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服务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该是应用型的人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应该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高职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传输,更重要的是将专业与经济发展建立联系。而校企合作则是建立湖南区域经济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之间最好的桥梁。因此,本文对建立服务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其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近几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首先构建国际贸易与金融发展之间相互传导机制,然后采用协整、岭回归、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确实能够很好的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是出口贸易对金融的促进机制很微弱,说明我国的贸易结构亟待优化,最后根据理论及实证分析结果得出若干结论和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利用我国20012010年30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工业企业竞争结构对国际贸易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控制了工业企业竞争结构、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等差异后,每年各省国际贸易增长的收敛速度大约为4.5%,表明省际间工业企业竞争结构差异是造成省份国际贸易差异的重要原因,缩小省际间工业企业结构差异,加快各省的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有利于缩小国际贸易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开放、金融发展规模与结构促进了区域就业产业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抑制了区域就业产业结构优化;国际贸易、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促进了非正规就业规模的扩大;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引起的技术进步抑制了区域就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合同欺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曦 《内江科技》2007,28(12):52-52,69
合同欺诈是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常见风险。当前应当从建全合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外贸易市场的监管、完善国内反贸易欺诈立法和国际司法协作机制、倡导良性贸易模式等方面防范和控制国际贸易合同欺诈。  相似文献   

6.
最新签订的区域自贸协定中多半囊括"TRIPS-plus"标准的知识产权规则,试图塑造国际贸易新秩序。新规则的出现究竟是出于经济技术发展变革的"升级"需要,还是存在新一代的"规则锁定"效应?研究以亚太区域主要经济体所签订明确包含知识产权章节的63份区域自贸协定文本为对象,基于结构化文本挖掘,指出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正朝着强保护趋势升级发展。而美、韩等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范本,尤其美式自贸协定内部相似度极高,一定程度上锁定了国际知识产权发展方向。对此,中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中应扬长避短,加紧建设中国特色区域自贸协定知识产权范式,以渐进方式提升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并推动区域自贸协定知识产权规则与"一带一路"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市场已经全面形成,它打破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相对孤立的局面,使各国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经济往来。久而久之国际间的贸易就发展起来了。而今,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冲击下,计算机技术领域不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还适用于各个国家和各个行业领域。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与国际贸易的要求下,人们勇于创新,将经济贸易往来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就产生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以全球网络为媒介、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的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电子商务。那么电子商务的产生会对国际贸易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又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作用呢?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定义以及国际贸易的含义,还详细地说明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经济全球化的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发展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分析,采用专利申请总量、世界GDP总量及服务贸易总额三个参数分析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发展的关联关系,运用1990-2005三个参数的实际动态序列,构建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发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定量分析和研究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发展成正相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际贸易的实际,提出推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官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区域创新系统及其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分析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关联机制。围绕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问题主轴,分析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关联机制结构、功能和运行,从理论上探讨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关联机制问题,并提出能实现其有序运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步入高铁时代,我国跨区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高铁时代的跨区域协同治理亟待研究。通过对高铁时代的跨区域发展趋势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内涵、特征、模式进行讨论,强调构建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多元利益协调机制、沟通协商机制、跨域信息网络整合机制、跨域经济网络整合机制、公共基础设施网络整合机制、公共服务一体化协调机制、跨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与贸易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间经济关联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金融危机的出现,金融与贸易在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融合与互动关系日益突出。通过中国、其他国家的金融发展状况与国际贸易额、国际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变化证明金融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各国间贸易业在对金融业发展也发挥着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以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为门槛变量的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水平对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研发资金投入单门槛效应和研发人力投入双门槛效应:从研发资金投入来看,在低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高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从研发人力投入来看,在低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中等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不明显;在高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湖北省出口贸易发展中区域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在湖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区域差异的主要表现、影响因素的分析三个主体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势互补、经济一体化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谦  王迎春  徐靓依 《科研管理》2012,33(12):59-67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以SO2、C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采用1990~2008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对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贸易通过不同途径对污染产生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并计算出各地区贸易对污染的长期与短期弹性系数。结果表明:(1)对外贸易的环境污染效应与我国的地区差别及污染物的种类有关,国际贸易较有利于东部地区环境的改善,但对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却产生了更多不利的影响。(2)贸易对污染的长期弹性要比短期弹性的绝对值更大,说明贸易对环境污染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15.
郑芳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1):45-48,52
以油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GTAP模型模拟亚太地区建立不同自由贸易区对油料生产与贸易的影响.研究认为不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油料的生产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推动油料进出口的双增长,扩大贸易逆差规模.因此,我国在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支持油料产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创汇油料;培育有中国特色的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间的产业贸易量也越来越大,各区域通过充分发挥和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产业经贸交流活动中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了各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达到了区域间产业经贸交流的双赢如同国际贸易一样,一国区域之间产业经贸产品的结构也同样存在着合理性问题。探讨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有助于更科学更有效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本文将通过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各区域之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合理度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额究竟有多大:1993-2002年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乾  何建敏 《中国软科学》2004,(8):74-78,33
中国和美国对双边贸易不平衡额问题的估计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已逐渐成为双边贸易摩擦的主要根源之一。2002年中国数据显示对美贸易顺差为427亿美元,而美国数据显示对华贸易逆差为1031亿美元,二者的差距高达604亿美元,那么哪组数据是正确的呢?我们认为二者都不完全准确。本文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从计价方法、香港转口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平衡额数据提供了估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回顾,总结出任何国家,任何时候贸易政策的本质都是保护性的,认为国与国之间贸易利益分配的差异,自由贸易对国家内部不同部门(利益集团)的不同影响,是产生保护性贸易政策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贸易政策的保护性,分析了“公开型”和“隐蔽型”贸易保护的性质,建议中国构造“隐蔽型,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亮  吕耀 《资源科学》2009,31(10):1654-166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双方农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改善,贸易额大幅增加,总体呈现出较强的资源-市场互补性格局,但双方进出口格局不对等,中国对东盟出口目的国分散.而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另外,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增大,长江以北地区获益,而江南地区则受到冲击.当前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地缘经济与政治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增进了双方经济发展的活力;②为双方走向地缘经济一体化打下基础;③带动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极化和地区性中心城市的成长,为地缘政治运作提供支持;④从长期来看,农产品贸易的不对等格局有碍于双方长期经济政治战略的持续,对中国有负面影响.因此,农产品贸易是双方建立面向和平繁荣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行动之一,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显然还需要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之外寻求更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与集聚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梁琦 《科学学研究》2004,22(1):76-81
知识属于全人类,但知识溢出存在空间局限性,亦即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存在地域性。这种地域性构成空间集聚的重要机制,并强化集聚效应。从世界经济来看,由知识和技术溢出的地域性而带来的技术差异影响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并改变一国的贸易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与国际收入不均等、世界生产率差异的地域性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