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大纲与语文教育的性质   新的教学大纲的第一句话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即是肯定了语文的另一属性“人文性”。因此,“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的两个属性。应该说工具性是就其手段而言,人文性是就其意义内容属性而言。或者说,工具作为载体,是表现方式和承传的基本途径;人文则是灵魂和内容,是工具的蕴涵物。工具作为“表”的成分,是基础和凭借;人文作为“里”的成分,是精髓和生命力所在,是目的和结果。   那么什么是人文性 ?人文性即是体现人文精神的一种特性…  相似文献   

2.
保立昆 《云南教育》2000,(21):15-16
一、语文教学应该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以前,我们曾把语文学科看作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属性,因而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语言这一工具的“技术训练”。也曾提出过“工具性”和“思想性”结合,这也只是使语文教学成了“语言技术训练+思想教育”,还是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这些做法都背离了语文的基本属性。近来,语文界提出的“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应当说这是认识上的一个很大进步。语文学科既是工具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语…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部分教师潜意识里认同一个观点,即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把工具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文化底蕴严重流失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更多的是知识和能力,而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现在语文教学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大削弱了语文的功利色彩,从而还语文以“人文”的本来面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被置于一个重要的地位。现代语文教学应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那么,在实际语文教育工作中,人文教育是如何体现和实施的呢?  相似文献   

4.
刘亚军 《现代语文》2014,(7):159-160
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务。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学科,其本质特征是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统一。因此,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语文德育又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语文德育是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按照语文教育规律对学生所进行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的教育。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决定了语文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智育与德育统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利用语文教材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亲人、尊重友谊;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同时。也要利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来对语文教学进行辅助,达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不着痕迹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学科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可以说是其两种基本属性.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人文性和工具性之间的联系,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认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和进行有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最新颁布的课标中也明确规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标准为语文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那就是对以往单一的工具性的重视,转向对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兼备的关注.结合对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分析,来进一步研究语文学科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新课标和新课改所要求的。由于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所以才呼唤加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问题。其实人文性是各学科所共有的属性,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地统一起来,力避顾此失彼,重此轻彼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旨归何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对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有何要求?语文界人士对此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就语文学科性质而言应以“人本”为核心——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其阐释依据如下:   1.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   长期以来,国内在语文学科的功能定位上,主要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议。过去由于片面强调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导致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丧失殆尽。尤其是当语文沦为应试教育的一种工具时,过强的功利主义和教育短视,更是轻视人文涵养、人文沉淀、人文价值对于语文教…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属性,也具备人文性属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兼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情感性、形象性与生动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实践调查的方式,积极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进行理性探索,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使语文教学更好地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10.
于凤姣 《现代语文》2010,(11):151-152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语文本质属性的“二元统一论”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依据。那么何为人文?《辞海》对“人文”的解释为“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把人文性提到了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位置上,语文学科除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主义的教育: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从个体出发,关注学生的亲历体验;关注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2.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两大属性,是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被提及的,也是学术争论的热点。“两性”之争关系一线语文教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倾向。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笔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论证现有的语文课堂在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前提之下更应该注重“工具性”。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中,我们的语文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把语文课上成了习题课、人文教育课等),根源在于我们对语文学科模糊的属性定位.学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准确的学科定性,学科的性质不仅体现了学科设置的目的,而且决定着学科的教育任务,还是正确认识教学中许多具体问题的重要依据.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就是要让学生迅速有效地学习规范、丰富的语言,培养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工具性是第一属性,人文性是第二属性,语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主”和“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新课标和新教材.在语文教育理念上变化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 1.“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不应该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更不能否定任何一方。  相似文献   

15.
“去语文化”,是将语文的“工具性”属性与“人文性”特性分裂的教学模式,集中体现在母语教育被冷淡,特别是在高职教育中被严重边缘化的现状。有高职教育者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理解的偏离,凸显了高职语文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要端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导向,深刻认识语文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发校本教材,探索基础课向专业课的渗透与倾斜;构建语文能力体系,实现“多证培养”,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建立开放式评价体系,打造语文隐性课程,营造氛围自由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6.
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人们很自然的联系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作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看似源自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实际上我觉得这二者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写作过程是不同于语文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李涛 《学语文》2014,(6):9-10
语文学科的"文""道"之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淀,最终在"课标"里有了规约: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囿于升学压力,一线的教师大多仍陷于工具性的教学,导致学生喜欢语文而厌恶语文课,热爱文学而畏惧教材。这种看似矛盾的教育现状,恰恰说明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亟待加强。只有兼顾到学科的人文属性,语文教育才能唤回生机活力;语文课堂上要以言语形式为主要抓手培养学生语感能力,通过体验言语形式背后的情感寄托达到文学教育的功能,从而让学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最终收获审美人生。  相似文献   

18.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 ,“人文性”是核心 ,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机械割裂。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还存在一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模式 ,即过多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训练 ,忽视了“人文性”教育。应将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 ,重植人文精神之根。为此 ,要达成以下三点共识 :一、语文的人文性再认识。二、人文文化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三、以文悟道 ,悟道做人  相似文献   

19.
邬凤兰  冯静  陈宏 《课外阅读》2011,(2):215-2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完整地阐述了出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特点;“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特点。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出来并加以证实了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还是二者兼而有之的讨论已经持续了较长的一段时间,而今这场讨论还在向更深的方向发展。笔者以为人文性才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工具性”只是实现语文人文性内涵的方法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