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通常称各类有手艺的工人为"匠人",含有对他们的技艺、特长的肯定和赞赏的意味;而"匠心"——巧妙的心思,更是一种智慧的境界,为人们所孜孜以求。但教书若成了"匠"则委实不妙。"教书匠",虽然其内涵尚无确切界定,但却谁都不愿领受这一雅号,何也?笔者认为",匠"者,僵也。它代表着一种僵化的教学习气,是不良教学行为的反映。教学思想的陈旧,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模式的因袭,教学水平的停滞,都是"匠"的表现。造成"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作藏书票。通过藏书票的创作,萌发学生创意、激发学生创想、导引学生创行。可以引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手绘",可以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木刻",可以引导学生有虚有实地"设计"。通过藏书票的创作,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书的目的不在于教,而在于育人。教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学生不再是课堂上"忠实的听众",而是积极表现、积极反馈的主角。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为自己能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一种平等意识而自豪。在我班上,没有固定的班长职务,因为在我的观念里,"班长" 是一种荣誉资源,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用的。所以,我们班上的学生开始上课的时候,都是大家一起喊"起立、立正",而不会让口令成为某个学生的特权。与此相对应,我在日常的教学中也非常"公平",我不会对哪个优秀一些的学生显示出过多的偏爱,也不会对某个后进生表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听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再次引发了我对教师处理课堂生成的思考。执教者这样设计整个教学流程:以文章最后一段宇航员的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感悟"只有一个地球"。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从美丽、和蔼、无私三个层面来体会地球母亲的"可爱",引领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随后问道  相似文献   

6.
最初担任音乐教师时最怕上欣赏课,因为音乐欣赏需要引导学生"听"。如何"听",听得"如何",是音乐欣赏课的目标。我常常因为欣赏课"不知如何引导学生听"或"不知学生喜欢听什么"而烦恼,常常想:"如何才能让音乐把孩子们的耳朵叫醒,让孩子们对音乐能主  相似文献   

7.
正那天,我引导学生集体朗读《小石潭记》。在读"青树翠蔓"一句时,对"蔓"字的读音,学生发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读成"màn",而另外一些人却读成"wàn"。而教材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读音。对出现的问题是置之不理还是追究到底?我认为这是一次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8.
照样子说(写)句子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教师对如何写一个完整、规范的句子"心中有数",但是学生却"眼前无路"。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示工具,契合第一学段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图识句式"到"图说句子"到"图促表达",实现从句式的抽象概念到形象表现的跨越,从学习句式到学会表达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陌生化"是一种破坏习惯性的或"自动的"感觉的手段,是将事物用一种新的出乎意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力。通过把内容与形式变得令人陌生、好奇的手段,增加理解的难度和感知的长度,从而延长人的审美体验。语文教学也可以运用"陌生化"原理唤醒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新对世界感受的方法,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我们可以把自己熟知的解读暂时"搁置"起来,借助相关的"间离技术",调动学生对探究文本的欲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陌生化"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有效性是复习课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政治生活》复习课中也应贯彻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把握住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让《政治生活》复习课成为学生的"地盘",让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质量。一、精读熟思,动手"织网""书中自有黄金屋",要引导学生钻进课本熟读精思,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织网",可以是章节顺序式知识网络,或中心辐射式网络,或主线知识网络,或主体式知识网络等。《政治生活》引导学生"织网"时,要突出每一单元的中心语。  相似文献   

11.
《学记》中讲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教师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要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是压抑学生思维,要适当指明思维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高度概括。那么,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该怎样运用和实施这一基本教学原则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给学生思维一个支点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双方的思维互动,启  相似文献   

12.
陈静 《语文天地》2013,(17):25-26
对于语文教学,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第一,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其次,我认为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言的过程。"课堂设计之"巧",应在训练学生言语教学上画龙点睛,方能化"汗珠"为"珍珠"。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讨论问题时往往有两种基本态度:一种是"对着谈",另一种是"接着谈"。"对着谈"时,论辩双方各持立场,互不相让,沿着自己的既有观点往下说,基本上是各说各话,往往是意气用事,你说东我就说西,你说黑我就说白,你说中国我说外国,你说传统我就说当下。一句话:只要是你坚持的我就反对,讨论到最后,往往是一地鸡毛,大家都不再记得论辩的初衷。这种讨论,民间称之为"抬杠",可以归之为"街头骂战艺术"。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有"资料袋",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资料袋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着用"整合的课程观",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补充、展示,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一、灵活运用资料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由于资料内容的差  相似文献   

15.
一、以教科书为轴,适时引导,促成积累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专家们根据"课标"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而编写的文本,无论是作为一种"典范",还是作为一个"借鉴",都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早期STEM教育是近年来继项目活动后出现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STEM教育与项目活动非常类似,两者都是基于问题的学习,都有助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两者在其价值取向、整合方式、探究内容、对幼儿个性化发展的促进以及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区别。项目活动更多看重的是教育的个人发展功能,而STEM教育更多追求的是教育的工具价值;项目活动是一种跨越学科领域的、大范围的整合,STEM教育则是一种围绕同类型学科的、小范围的整合;项目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探究的内容往往极为丰富多彩,基本上可以囊括幼儿生活的全部,而STEM教育主要集中在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的探究方面,其内容主要涉及到"物理知识"及"逻辑数理知识"两个方面;项目活动能满足所有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故而能促进所有幼儿的适宜性发展,而STEM教育则相对只能更好地满足某些特定学习风格(场独立型)的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在项目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多地表现在对幼儿已有兴趣的合理引导,在STEM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既有对幼儿已有兴趣的"引导",更有对兴趣的"引发",带有一定的"外烁论"的痕迹。厘清这些差异,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提升相关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开展这两种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朱国忠 《辅导员》2012,(Z1):40-41
我读书所使用的方法是"上山打虎法",因为儿歌里有"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的句子,而我的读书法是"一堆书、两张表、三兼顾、四面风、五分钟",正好可以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更重要的是,我深深地懂得,没有上山打虎的那一股勇气,是读不好书的。一堆书读书有时会因心情而变的。我喜欢在床头放一大堆书。不管我心情如何,总会有一本会被我选中。如此阅读的火苗就永远不会熄灭。也正因为有一堆书的"相互取暖",我  相似文献   

18.
(说"不"是一个人人可以接受的话题,也曾出现在很多地区的模拟题中,但广东省作文命题是"不要轻易说‘不’",审题重点应落在"轻易"上,该命题不同于"不要说‘不’",也并不是一定不能"说‘不’",而更多意味着一种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合理的、理性的思考和选择。)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  相似文献   

19.
所谓"双能",是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是指在"双能"的基础上增加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能"在于教师的"行",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行"在于教师的"能",没有教师本身的才能,怎么能让学生地理素养"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张贴法""图纲法""学练法""质疑法""自选法",多法并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四能"的培养。一、"张贴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践的能力在教室里张贴学生已经学习、正在学习或者即将学  相似文献   

20.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要想让学生解决"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生活,提升观察和积累能力,并且协调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引导学生重拾"碎片化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