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育的价值基座是“人的发展”。如何让教育成为推动个体解放和发展的力量,其根本就在于“解放头脑”。以往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中,提倡准备“有结构的材料”——在探究活动前,老师已为学生准备好这些“有结构的材料”,因此学生是根据材料去设计和进行实验——其实是老师做好“圈套”等学生来钻,因此这些“有结构的材料”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在《斜面》一课的教学中,除了给每个实验小组配备一盒简单机械实验盒和一个测力计以保证基本实验的完成外,我还在讲台前布置了一个自助餐式的材料库。孩子们在围绕着问题和任务设计解决问题的办…  相似文献   

2.
玩,是小学生乐此不疲的天性。把“玩”引进小学课堂,无疑会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故而许多小学教师为之神往。几年来,我们围绕“玩中学自然”这一研究专题,初步探讨了“玩中学自然”教学方法的实施途径。现分述如下: 一、依据大纲、教材和教学实际,设计供学生“玩”的有结构的材料和“玩”的方式方法。 1.有结构的材料设计,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①符合大纲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选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或符合教学要求的替代材料。如《植物的花》一课要求学生学会解剖花,认识完全花的结构,根据这一教学目标,除可选用教材提供的白菜花外,还可选择当地野生月季花等  相似文献   

3.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常因材料选择不当、方法不合理等,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章实验进行分析,改进了“植物对水分的运输”“观察叶片的结构”两个实验,延伸与拓展了“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实验,并取得了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学生自行探究自然奥秘 ,是自然课的灵魂 ,它是教师指导的重点所在。本文以义教第八册自然教材为例 ,谈谈教学实践体会。1 巧备“有结构性的材料”  自然事物既有多样性又有规律性。如植物的花 ,有完全花与不完全花之分 ,同属完全花的油菜花与桃花各部分特点也不尽相同 ;还有植物的种子、昆虫、两栖动物等无不如此。这就需要有结构的材料组 ,供学生观察、实验 ,才可达到预期目标。由于地域、季节、自然资源、学校条件的差别 ,往往满足不了实际教学所需 ,教师还得靠自己动脑在“巧”字上下功夫 ,去精心准备一组组结构充分的、可供儿童自行…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认为在授课时 ,因地制宜改进教法 ,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初中《生物》第一册 (下 )“花的结构”一节教学谈谈具体做法。做法一 :我校地处城市 ,不易采到桃花 ,讲此内容时正好是冬季。我将以桃花为实验材料改为以油白菜花 (菜苔花 )为实验材料。油白菜是十字花科植物 ,当学习“花的结构”时 ,刚好市场上就有卖菜苔的 ,有的花已经开放 ,有的含苞欲放 ,可提前三四天买来 ,将下端浸入水盆 ,放在室内备用。做法二 :从花店买来由马蹄莲、金百合、菊花、勿忘我等组成的一束花 ,插入花瓶。这束花既可以用来引入新课 ,…  相似文献   

6.
李倩 《江西教育》2023,(15):66-6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有向性”的材料,注重“有向性”的思想方法渗透,引导学生的“有向性”表达。“有向性”材料是学生有序思维的根基,“有向性”方法是学生有序思维的关键,“有向性”表达是学生有序思维的重要标志。培育学生的有序思维,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应然之举。有序思维,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思维品质,是自然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抓住思维训练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全方位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1.横向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流畅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横向思考,对同一事物或问题,提出多种可选择的答案,实现思维的量变。如《毛细现象》一课中,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横向思考:“生活中水还能沿着哪些材料上升呢?”然后任选几种让学生去自行实验。“这些能让水沿着上升的材料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讨论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8.
一堂好的科学课的关键取决于实验环节的成功与否,而实验材料的准备恰当与否则决定着实验的成败。“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只有准备好恰当的实验材料才能让科学课“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打开“窗口”,叩开思维之门一个有经验的政治教师往往会引用一些典型的生活材料作为一堂课、一个问题的开始或结尾,这样常常能起到抓住学生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作用。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打开“窗口”,引进的是生动的生活材料,这样的材料才能叩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不同的生活材料在促进学生思维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师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尽量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在物理实验中,材料是基础,选材尤其重要.若教师选出的材料学生不熟悉.那么这一节课中学生要先花时间来研究材料,这样既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也谈不上通过实验探索知识。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识记花的基本结构,知道各部分的功能,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1.2 学会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的方法。1.3 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2 能力目标:2.1 通过解剖、观察和探究花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2.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能具体形象地展示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重讲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3.
1 多项设问 这种设问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验中的创造性,容易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兴趣。《蜡烛熄灭了》一课,请学生设计熄灭蜡烛的实验方法,提出“你能有哪些办法把蜡烛熄灭?”一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办法就是吹灭,大多数同学一下子就能想到。然而问题并不是“有什么办法?”而是“有哪些”,“哪”字要求学生回答具体,具体到实验器材,实验方法,“些”字就不只是只讲一种办法了。所以学生思维是非常主动的,不满足一种答案,思维活跃,发散开了,回答时一连讲2、3种的同学居多,想出了:吹灭、摇晃、用书扇、用水浇等。学…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以“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从组成、结构的角度再识物质的多样性,初步建立“宏观—微观—符号”多重表征的化学学科思维。探究“氨分子”的微观结构,引导学生再识原子、分子、离子与物质的逻辑关系,掌握化学用语,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归纳“发烟实验”的实验原理,体验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建立“宏观—微观—符号”多重表征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特征之一,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原理,形成科学的思维观念;能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生问材料”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文章从立足起点设计“生问材料”导学、呈现多种样态“生问材料”引问、厘清逻辑结构“生问材料”发问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小学数学的“生问材料”优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建构科学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然而,教材上一些实验的效果不明显,若按照教材实验方法操作,则难以达成教学目标。以小学科学“蜡烛的燃烧”一课为例,引导学生对实验材料和方法进行创新,设计出效果明显、成功率高、趣味性强的创新实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建构抽象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错误的结论在学生的思想中为啥根深蒂固呢?究其原因就是思维“惯性”造成的.中国有句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也是思维“惯性”.思维惯性如果注意不到,将会造成错误.有很多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就非常容易受思维“惯性”的影响,从而造成实验失败.下面就列举几例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中容易受思维“惯性”影响的实验.通过剖析学生在面对这些实验时所犯的错误,我们就能够了解思维惯性对我们的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是个体顺利解决化学实验思维问题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由化学实验思维的内容与材料、过程与方法、结果以及思维的品质、自我监控能力、行为习惯等组成的多要素、多侧面、多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构建化学实验思维能力结构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了解化学实验思维的内容,掌握思维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能力结构。与此同时,要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监控意识,引导学生反思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思维的品质、监控能力与行为习惯,构建完整的思维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说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重在启发 ,贵在得法。“重在启发” ,是说教师寻“法”之范畴 ,“贵在得法” ,则是指方法对学生的贴切、适宜。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恰恰为寻找贴切、适宜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指导思想。在实行这两种方法的教学中 ,笔者认为 ,关键是把握好两点 :一是教师要讲理 ,二是要造势。一、讲理教学中 ,学生的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基础材料 ,而基础材料的内容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思维的启动和发展的方向 ,所以 ,教师在选择基础材料时 ,一定要精心挑选内容 ,合理安排结构。否则 ,很有可能产生所谓“启而不发”或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