动目标买主心中的那根弦;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响应。要是目标买主感觉迟钝,反应麻木…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一些低俗广告正在越来越猖狂地侵占着人们的视听空间,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多地被它们所污染,不少创意垃圾正在以广告的名义传播。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请看下面的低俗广告种种。粗暴聒噪型:有一些广告创意者相信一个真理: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于是他们用此法炮制出了一大批鸡叫三遍的地毯轰炸式广告,早些年的有“羊羊羊,恒源祥”,近两年最猖獗的就是脑白金广告,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在当今世界,人们生活离不开三样东西,那就是水份、空气和广告.的确,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确实已经成为我们生活无法回避的一部分.无论是看电视、听广播或阅读报刊,还是乘飞机、坐火车或街头漫步,广告都会主动地进人你的视听领域,即使是深居简出,不接触任何媒体,广告也会主动地找上门来.广告的威力巨大,美国的历史学家大卫·波特曾经指出:“现在广告的社会影响力可以与具有悠久传统的教会及学校相匹敌,广告主宰着宣传工具,它在公众标准形成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正因如此,人们对广告作了如下界定:广告是有…  相似文献   

8.
广告琐谈     
现在看新闻的人常常会向编辑提出这样的意见:这条消息太象广告了。那篇文章的广告味很浓。不仅观者有之,总编辑也时时要对属下提出如是疑问。此类意见和怀颖事出有因,因为很多人愈来愈聪明:与其花费成千上万元刊登一则广告,不如取其中十分之一或者更少些,请来几位记者,“特备菲酌”,“小致薄札”,“谨表谢忱”。省钱且不论,还可把原来只是一家新闻媒介的广告变作多家的宣扬,自吹自擂亦一改而为“客观报道”了。说不定最后还有上峰表  相似文献   

9.
你如果去过曲阜,也许会记得这么一方“御碑”。这方碑上刻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孔圣人”后代的戒谕。请看:“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也。’”接着,就转入了正题:“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历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乃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这一段话好象老百姓叙谈家常,那用语,也象平常人一样称“你”道“我”,甚至还称对方“你老”,而没有张口“孤家”闭口“朕”,完全没有封建帝王常用的那些套话。但这简明通俗的语言里表达的意思,谁又能说不扼要呢!简短的几句话,朱元璋的“风格”就跃然于碑  相似文献   

10.
一些媒体的“性”致如今是越来越高了,即使用“性”趣盎然和“性”致勃勃这样的词来形容也不为过。像“杜蕾斯全球性状况调查报告”、“2003年十大性新闻”、“大学生性健康状况调查”、“五成广州白领男士关注处女膜”、“包工头欲开‘性福’培训中心”、“希尔顿娇女性爱录像网上热卖”、“木子美性爱日记”、“人皮小说”之类的报道,再加上“某某策划,把你搞大”、“你漂(嫖)了吗”等等含有性暗示的广告,以及美男美女作家们“天不亮就分手”的一夜情连载,如此众多的媒体“性”产品使读者想不看都难。西方人认为,“性是上帝赠给人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1.
广告是大众常接触的媒体内容之一,然而广告对女性形象负面的描述,几乎到了女性们极为痛切和愤怒的程度。在众多媒体的广告中,女性无一不被定型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中。例如,广告中女性常出现的地点是家庭,最普遍出现的形象是“贤妻良母”,最多出现的动作是做家务,所做的广告大部分是家庭用品;再比如,即便广告中的女性出现在工作场合,也往往处于秘书、雇员、助手等从属地位;尤其令女性们不能容忍的是,广告经常利用女性的色、形作为商品促销手段,扭曲妇女形象,其中的女主角又经常是那些被尺寸化、商业化或西方…  相似文献   

