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八年级教材选编了杜甫《春望》一诗,该诗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历来为唐诗选家和爱好者所看重。本文就多年的阅读与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这一诗歌风格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2.
<正>【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客至》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栏目的一首诗。不同于杜甫常见诗作忧国忧民思想、沉郁顿挫风格,《客至》浸润着闲适恬淡的生活乐趣与清新自然的诗风,是帮助学生认识杜甫别样形象的良好素材。从教材编撰视角审视,《客至》虽被赋予自读课文角色,但为了更深层次、多元化挖掘《客至》的教学价值,故本节课有意将其升级为教读课文,试图借《客至》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实现杜甫文化形象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吴会权 《学周刊C版》2010,(12):198-198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和新课标实验版必修3均选编了杜甫《登高》一诗,该诗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始终为诗歌选家和爱好者所倚重。笔者根据个人多年的阅读与教学实践,谈谈对杜诗这一诗歌风格的粗略见解。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于“安史之乱”后 ,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所作的一首抒情诗 ,其价值取向应是感受杜甫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思想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要让该诗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生的精神领域中产生深广的影响 ,应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引导诵读艺术的同时 ,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带领学生走进“草堂” ,设身处地、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 ,在想像、模拟诗人吟诗的语气、语调中 ,感悟诗人品…  相似文献   

5.
[定位 ]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及诵读要领 ,屈原的爱国情怀 ,《离骚》的内容及浪漫主义风格。语文实践、探究侧重于诗人的高洁形象和浪漫主义风格。本单元诗歌是唐代以前我国古代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 ,从编辑意图看 ,本单元教学除了应把握古体诗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外 ,还应从侧面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切入 ]1 .走近屈原 ,走进《离骚》预习课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屈原和《离骚》的材料。学生对屈原这个名字比较熟悉 ,但更详细、更深入的知识就匮乏了。因此教学可以由浅入深、由陌生到熟悉 ,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屈原的内心世界 ,进入《离骚》的美妙意…  相似文献   

6.
陆乐 《成才之路》2013,(11):38-39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后,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教学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支撑,为古诗教学的发展提供了鲜明的方向性指导。现在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为例,谈谈在新课标理念的关照下进行古诗教学的策略选择。一、加强诵读,诵读出古诗的诗味1.个人读,诗歌韵味的彰显学生以怎样的方式感知古诗、接触古诗,个人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鉴赏《燕歌行》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体味边塞诗特有的情怀,研究边塞诗的共同点。2.通过诵读交流,品味语言,感受边塞诗的魅力,加深对边塞诗的理解。3.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爱国情怀、英雄气质。【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会边塞诗歌的艺术境界与情感风格。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学方法】查阅法、讨论法、诵读法、对话法、讲解法。  相似文献   

8.
<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以其高度的人民性、艺术性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关于诗中爱国爱民的精神,学生容易接受,但对于杜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教参没有提供这方面的信息。笔者以为:如果不准确理解这种风格,就  相似文献   

9.
无论杜甫自己,还是诗评家,论杜诗之主要风格,无不以“沉郁顿挫”四字概括之。《登高》《蜀相》两诗,代表杜甫七律最高成就,其风格亦可以“沉郁顿挫”一词概括。  相似文献   

10.
一、目标确定课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四首诗。 (投影) 导师考核制下高中生语文“导--学”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教学《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为例 师:今天我们的课题是“导师考核制下高中生语文“导--学”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请大家找出这个题目的中心词。  相似文献   

11.
无论杜甫自己,还是诗评家,论杜诗之主要风格,无不以“沉郁顿挫”四字概括之。《登高》《蜀相》两诗,代表杜甫七律最高成就,其风格亦可以“沉郁顿挫”一词概括。关于这一点,前人早有论述。胡应麟称《登高》“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诗薮》),纪昀称《蜀相》“忽变沉郁,魄力极大”(《瀛奎律髓汇评》)。本文试就《登高》《蜀相》“沉郁顿挫”之风格特点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2.
《登高》《蜀相》代表着杜甫七律的最高成就。教学这两首诗,仅仅就诗论诗是不够的。应该学习这两首七律,使学生在读过《春望》的基础上,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有一个初步的领会,对七律臻于完美的形式有  相似文献   

13.
《忆江南》是一首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的古诗词,教师可通过创设融音、诗、画等特点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常州吟诵的形式诵读歌词,用吟唱的形式表现歌曲内涵,充分挖掘和体会歌曲所蕴含的诗词古韵与江南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诵读诗,理解诗意。2、体会诗人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3、背诵全诗。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诗的节奏。2.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表达想象的画面。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感受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及诗人除旧布新的信心。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让学生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等诗。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  相似文献   

16.
一、对教学材料及教学对象的理解1、通过《迢》诗感受汉五言诗的节奏,感觉《古诗十九首》“一诗止于一时一事”(王夫之《姜斋诗话》),“深衷浅貌,短语长情”(陆时雍《古诗镜》)的风格。2.通过《鹊》词感受秦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宋史·秦观传》)的词风,以及词格平仄的诵读要领。  相似文献   

17.
《登高》是杜甫律诗的代表作,写景苍凉阔大,抒情沉郁顿挫,格律精细工整。胡应麟说:精光万丈,力量万钧,为古今言律第一。教学《登高》,要抓住诵读诗句、赏析联想、感悟升华几个环节进行。  相似文献   

18.
《登高》是杜甫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时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昂、动人心弦。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多抒写自己对国家现状的担忧,抒写自己的抑郁,表现人民的疾苦。在教学《登高》一诗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杜甫作为伟大的爱国诗人那种忧围忧民的博大胸怀,更要让学生学习杜甫诗歌中沉郁顿挫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李越  洪宇 《黑河教育》2010,(8):39-39
教材简析《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背着大人划船采莲的有趣场景。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呼之欲出。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情趣。2.在诵读中认识5个生字。3.理解诗意,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重点和难点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情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教师导入:去年夏天老师出去游玩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今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引导了解苏轼和豪放派词风的特点。2.引导掌握诗词诵读的基本技巧。3.引导学生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2.引导学生领悟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领略那旷古的豪情提前进入词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