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宽恕倾向量表》和《多维一多向归因量表》,分析了大学生宽恕行为与归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理科生的宽恕水平与人际能力失败、人际运气成功、人际外部归因的相关性很大,理科生的人际归因和宽恕水平呈负相关。人际归因和宽恕水平在文科生中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会对彼此的行为进行归因。本文基于归因理论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理解为结果一归因一情绪、期望一行为抉择这两种过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主要从归因方式,归因目的以及元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当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重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归因训练和指导,帮助纠正归因偏差,促使建立积极合理的归因模式,从而使大学生减少人际冲突,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影响大学生交往归因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归因的因素,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归因的对策,以期指导大学生对自己的交往行为进行合理恰当的人际归因。  相似文献   

4.
归因风格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评价,对大学生的交往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归因风格对大学生交往动机、人际自信、情绪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简要分析了归因风格与交往成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广西女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广西849名大学生(其中女大学生584人)进行问卷测验,着重研究广西高校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性别态度、就业归因对就业预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女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比男大学生低.低年级的女大学生比高年级的更倾向于就业内部归因,同时就业预期也要高.2.就业归因与就业预期存在正相关;性别态度与人际交往能力和就业预期均存在负相关;而人际交往能力与就业归因和就业预期均存在正相关.3.女大学生就业预期同时受就业归因、人际能力、性别态度(负向)3个因素的影响.就业归因越倾向于内部归因、人际能力越高,性别态度越倾向于中性化,女大学生的就业预期越高,反之女大学生的就业预期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安全感和归因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安全感量表(SQ)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与量表(MMCS)对3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学业成就—努力、背景、外向、内向与心理安全感存在显著相关。人际关系—背景、运气、外向与心理安全感存在显著相关。2学习成就—努力、背景、内向、外向维度,人际关系—背景、运气、外向维度的高低分组在归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安全感对学业成就归因和人际关系归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回归系数均显著。其中人际安全感对学业成就归因的倾向性归因的解释率为3.9%,对人际关系归因的倾向性的解释率为5.1%。4学业成就归因及其各维度对归因方式显著的回归,回归系数均显著,学业成就—努力、内向归因对心理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业成就—背景、外向归因和学业成就总分对心理安全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与归因倾向性相关显著,互为因果,能够相互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宽恕在中学生人际伤害事件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通过归因和宽恕干预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采用自编的伤害事件的归因方式问卷、Hearland宽恕量表中宽恕他人分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对人际伤害事件做不稳定、局部的、可控的和无意的归因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中学生宽恕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中学生将人际伤害事件做自己的、不稳定的、局部的、可控的、无意的归因时,倾向于宽恕他人;在人际伤害情境下,归因在宽恕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显著。因此在人际伤害情境下,对中学生进行归因干预和宽恕干预是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两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众多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于儿童的社交归因。从研究对象上,社交归因研究分为他人角度研究人际归因和当事人角度研究人际归因。从研究方式上,儿童社交归因研究有三种方式:单项迫选,开放式问卷或访谈,自主等级记分。三种研究方式各自有其具体的技术。三种研究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弥补相互的缺点,因此,在研究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当的方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随机选取浙江省长兴县某幼儿园中班和小班幼儿139名,通过假设故事情境的方式考察儿童在人际冲突情境中的行为策略及其背后的归因方式,进而对不同归因方式下孩子的行为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归因方式下幼儿行为策略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芳 《考试周刊》2013,(81):163-164
作者旨在探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归因方式的特点,具体采用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对某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正性事件上倾向于做出内在、整体、持久的归因,在负性事件上倾向于做出内在、局部、暂时的归因:高职院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正性事件内在一外在维度和负性事件内在一外在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得出高校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重视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归因策略导向训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成就目标和归因方式是近来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三亚、成都和杭州三个不同城市的三所大学共240名大学生为样本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以探究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希望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人因素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12.
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以丽水学院医学院94名学生英语学习的成败归因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大学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的特点和趋势,并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今后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探究大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归因倾向,有利于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归因特征,有利于评估高校奖学金评选工作的规范性。以《大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归因倾向问卷》对河西学院103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显著地倾向于内归因;男生更倾向于将奖学金评定的结果归因为客观因素,女生更倾向于归因于自身因子;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外界因子、运气因子等客观因子;理科学生更加倾向于客观因子的归因。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中学生自尊量表、人际关系量表,基于归因理论对中学生自尊、人际关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改善中学生人际关系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和高校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活跃和备受人关注的一个领域,也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根据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的一些成果和动态,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和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形成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同伴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大学生是否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了学生的人际关系,阐述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以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调适能力、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人数继续增长,但是在大规模招生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学生的质量有所下降,高等数学学习水平大幅下滑。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探索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的归因现状及其规律性,并据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归因训练措施,为高职生提供适当的指导,转变不良或不当的归因倾向,逐步形成正确、积极、有利的归因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7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都处于中上水平。(2)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3)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交谈困扰、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的灵活性对交谈困扰、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4)交友困扰、交谈困扰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交谈困扰对自我的灵活性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师范类女大学生学业自我设限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使用大学生学业自我设限问卷、自尊量表、成就动机量表、成就目标量表、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对357名师范类女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师范类女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业自我设限,更多的采用"推卸责任"和"假意自贬"等学业自我设限策略,自尊、情境归因、运气归因及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对学业自我设限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和孤独感量表对2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总体在居住地上差异显著.②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和家庭经济情况上差异显著.③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与孤独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①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总体上是良好的.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③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问卷各因子对孤独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