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下是在对苏教版第6册第11课《赶海》集体备课后,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随堂课中的三个重点板块的教学片段,现对它们对比评析,并由此引发思考。一、印象描述,以具体内容为底色【片段1】(甲老师执教)师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赶海》这一课,大家觉得赶海是件怎样的事儿呢?生(众)有趣!师是呀,赶海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到底怎样有趣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小节。【片段2】(乙老师执教)  相似文献   

2.
上《赶海》课伊始,旋律悠扬的《赶海的小姑娘》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师: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赶海。生:老师,陈雨说是走海。教室里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3.
很高兴,本期到我们《对话》栏目来做客的嘉宾是一位男老师。英俊中透着儒雅的傅老师自己都很惊讶,怎么一转眼的工夫,已经在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校里当了十年的“教书匠”。他愿意把自己对人生、对职业的体验和感悟与所有青年朋友一起分享。让我们与他一样做一个“快乐的赶海人”吧!  相似文献   

4.
"松软软的海滩,金黄黄的沙,赶海的小姑娘光着小脚丫……"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了童年在如东洋口港赶海的趣事。在我八岁的那年暑假,我特向往海,非要妈妈带我赶海不可。妈妈一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我的软  相似文献   

5.
黄荣根 《江西教育》2004,(22):45-45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业务学习时,我有幸观看了徐州大马路小学邹凯老师执教的《赶海》录像。其中邹老师对学生的一句问话:“老师说明了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堂语文课,教学的课文是《赶海》。一上课,教师放了一段海滨的录像:有海潮,有赤脚的小朋友在嬉戏……于是开始对话:"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情境美不美呀?"——"美!""想不想去乐一乐呀?"——"想!""好,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去海边玩一玩!"  相似文献   

7.
赶海娃     
海风停了,海潮退了海滩上走来一群赶海娃藤篮肩上背竹篓腰间挂赤脚追着涛声跑溅起朵朵雪浪花啊哩哩……赶海娃,赶海娃赶出了一篇欢乐的童话海浪平了,海湾静了几海滩上雀跃一群赶海娃海贝随意捡海蟹任由抓笑声伴着海鸥飞映红天边五彩霞啊哩哩……赶海娃,赶海娃赶出了一篇美丽的童话赶海娃@邝厚勤!湖南  相似文献   

8.
不重要的人一个老师将做作业的学生分组,十二个人一组,一个学生请求老师让他换组,老师问为什么,这学生说:"因为我很讨厌其中的一个人。"老师就让他换了,并且问他:"其他的组员你也讨厌吗?"学生说:"没有,其他组员我都很喜欢。"老师问:"那你讨厌的这个人在你生命中重不重要?"那个学生答:"一点都不重要。"老师说:"十个好朋友都留不住你,你却为了他一个人离开,你说这个人重不重要呢?"  相似文献   

9.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教科书中的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一个“趣”字,小作者对赶海的饶有兴趣和赶海时的无穷乐趣,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领悟文章的真谛,从内心获得与小作者同样的感受,可安排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感受乐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缩短与作者的距离,增强情感体验,这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赶海,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亲身经历的并不多,更多的是从电视中看过或从生活中听过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在他们天真浪漫的幻想中,对赶海尤为憧憬。基于这一点,解题后,可设计这…  相似文献   

10.
赶海娃     
海风停了,海潮退了,海滩上走来一群赶海娃;藤篮肩上背,竹篓腰间挂;赤脚追着涛声跑,溅起朵朵雪浪花,啊哩哩……赶海娃,赶海娃,赶出了一篇欢乐的童话。海浪平了,海湾静了,海滩上雀跃一群赶海娃;海贝随意捡,海蟹任由抓;笑声伴着海鸥飞,映红天边五彩霞。啊哩哩……赶海娃,赶海娃,赶出了一篇美丽的童话。赶海娃@邝厚勤!421001 湖南衡阳市船山路58号$石鼓区教文体局  相似文献   

11.
做了近20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却常常在课堂上觉得很尴尬。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只能用美丽的图片和动听的音乐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荡舟湖面的畅快;学习《赶海》时,只能播放一段赶海的视频,让学生在一幕幕尽情嬉戏的画面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学习《孔子游春》时,只能用课件给文字配上优美的画面,让学生领略自然的美好,从中受到所谓的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赶海,领略了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其实赶海的乐趣又何止这些?本文再现了《赶海》一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昨天一个朋友因为过敏进了医院,原因特别让人哭笑不得。她回威海,去姑姑家做客,对方一个劲儿塞海鲜给她,扇贝、生蚝、海参、鲍鱼、皮皮虾。她几次说自己过敏,真的不能碰海鲜。姑姑不以为意,亲自给她把壳都剥好,甚至喂给她。姑姑叹着气说:"都是为了你特意起早去买的,这蛤蜊还是我去赶海弄来的,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赶海,领略了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其实赶海的乐趣又何止这些?本文再现了《赶海》一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技法导航一、选好写作对象在选好写作对象这一方面,与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相比,要求更高一些。如《我们的语文老师》和《我的另类老师》写的都是自己的老师,都通过了多件事表现了老师的特点。这是因为老师与自己朝夕相处,对老师比较熟悉,有许多可写的素材。二,选好典型事例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这"几件事"通常是"二三事"。如《我们的语文老师》一文。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读——贯穿全课,层次分明初读:难读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流。交流难读句子的时候,奚老师相机插入对"束手就擒"一词的理解;然后把难读的句子放入全文中再读,读准确、流利;再读,赶海这件趣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以上三步读,是整体把握的读。接下来的读,则是品味着读:选择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想象画面,边读边做动作。画出句子中你感受到事情有趣的字词,多读几遍,将事情读得有趣。奚老师又重点指导了"摸呀摸呀""哎哟"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朗  相似文献   

17.
陆祎 《教书育人》2008,(12):7-7
上《赶海》课伊始,旋律悠扬的《赶海的小姑娘》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师: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赶海。  相似文献   

18.
孙爱霞 《中国教师》2009,(22):49-49
<正>每一学年初,都是我最头疼的一段日子。给一年级的新生上体育课,就好像在海边赶海捉小蟹,忙活着这只,又跑了那只。即便嗓子"冒烟",也没多大效果,经常忙得我焦头烂额。传统的  相似文献   

19.
许多老师或许都遇到过这样一道修改病句题:"这道题全班都做错了,仅仅只有贺超一人做对。"对于它的"病"因,老师和同学们大抵都知道--它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既然说全班同学都做错了,怎么又说贺超做对了呢? 果真如此吗?回忆一下我们日常的口语,不乏这样的一些话:"参加会议的都来了,只有xx老师请假没来。""全班作业都交齐了,就是陈红一个人还没交。""下了一整天的雨,天黑时停了一小会儿。"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整体。作为一名老师每天要面对的是一群思想各异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同,难免有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的学生,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变成所谓的"学困生"。是不是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的学生就是"学困生"呢?是学生去适应老师,还是老师去适应学生呢?这些问题很值得老师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