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狷者钱钟书     
狷者,就是狷介的人,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历史上这样的狷者,枚不胜举。“晓梦迷蝴蝶”的庄生是狷生,“安能为五斗米折腰事乡里小儿”的陶渊明是狷士,“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是狷士,“梅妻鹤子”的林逋是狷士,  相似文献   

2.
临毕业时,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告别晚会。晚会上,主持人问我:这四年来,同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不许耍滑头,只能说一位。我亳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是“博后”啦。话一出口,全场哄动,可见我那九十多位同学都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说过一句话:“18岁男孩子的心,就像茅厕一样肮脏。”就是这句话,引起了我对他的兴趣。随后,我从爸爸的书橱里翻到了3本关于他的书,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过他的几篇文章及传记后,我由衷地崇  相似文献   

4.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钱钟书  相似文献   

5.
中国知识分子被领导重视了一下,骨头就轻得飘到天上去了,钱钟书的表现是个异类。仅此一端,钱钟书在中国文人中的贡献就不可估量。有人说,钱钟书的学问学不了,傲骨总应该学的。此言差矣!没有这些学问,骨头怎么会硬?没有这些学问,俯仰由人,处处仰人鼻息,怎么扮演硬骨头?  相似文献   

6.
徐长才 《课外阅读》2008,(10):58-59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是个"狂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得先从他读书时说起。1933年初秋,钱钟书从清华大学外  相似文献   

7.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第3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提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及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很多师生不了解其具体内容,现补  相似文献   

8.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第3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提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及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很多师生不了解其具体内容.现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新芳 《教师博览》2014,(12):29-29
有段时间,林徽因一家住在清华园,与钱钟书是邻居.一个是才女,一个是才子,本该惺惺相惜,没想到,他们却因为两只猫闹起了不快.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马寅初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和逝世十二周年。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经济学家,也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传奇式人物。 马老第一奇:六马齐备 马老的家乡人把马老敬称为“四奇”寿星,确是名副其实,马老诞生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农历五月初九,按天干地支纪时来说,十二地支中的“午”属马,光绪八年为壬“午”年,五月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位老农问马寅初:"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农民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10两银子要挑最好的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拿着钱去找猪农还了猪钱,猪农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10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未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里“快”有快速、快乐二义,前者如“快车”、“快艇”、“快马加鞭”,后者如“快活”、“快感”、“快慰”。“快”的本义是快乐,《说文》:“快,喜也。从心,央声。”段玉裁注:“引申之义为疾速。”为什么会从快乐引申到快速呢?钱钟书先生回答说:“常语称欢乐曰‘快活’,已直探心源。‘快’、速也,速、为时短促也,人欢乐则觉时光短而逾迈速,即‘活’得‘快’,如《北齐书·恩幸传》和士开所谓‘即是一日快活敌千年’,亦如哲学家所谓‘欢乐感即是无时间感’(LustfiihlenheisstdieZeitnichtfiiben)”(《管锥编》第671页)。原来这里起作…  相似文献   

13.
李洪岩 《教师博览》2005,(12):53-54
艺高人胆大。学富志不群。钱钟书自小就喜欢臧否人物,一旦到了清华园,看清了许多学术名流的真面目.就更狂了。  相似文献   

14.
有人称“文化大家”钱钟书是“一代书痴”。钱钟书生前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曾要“横扫清华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一代文化巨匠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钱先生一生专于治学,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的长篇小说《围城》,被许多人视为现代中国文学的登峰之作。《管锥编》《谈艺录》等学术著作,更是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骄傲,成为中国的“文化昆仑”、“当代第一鸿儒”。  相似文献   

16.
17.
“喻有两柄复具多边。”这是钱钟书先生对比喻的卓识,颇为人称道。两柄执何柄,多边据何边,却不能说与取喻者的心性没有一点关联了。不是精确的统计,也不是无中生有的瞎猜,根据一点确确实实的感受,我忽地悟出,钱先生的许多精妙的比喻都与男女之事有关。薄薄的一本《写在人生边上》中,顺手就可捡拾这么几例——  相似文献   

18.
且说狂与狷     
拿到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新书《豆芽不上安亲班》《蝴蝶走走看看》之后,翻了一下,有些地方印象很深。比如,作者谈到如何为两个女儿选择幼稚园那一则:大女儿豆芽浑不吝,脸皮厚,无所谓,外语听不懂也不会不好意思,可以送美语幼稚园;小女儿蝴蝶颇有定见,脸皮薄,输不起,就不适合全外语环境。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对“象”与“形”的全方位诠释,实现了两个转向:1、“始形为象,终象为形”——从哲学到艺学表现为外观察向内省转向;2、“象”与“形”二元的互融——从艺学到以字为载体的各类作品可视为内省向多维空间转向,从而赋予二更为丰富的意蕴,在当代艺理论本土概念缺席的情形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映勒 《科技文萃》2001,(2):172-176
一 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表明,截止到同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每年预计出生1200万到1300万,增殖率为2%。就中国的现状,以当时的水平条件,这种普查结果是采取抽样调查,即按照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实际增长率,这种方法得出的数字很难说是准确的。 但是人口的增多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年过七旬的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马寅初,首先对这种人口普查结果表示怀疑,他在全国各地经过几次考察后发现,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统计的数字,有些地方的人口增殖率甚至突破3%。马寅初认为:“我国最大的矛盾是人口增加得太快而资金积累得似乎太慢。”人口的无限制发展,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国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必须引起重视,早为图之。” 马寅初在以后的许多场合都发表自己的观点,表示对人口无限增多的担忧。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和政务委员邵力子提出:“社会主义什么都有计划,生育更要有计划,计划生育,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能使我们伟大祖国更加富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