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分别放在了第一学段阅读和识字与写字目标的第一条。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创  相似文献   

2.
3.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掘学生的潜能,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在富有活力的、开放性的课堂情境中,充满灵性地感悟,满怀激情地创造,放飞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教…  相似文献   

4.
教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懂得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教学过程:一、渲染气氛,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夏天太阳炙烤大地的画面。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想:自己在炎炎烈日下最想做什么?(吃冷饮、游泳、睡觉……)让学生各抒己见。2.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在炎热的天气里,蚂蚁在做什么?蝈蝈又在做什么?板书课题,教师领读。强调“蝈蝈”(uōuo)的后一个音节读轻声。齐读课题。二、识字学…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等成语;图文结合,进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训练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品析重点词句,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周舟 《云南教育》2005,(10):20-20
教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相似文献   

7.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个性化的阅读,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掘学生的潜能,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在富有活力的、开放性的课堂情境中,充满灵性地感悟,满怀激情地创造,放飞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它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生活习性。告诉人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篇幅虽短,但神态描写十分生动传神。文章通过对比,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苏教版教材无论是编排思想、编写内容还是教学目标都体现了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在教学中应…  相似文献   

9.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语文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因为这篇童话抓住了儿童的心声,通过儿童喜欢的形式,把“爱劳动”蕴涵在生活的场景中,所以学生很感兴趣。童话写的是由于蚂蚁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全文形象地描绘了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表现,充满了儿童情趣。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沃克医生把刘伯承称为“军神”的原因。3.了解课文通过对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突出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并且通过读表现出来。4.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仿写迁移练习。教学重、难点1.理解把刘伯承称为“军神”的原因。2.朗读人物的对话,感受“军神”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我们运用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书、讨论已经当堂解决了。还有些我们感到当堂还不能很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11.
12.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九寨沟》这篇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说一说,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刚才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同学们突出了一个词——“神奇”。(引)为什么要用突出这个词?  相似文献   

13.
正一、未成曲调,先铺情感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8课《广玉兰》,请用你积累到的文中的词语说说广玉兰给你留下的印象。如,()的广玉兰。2.老师把同学们刚才说的词语都放在一首诗里。(出示诗歌,生齐读)她幽香清丽/洁净高雅/她玉琢冰雕/生生不息/她的美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含羞待放是她的甜柔/挺立枝头是她的刚劲/终年不败是她的豪放/始终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理念]通过看、说、读、想等方式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在这意境中欣赏美的画面,聆听美的音乐,体会美的语言,感悟美的意蕴,从而走进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语言文字,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进而与文本充分对话。[教学要求](1)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等四字词语。(2)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3)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习得语文技能,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本设计正期待引导学生借语言文字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实践"人文性的开掘是从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流淌出来,学生是自然而然地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课。教学目标:1.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2.理解将相和故事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设计说明] 《促织》在第一课时重点疏通课文,安排学生做任务卡片,对于文言字词、句式等进行整理归纳,对《聊斋志异》及作者蒲松龄的相关情况做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重点研究《促织》的情节设计、人物形象、主题,最终让学生不但读懂,而且会读.教学设计为如何让学生从学习的"起点"抵达学习的"终点",本课的"起点"是基于学生对小说情...  相似文献   

18.
19.
20.
正一、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去了"月亮湾"。你们喜欢那里吗?(喜欢)月亮湾是小作者的家乡,小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说这是个美丽的村子。二、新授[第2自然段教学片段]师:月亮湾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走进这个村子,走进课文慢慢游览。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走到村子的前面看看,细细品一品,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景物多看几眼,多读几遍。等会儿,把你的所见所感告诉大家。(生读课文)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景物在哪儿啊?生: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