12.
看了贵刊今年第二期《从信息量看可读性》一文后,感到有一说法不科学。文中说,“文汇报每日广告量比贵州日报每日广告量多195平方厘米,这在当前活跃的经济生活中,较能吸引读者”。这几句话把广告所占篇幅同广告量混为一谈,又把广告量和信息量混为一谈了。其实,广告所占篇幅不等于广告量,有的广告用大字、大幅图片,占的篇幅大了,但广告量并没有增加。广告量也不等于信息量,有的广告连续刊登多日,并没有增加信息量。文章的讲法,是说广告所占篇幅越大,越能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3.
1.强调书而不是新闻本身 要正视这一点,书不是新闻,不会一周就印发2000份。你要做的是发掘新闻素材,创作新闻故事,或者将你的发行和近期的一个新闻故事联系起来。新闻发布不是做书评,也不是你要发行的书的传单或广告。几乎每个人写发布稿时都是从“新书”的角度,那不叫新闻。编辑会删掉任何类似于广告的东西。你必须承担起记者的角色,寻找“新闻”。我们通常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曲善邦 《新闻实践》2001,(10):38-39
如今,你打开电视看新闻,无论是中央台、省台,还是地方台,尽管各自内容不一样,但有一句话全一个样,那就是“请看报道”。“请看报道”这句话听了好几年了,现在觉得越听越别扭,于是就想说一句:“请看报道”不说行不?  相似文献   

15.
北京办奥运.引来多少人士的多么丰富的联想呀!美术家韩美林和他的创作班子,联想出了五个福娃;经济学家们.联想到了“奥运经济”、奥运带来中国的经济腾飞;作家们联想到了大奖。赌徒们联想到了运气……广告界也不甘落后。广告业主、广告制作、广告媒体……也都在奥运上开动脑袋机器超负荷运转。所以,涉奥广告.铺天盖地。广告抓商机,本无可厚非。不过,拿着神圣的奥运开涮.那就不是玩世不恭而是有些邪门歪道了。  相似文献   

16.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16,(15):108-108
“被动注意”,就是让你“不得不注意”,让你没法忽略。比如,乘坐商场的电动扶梯,正前方一个悬挂在半空的巨幅广告,迎面而来;除非你闭上眼或者故意扭过头去,否则你不“注意”这个广告,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这种广告和“主动广告”相反,后者是你主动去精准寻找的,不是广告来找你进而把你引导到商品本身,是你主动去找商品。  相似文献   

17.
如今,你打开电视看新闻,无论是中央台,省台,还是地方台,尽管各自内容不一样,但有一句话全国一个样,那就是“请看报道”。“请看报道”这句话听了好几年了,但是现在觉得越听越别扭,于是想说“请看报道,不说行不? “请看报道”实际最早在浙江台的新闻联播里,其它台谁也没说,那时倒也没觉怎样。自从中央台《新闻联播》说了一声“请看报道”后,一夜之间好像中央台下命令了似的,全国各地异口同声都来了个“请看报道”。大家都说,就让人感觉有些滥。  相似文献   

18.
别再吼了     
现在看电视,新花样令你赏心悦目,但也有让人提心吊胆的。比如,当你把音量调得大小合适,正静静地欣赏某个节目时,冷不丁就有几个“惊天动地”、令人掩耳不及的广告插进来。什么“喝全兴,万事兴”啦,什么“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啦,还有“四海同春──四海春”等等,那音量,绝对比其它节目高出几倍,真正是如雷贯耳,声震“华厦”。要是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准保要吓一大跳的。电视广告作为节目的一种,自有它自身的配音特点,音量略大一些,既示区别,也可提起所有看客的注意,进而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这原在情理之中。再说广告是…  相似文献   

19.
看了贵刊今年第二期《从信息量看可读性》一文后,感到有一说法不科学。文中说,“文汇报每日广告量比贵州日报每日广告量多195平方厘米,这在当前活跃的经济生活中,较能吸引读者”。这几句话把广告所占篇幅同广告量混为一谈,又把广告量和信息量混为一谈了。其  相似文献   

20.
成超群 《新闻界》2006,(6):132-132
有人曾说:“如果你不擅长使用网络,那你就不适合做编辑。”也许这句话有点绝对,但我们不难发现,在网络时代,作为一名编辑,如果不善于使用网络,将难以胜任编辑工作。互联网介入报纸编辑的工作范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在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编辑们并未真正培养起全面的利用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