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黄昏,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海子卧轨自杀。他在遗书中写到:“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相似文献   

2.
读过《中学语》2005年第10期“教学大参考”上倪修山先生《是懦夫的屈服,不是智的和解》一,很有想法。倪试图从海子“幸福的闪电”的一瞬中参透海子,并进而由这“幸福的闪电”的一瞬对海子进行宣判,加给海子如下错误:“海子居然把自己的死考虑得这样简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现的是想与这个世界彻底地和解的智,而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屈从于这个世界的懦夫”;“海子的思想和行为是自私的和不负责的”;海子“给陌生人祝福,自己不去追求这种幸福的方式,反而让所有热爱海子的人陷入一种痛苦。但海子并不考虑这些,他在精神的冲突中无暇顾及他人的感受。他只专注于他自己的解脱(其实是逃避)”;  相似文献   

3.
一、“幸福的闪电”是什么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黄昏,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海子卧轨自杀。他在遗书中写道:“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海子的死要么是与他自己有关,要么是与永恒的世界有关。关于海子死的缘由的种种猜测中,我相信一种说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绝命诗。它告诉了我们死者对现实的态度,告诉了我们死者选择死亡的理由。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4.
王飞 《学语文》2008,(5):32-33
诗歌是诗人人格的逼真传达,诗歌是诗人气节的生动显现,诗歌是诗人人性的婉曲诉说,诗歌是诗人志向的执着坚守。正因如此,故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诗者.持也,持人性情”。诗人海子于1989年3月14日凌晨3点至4点创作出《春天,十个海子》(见卷首),12天后即卧轨山海关,“诗人之死”可谓人清志高,笔者细读此诗,追念诗人,笔不由己,思不由己,恳请同仁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上)》2009,(10):157-157
3月26日是诗人海子去世20周年纪念日,一系列纪念活动也在这一天举行。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和海子的读者将前往诗人故乡扫墓,北京大学未名诗歌节今年的主题也是“海子”;在上海,一群海子的读者聚集在909咖啡馆朗诵海子诗歌。海子去世20周年,诗人在家乡安徽安庆的墓地不久前也已经修缮一新。3月26目,海子好友诗人西川和北京的海子读者自发前往安庆海子墓地扫墓。  相似文献   

6.
刘生发 《阅读与鉴赏》2009,(11):37-37,27
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普拉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1979年考入北大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年仅25岁的海子卧轨自杀。  相似文献   

7.
倪修山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10期“语文新解”栏目的论文《是懦夫的屈服,不是智者的和解》对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进行了个性化的文本解读,文章认为海子在诗歌里宣扬的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处世态度。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海子选择了走向生命的终极来逃避,这又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非是海子平和安静的外表包装的颓废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也就是说这首诗的创作距海子离世只有不到八十天,因此这首诗可以当作一种预设的写作心态和大的背景来理解。海子突然离世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舒缓清新与深沉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诗歌史上,海子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15年来,海子的死给人们留下了巨大而持久的震撼;海子的死与海子的诗息息相关。从他的抒情短诗中,可以看出海子从“乡村乌托邦的建构”到“生死命题的叩问”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0.
论海子诗歌的太阳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子诗歌的意象自成体系,其中“太阳”意象豁人耳目且贯穿海子诗歌始终,形成一个自足的意象系列,有着相对稳定的内涵,太阳作为一个核心意象,还派生着“火”、“光明”、“血”等变体,共同构成了一条超越“此在”之路。“太阳”是海子内心充满创造活力和疯狂气质的另一极,是与土地母体相对的父本的象喻,是海子倾力完成的最有张力与深度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党玉明 《农村教育》2007,(10):61-61
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铁路旁,一位富有才华、沉湎于心灵之旅的理想主义诗人像巨星般陨落了,他就是海子。 海子1964年3月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高河查湾,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父亲是个小裁缝,靠给乡亲们加工衣物赚钱供给一家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海子,本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省安庆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海子的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是比较陌生的,但随着新语文试验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编选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秋》之后,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热情地关注起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来了,甚至有众多的诗人和读者建议把海子的忌日———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结束了一个诗歌时代,也开启了一个诗歌时代,他成为了一个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又一个象征。本文试图对海子的诗歌精神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并以此参与关于海子诗歌精神的讨论。一、海子的死和不能承受的精神之殇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  相似文献   

14.
读过《中学语文》2005年第10期“教学大参考”上倪修山先生《是懦夫的屈服,不是智者的和解》一文,很有想法。倪文试图从海子“幸福的闪电”的一瞬中参透海子,并进而由这“幸福的闪电”的一瞬对海子进行宣判,加给海子如下错误:“海子居然把自己的死考虑得这样简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现的是想与这个世界彻底地和解的智者,而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屈从于这个世界的懦夫”;“海子的思想和行为是自私的和不负责的”;海子“给陌生人祝福,自己不去追求这种幸福的方式,反而让所有热爱海子的人陷入一种痛苦。但海子并不考虑这些,他在精神的…  相似文献   

15.
3月16日晴去查湾的那一天,天气预报说有雷阵雨,然而,我们没有看到雨,只有清爽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这对于专诚拜访诗人海子的我们来说,仿佛是一种幸福的存在和召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死前的恋歌月。在诗中诗人终于开始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在第一节中,诗人勾勒的是想像中尘世的幸福生活,“喂马,劈柴”以及“我有一所房子”都有一种拟想性。第三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爱心,…  相似文献   

17.
海子以创造出“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为诗学理想,不断实践着“伟大的诗歌行动”。《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一诗以诗体小说的独特形式在篇幅、内容和情感表达程度上从一般的叙事诗中脱颖而出,在高扬理想主义的“大诗”中深情咏唱。此外,在这部作品中以爱情为主的人物意象与以理想为主的事物意象融为一体,海子将“太阳”设为“女儿”这一角色,用“女儿”指称太阳,赋予太阳以新的意义。诗人生命本体能量的涨出以及语言极大的密度和质量导致了海子诗歌语言的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据《京华时报》消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3月19日,伴随着诗人清平高声朗诵诗人海子的名作,一场海子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当晚,北大百年讲堂前人头攒动,许多海子的诗迷早早来到现场。  相似文献   

19.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中流传广泛的一首抒情短诗。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充满亲情的生活图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然而两个月后。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附近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产生了某种分离,怎样理解海子的幸福?本文试图结合海子整个诗歌创作过程和他的诗歌理想去阅读分析。关于海子的诗歌及其本人传奇的命运正是学生最想知道的东西,因此我想以此作为生长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理解诗歌的主旨,引导学生走近海子,理解海子,进而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认识生命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海子晚期的诗歌中大量地出现“幸福”一词,表现出对生活的渴望。《幸福一日》、《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重建家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现实生活的不如人意使他分外渴望幸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