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文凯 《快乐阅读》2011,(11):74-7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作文教学思路,引领学生走出作文难写的困境。如今作文教学的实际问题是,学生面对作文常感"无米下锅",这主要不是因为没有投入生活,而是对千变万化的生活缺乏观察和发现。如果在写作中采用"演"、"说"、"写"的模式,相信同学们便会有深切的体会,并能在短时间内调动起自己的感觉器官,多角度地完成作文。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作文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在写作时往往都是记流水账,说假话、套话,个性缺失、思想缺失,最终导致作文成绩不理想。因此走出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并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一)学生兴趣丧失当前高中生对写作普遍缺乏激情,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写,学生不想写。这两个原因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最终使学生作文成绩不理想。学生不会写主要是因为学生之前对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后期又  相似文献   

3.
黄玲 《考试周刊》2014,(86):44-44
<正>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种习作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无论什么风格、流派都很重视作文教学的情意目标,"放手让学生去写",这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尽管观念和现实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人们追求和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在自由习作的背景下,"放胆文"得到多数人的青睐,从而备受关注。放胆文的出现是针对传统应试习作千篇一律、言不由衷的现象提出的,是对传统作文中束缚学生写作目的、写作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忘记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每次作文,将眼光盯在一个"文"字上,重技法、重形式的指导,教师一板一腔,语言车载船装,学生仍感到"无米之炊",没的写,假话、套话连篇.因此,作文教学教师的引导之功不在作文之内,而在作文之外,即关注学生的生活,开掘学生语言的"表达之源".  相似文献   

5.
韩红勤 《家教世界》2013,(8X):92-92
<正>要问当前小学生学习中最怕的是什么?百份之八九十的学生会说是作文。他们常感叹":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是学生的困惑,也是我们老师的困惑。从中年级时的坚持写日记,到高年级的周周小练笔,我们一直没有放松过。从课堂上的细心讲解到课后的个别耐心辅导,我们也一直没有马虎过。然当看到学生抓耳挠腮、一脸苦恼,写出来的文章似流水帐、干巴巴的时候,我们不禁也在困惑中思索着:我们教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勤耕薄收的现状,引导学生热爱作文,让作文教学更为有效呢?其实,我们可以以比较随意、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作文是什么,努力培养这样一种观念:写自己的心里话,写自己的所感所为。训练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记下来,如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流程包括写前准备、写作练习、写后修改和展示交流四个环节。作文教学就是在这四个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训练,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作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数教师只有“指导——写作——批改”三个环节,就是这三个环节也没有真正做实、做好。这样的作文教学直接导致了学生习作无话可写、生编硬造、内容空洞等现象的产生。至于感情真实根本无法提及。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7.
从作文的本质而言,作文是一种最具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独特的个性。要给学生写作的自由,必须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必须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作文环境松绑。因此,作文应该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现我的自在之趣。”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上,让学生创新写作、宽松写作。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农村学生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困境,才能彻底走出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在各科作业中,作文是最让学生苦恼的。他们为没有材料无从写起而苦恼;他们为写不好作文影响成绩而苦恼……如何把学生从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引导他们走进写作的自由天地,变苦写为乐写,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每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都在探索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写作是综合性的脑力劳动,是客观世界和主观情感世界的产物。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作文教学,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这的确值得深思,需要我们去探究。这里,我想就作文教学应回到写作本源方面谈些个人看法:一、转变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作文教学刘国正老师指出:我国的传统作文教学,大都是注意指导学生怎么写,不大注意指导学生向生活去探索写作的源泉。‘写什么’是‘怎么写’的前提,不注意写什么,会导致一种八  相似文献   

10.
"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是叶老关于写作原理的一段精彩的论述。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这番话中所蕴含的道理对于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便是——按"自然顺序"写。按"自然顺序"写,所揭示的,不只是写作活动"有感而发"的内在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我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内容空洞,没有灵气。其原因是作文与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的写作训练更多的是要培养一个人日后最基本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说写作是一种基本能力我们应该坚信,没有写不好作文的孩子,培养每一个孩子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学生的作品并没有优劣之分,而只是存在写作技巧是否成熟和表达感情是否真诚这样的差距因此,我们可以做到的是: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至今总体上未上正轨。作文课与作文考试没多大区别,一般的不同,仅是学生写前教师作点指导,然后教师没事了,等着学生交作文。写作、作文当然是学生的主体活动,但我们讲的是写作教学,是上作文课,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教师都应该尽到教授的职责,要针对学生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全班以及个人作指导,去教学生作好文。更严重的是至今对作文教学没有清醒的认识,作文教学定位不准。本质与特征把握不准。马老师的文章观点清新正确,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思考,但愿我们的作文课能逐步走上正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徐敏南 《教书育人》2001,(19):20-21
一、“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由于“应该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致使中学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因而自然就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怕写的局面。中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徒有躯壳没有灵魂、死不死活不活、黑不黑白不白的“灰色作文”。考试前,学生畏之苦之,不得已而为之;考试后,轻之厌之,如…  相似文献   

15.
1.转变小学生作文的心理状态。从写作心理来说,作文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一般来说,主动作文,是学生出于自觉的要求,有材料可写,有感而发,这好写,也容易写得好些;而被动作文,是学生没有写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教学中,最令全球教育界惊奇的事就是美国人普遍良好的写作能力,只要受过普通教育的美国人,都能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且表达清楚,同时能够尽可能谴词造句使意义更准确.而美国中学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写作教学的特点.所以,深入探讨美国中学作文的显著特色对于我们构建完善的作文教学体系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吴玲 《文教资料》2011,(27):53-54
要让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交往功能,真正把中学作文教学“为写而指导写”的观念,转变为使学生作文“因为有用才要写好,因为有思想、想写才写,因为做才写’,_——使作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种“真实的书面语言的交际环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高法亭  刘权 《教育探索》2000,(12):60-60
如果问一个学生文章怎么写,答案一定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如果问一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回答也一定是名目繁多,不一而足。于是,文章如何写和作文怎么做的指导丛书铺天盖地、俯拾皆是。但究竟哪家学说是权威性的,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因而,写文章难、指导作文难成了师生的思维定式。学生上作文课心烦,教师指导作文头疼。  写文章真的就没有“法”了吗?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无法说”是站不住脚的,只不过是文无定法,贵在得法而已。  《实用快速作文法》一文的作者杨初春老师的一套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  相似文献   

19.
<正>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真的不能不令人担忧,学生怕读怕写,一到写作,便绞尽脑汁,胡乱拼凑只言片语,或干脆找些范文一抄了之。写不出真情实感,写不出独到见解。教师的评讲也是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没有实质性的效果,作文教学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这些随意性亟须一套合理的校本课程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话题,尽管教师在写作课上努力尝试,把写作理论讲得头头是道,把下水范文写得妙笔生花,但学生写起来还是立意肤浅,内容空洞,甚至无话可说。如何彻底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唯有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才能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因为,创新是开启成功作文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