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名言趣画     
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轻我们所受的颠簸。———约翰逊什么也不问的人,什么也学不到。———戈森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舒曼读书是好的,但必须记住,书不过是书,要自己动脑筋才行。———高尔基名言趣画@余昌伟  相似文献   

2.
一、自尊教育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自尊是什么.先来看看名人的说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生的顶峰,这就是人的自尊心."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心理学家说,自尊是人极重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形象的评价与体验,是照镜子的过程.《现代汉语词典》对"自尊"的解释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  相似文献   

3.
蒋书琼 《贵州教育》2009,(13):16-16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其个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意味着老师对学生可以批评教育,但不能污辱学生的人格,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漠视和侮辱学生人格的尊严和自尊。在被漠视和侮辱中成长的人,难有做人的尊严,在与人的交往中不会尊重人也不会自尊。我目的《学记》中也主张教学应“不凌节而教”。也就是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做他不愿干的事,也不能强迫学生接受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黄英 《山东教育》2004,(17):49-50
在当前的教育中,对幼儿的体罚减少了,但是,对幼儿的另一种惩罚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对幼儿的冷漠、歧视、人格侮辱及权利剥夺等。我们把这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的言行称为心罚。这种惩罚直接指向幼儿的心灵,是一种对幼儿心灵的摧残。与体罚相比,心罚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等特点,这也正是其对幼儿产生伤害的致命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刊启事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这一点在教育界已达成了共识。然而,有的教师却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我不打学生,不罚学生,批评学生有什么错?我严格要求学生,说他骂他是为他好,这也不行吗?当然,批评是必要的,但伤害学生自尊的批评不仅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把学生推向反面。这里所说的“心罚”就是指教师伤害学生自尊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不喜欢年轻人过分稳重,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青春要有一些傲气才相称。但如果不合时宜不分场合的骄傲,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虽说“治人者必先鄙视人”,但这种鄙视却不应该是对别人自尊心的侮辱。不应该是对别人人格的攻击,而应该是一种对自己的肯定,是建立自  相似文献   

7.
<正>一、首先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人格受到尊重与保护,学困生们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心才能调动起来。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并非排斥批评教育,但这种批评教育和管理必须是出于爱心,且有耐心,言辞中肯,分寸恰当,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不能因我们急躁就伤害学生的自尊。学困生,比普通学生情感更脆弱,情绪更容易波动,常常会破罐破摔,这是直接阻碍他们进步和发挥潜能的内因。学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如果我们在关心学生的同时,无形中伤害学生的自尊,那么,这好比我们一方面热心播撒师生感情的种子,一方面又在粗暴摧残师生感情的幼芽。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的《山东教育》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拉出去考"是一种伤害》,读后感受颇深,不吐不快。必须承认,"拉出去考"对学生确实是一种伤害,叫做摧残也无不可,但这是我们老师摧残学生吗?这到底是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丁地华 《课外阅读》2011,(3):101-101
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从学生成长起来的。在学生时代,我们也许曾经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我们的自尊心可能一度受到过这样那样的伤害,因此,我们更有理由去保护我们学生的自尊。我们要真正地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里,了解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扬其善救其失,多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在呵护学生自尊的时候,我们老师要多做一些自我反省,我们是否伤害过学生的自尊,又是怎么伤害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不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曹阳 《西藏教育》2014,(9):57-58
<正>一、爱学生,必须做到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做人的尊严。尊重学生,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获得尊重,是人生存的"五种需要"中的高层需要。我们都是生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幸福阳光下的公民,班主任与学生不在乎就是年龄和某一单方面知识的差别,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班级每一位  相似文献   

12.
吸烟对人身体有害,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有人却明知故“吸”,这种行为威胁着周围被动吸烟人的健康。有资料显示,这种被动吸烟人所受的伤害,比吸烟人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3.
在师生冲突的偶发事件中 ,教师往往勃然大怒 ,失去理智 ,斥责学生 ,痛骂学生 ;有的甚至责令学生公开检查 ,赔礼道歉 ;如此 ,虽然挽回了教师的面子 ,维护了教师的尊严 ,可却损害了学生的自尊 ,伤害了学生的人格。究其根源 ,无非是师与生在人格上不平等。具体地说 ,教师未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 ,因而 ,往往凌驾于学生之上 ,俨然是学生的主宰。如果我们的教师具有平等之心 ,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那么 ,即使学生做了傻事 ,损害了自己的尊严 ,也会保护他们的自尊 ,尊重他们的人格。比如有一次 ,有几个学…  相似文献   

14.
<正>人靠着身心活动,即使赢得了世间的名利权位,加上丰富知识、爱戴感念、卓越人格,最后还是必须自问: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耶稣说:"人若赚得了全世界,却失去自己的灵魂,又有什么好处?"宗教家的警语,提醒我们:如果死亡结束一切,人生岂非南柯一梦?当然,灵性不是由人"发明"的,而是让人"发现"的。只要察觉身心活动的极限,灵性的作用就蓄势待发了。可是,"教育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教育是最具挑战和创造力的事业,值得我们去奉献。"(苏霍姆林  相似文献   

15.
温泽 《家教指南》2008,(1):46-47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究竟什么是溺爱,更认识不了自己家里是否存在溺爱现象。笼统地说,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溺爱的形式有多种,各种溺爱对孩子的伤害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学什么才好     
<正>"学什么才好呢?"常常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最简单的回答莫过于想学什么学什么,喜欢什么学什么。然而凡事看似简单,其实却不简单。事实上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往往都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爱什么。学什么难免和流行有关。100多年前,新学兴起,有些想法的家长,通常都让孩子去学路矿。为什么呢?因为学路矿有前途。我们知道的很多名人,像文学家鲁迅,像经济学家马寅初,还有当过国民党要员的陈立夫和朱家骅,都是学路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教育孩子的使者,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发现某些教师对一些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伤害学生的感情。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和歧视,是对学生的另一种惩罚行为——心罚。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教育中,对幼儿的体罚减少了,但是,对幼儿的另一种惩罚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对幼儿的冷漠、歧视、人格侮辱及权利剥夺等我们把这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的言行称为心罚。这种惩罚直接指向幼儿的心灵是一种对幼儿心灵的摧残。与体罚相比心罚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等特点,这也正是其对幼儿产生伤害的致命之处。一、心罚的表现在幼儿教育中,常见的心理惩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对幼儿的忽视、冷漠与拒绝。教师对幼儿有意无意的忽视是一种对幼儿心灵的…  相似文献   

19.
创新学习提出,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二是民主的原则,多和学生商量;三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和自尊.这种隐私和自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仅是同学、朋友侵犯不得,就是自己的亲人也一样.一旦触犯,等同触到“雷区“.轻者,关系紧张;重者,反目为仇.所以,与人交往和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像尊重自己的人格一样尊重对方的隐私,像维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对方的自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