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都会》(Cosmopolis,2003)是当代美国小说家唐·德里罗的第13部小说,因复杂的内容、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近年美国小说家所创造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大都会》进行解读,唐·德里罗对小说的语言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使得作品的审美难度和审美价值增加,此法的运用是该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在《白噪音》中描写了一个后现代景观社会。本文从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切入,分析《白噪音》中景观遮蔽本真的颠倒现象,探寻小说人物主体性消解的主题,并揭露后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困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白噪音》中被景观支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个体。  相似文献   

3.
唐·德里罗的《白噪音》是一部透彻分析当代美国社会的力作,作者细腻而具体地描写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人们开始变得敏感而脆弱,迷茫、恐惧、无奈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后现代人类写真,可见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所面临的种种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4.
“死亡”的主题贯穿了《白噪音》的始终,唐·德里罗的《白噪音》被一些美国学者将称为“美国的死者之书”。借助拼贴、戏仿及结尾不确定性的后现代派创作技巧,德里罗在该小说中以更为新颖的方式呈现了死亡的主题,其意图在于启发读者对语言与现实社会进行全新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滕学明 《文教资料》2013,(20):16-17,39
唐·德里罗的《白噪音》被誉为美国后现代文学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而言,小说展示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人们愈来愈担忧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矛盾,生动地刻画了当代美国大众的各种精神生态危机,是一部优秀的生态小说。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艺术地再现了后现代美国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美国消费社会建构的三个关键领域——媒介影像、消费行为和大众文化,成为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景观。《白噪音》展示了后现代美国社会的两大消费行为——看电视和购物,同时,揭示了美国大众文化甚至学术研究也趋向商业化。这些异化消费使得人们丧失了主体性,陷入了精神空虚、焦虑、孤独与异化,并导致垃圾激增、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7.
唐.德里罗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后现代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白噪音》一经发表就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这部作品中,德里罗冷静而客观的描述了现代科技给人们思想和生活模式所带来的莫名的恐惧、尴尬、无奈和困惑。在《白噪音》中,由于无法忍受的生存压力,人们迫切地需要一种解救的力量以获得精神上的安宁。但是不幸的是,在这个新兴的状况下,传统的宗教信仰已经失去其原有的功效。本文将从《白噪音》的文本出发,用文本分析的手法对后现代社会人们的信仰危机进行简要剖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德里罗所呈现的后现代美国。  相似文献   

8.
唐·德里罗是当代美国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白噪音》作为其第八部小说,获得评论界极高赞誉。《白噪音》复印美国当代生活,生动地显示出当今世界日益恶化的环境危机和人类的精神状态。德里罗通过叙述格拉迪尼一家的日常生活与见闻,嘲讽了各种社会现实,充分展示了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对立,真实反映了当代美国人精神上的危机感。环境危机与人类精神危机贯穿整部小说,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这部小说无疑是警世钟。  相似文献   

9.
选取唐·德里罗的部分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剖析美国社会文化现象,对于美国的社会危机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唐·德里罗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危机意识,反映出其内心世界中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渴望社会的井然有序,这与中国和谐价值观相契合,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也反映出其对后现代出现的危机过于消极、悲观,否认了人的主体性,陷入了对理性的绝对批判。  相似文献   

10.
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其代表作品《白噪音》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论文从小说中主人公杰克一家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对他们夫妻关系,家庭各成员间的关系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分析来探讨以杰克为代表的美国后现代家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从而使人们得以警醒。  相似文献   

11.
小说《白噪音》是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一部"生态灾难小说"。作者以深度讽刺的笔触展现了后现代社会自然生态与科技发展的矛盾,美国人精神上的压抑、焦虑和异化现象,以及由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导致的失衡的社会生态环境。本文从自然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三个核心维度探讨德里罗生态思想,以期引发人们对当下严峻生活环境和人类精神失衡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作家唐·德里罗在其作品《坠落的人》中描摹了人们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获得最本真的生命体验,以此抵御所引发的精神危机以及这种危机所导致的社会效应。唐·德里罗先借用了主流媒体的刻板思维,继而以小说中人物的视角,对精神危机进行了"亲历性"处理,使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所经历的事件进行了深度思考。唐·德里罗揭示了"危机"相对于人类所具有的感官体验与心理层面的属性。唐·德里罗通过危机书写这一载体,最大限度激发了人类的成长,成功使人物趋向理解、和谐与融合的成长方向,寻求平衡与救赎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艺术地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后现代美国社会中以科技理性为主导的行为、思维方式,反思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质疑科技理性.小说的三部分——波与辐射、空中毒物事件、“戴乐儿闹剧”从结构上展现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充满高科技产品的生活方式”、“工业生产造成的生态灾难”、“用高科技解决人的问题导致暴力”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后工业社会中科技理性主宰的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相结合、科技理性为主导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相结合,才造成了生态灾难和暴力.  相似文献   

14.
评论界对唐·德里罗第一部小说《美国万花筒》的主人公大卫·贝尔的主体身份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文章从贝尔身份问题的二重性切入,结合学界有关人机/技关系问题的讨论,通过分析主人公大卫·贝尔与小说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电视和摄影机等现代媒介机器的关系特征,认为贝尔的主体身份问题之所以引起两种对立的解读,是因为后现代文化环境下人机互动变得深刻复杂,并进而提出《美国万花筒》捕捉并呈现了人机关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人机互渗,理解和把握后现代文化环境下人机互渗现象是理解德里罗小说另类主体重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著名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白噪音》为例,在批评传统翻译观念中关于"忠实"性翻译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在翻译活动中应遵守的原则,即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翻译标准。它们是:符合知识的客观性;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符合原文的定向性。用暴力颠覆原文的界限,从而寻求译文的真正越界。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唐·德里罗的作品《白噪音》,阐述了恐惧的表现、恐惧的克服方法和恐惧的原因,揭示"美国死亡之书"的深刻含义:后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超级市场的兴旺、媒体的传播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噪音——幻想破灭、内心的痛苦、精神扭曲变态。  相似文献   

17.
唐·德里罗在《坠落的人》中的9/11反叙事书写,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创伤、一个多声音的叙事合奏、一个“坠落的人”的表演与再现、一种相对应的反叙事形式四个方面,呈现出德里罗书写反叙事的本质,即:利用官方叙事,对之进行重新书写,最终达到挑战主流叙事、再现真相、进行文化批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唐·德里罗的作品《白噪音》,阐述了恐惧的表现、恐惧的克服方法和恐惧的原因,揭示“美国死亡之书”的深刻含义:后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超级市场的兴旺、媒体的传播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噪音——幻想破灭、内心的痛苦、精神扭曲变态。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艺术地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后现代美国社会中以科技理性为主导的行为、思维方式,反思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质疑科技理性。小说的三部分——波与辐射、空中毒物事件、"戴乐儿闹剧"从结构上展现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充满高科技产品的生活方式"、"工业生产造成的生态灾难"、"用高科技解决人的问题导致暴力"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后工业社会中科技理性主宰的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相结合、科技理性为主导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相结合,才造成了生态灾难和暴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白噪音》构建了一个到处充斥着拟像的超真实世界,小说中虚拟和现实的分界线得以内爆,传统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在符号和控制论的作用下发生了转变和解构。通过对西方后现代文化中无所不在的仿真文化进行审视和批判,作者隐喻了在这个被高科技和大众传媒所主宰的后工业化社会,拟像和仿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宗教意义上的"上帝"功能,创造了一种自我麻痹的病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