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体阅读思考] 难老泉是名胜晋祠之一景。仅从题目理解,也许可以想到作者可能是集中写这一处古迹的。但是阅读全篇,集中笔墨写难老泉的文字并不多,而写难老泉以外的笔墨倒是不少。显然《难老泉》属于视野开阔、挥洒自如的开放式散文。那么,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就要根据这一特征,探求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个特征来的。  相似文献   

2.
初读吴伯箫的《难老泉》,觉得它不过是篇普通的游记,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再读《难老泉》,感到它朴素、平实的语言,犹如一个梅花潭,不见底的蕴蓄在吸引着你;三读《难老泉》,才茅塞顿及,豁然开朗,看到的不只是难老泉,而是难老的晋祠、难老的太原、难老的山西,以及难老的社会主义制度。《难老泉》一文记叙了作者游览晋祠的经过。作者从重返山西的缘由和心情写起,介绍了山西省和太原市的过去和现在,然后写迎泽桥,过了“迎  相似文献   

3.
丁华问:《难老泉》是怎样自如地收放的? 《难老泉》是一篇游记散文。它容纳了深广的思想内容,展现了广阔的艺术画面。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有放有收、收放自如的灵活笔调。一放一收。本文是一篇晋祠游记,题为“难老泉”,可作者却不从晋祠下笔,更不直接就写“难老泉”,而要从山西写起。写山西是一块宝地:双山环抱,双河滋润,大地富饶,人民英勇。然后由山西而太原。写太原古老而又美丽:盆地肥沃,瓦房密匝,墙高巷深,庭院几进;道路宽阔,高楼耸立,大桥宽平,烟囱林立,人群来往。再由太原而晋祠。写到晋祠必须过迎泽桥向南,沿西山山麓走五十里。最后才由晋祠引出了难老泉。作者犹如一位高明的向导,引领着我们一步步地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大到小地去逼近晋祠和难老泉。事实上,作者写山西、写太原、写晋祠,目的都在于为下文写难老泉张本。  相似文献   

4.
吴伯萧的《难老泉》是一篇取材广博,内容丰富,而中心十分突出的优美游记散文。作者巧以“难老泉”象征着我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祖国永远充满活力,青春长驻,赞颂了晋祠一带的巨大变化和繁荣景象。这篇散文佳作,觅满着浪漫激情,充满着审美意趣,给人以美的享受。纵观《难老泉》一文,其美趣在于疏散美、风格美、人格美、语言美,概言之为“四美”,下文就依次谈谈这“四美”。 一、疏散美 文学是一种审美创造,而结构的审美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感情于某物某人有所系,是很难忘怀的,——尽管有时并不急于告诉人。作家遇到这种情形,他必定会寻找适当的机会来宣泄。《难老泉》就是这样的深深触发了作者情思,又深深打动了读者的佳作。《难老泉》作为自读教材,它可读性强,韵味  相似文献   

6.
虚实结合相得益彰——《难老泉》的一个独特的写作特点湖南周彪《难老泉》作为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以其融景物、传说、古迹、新貌于一体的特点而成为职高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这篇课文的一个最显著独特的写作特点就是“虚实结合”。在课文里,作者一方面依照自己的游踪组...  相似文献   

7.
难老精神的颂歌——谈谈《难老泉》的构思立意山东平度一中孙鹏霄吴伯箫的散文《难老泉》,题目是“难老泉”,但真正写泉的文字却只占全文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写山西、太原、晋祠、不系舟等却用去了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于是有人疑惑,说吴伯箫的这篇散文大有文不对题之嫌...  相似文献   

8.
托物言志的散文,往往借某种影响,寄托作者的感情。这种在作者心中积淀已久的感情,一旦遇到触发之物,便如不尽清泉汨汨流出。《白杨礼赞》是如此,《难老泉》、《我的空中楼阁》是如此,《紫藤萝瀑布》也是如此。作者抓住紫藤萝花生长状态这一重点,调动多种艺术手法,着力描写,寄寓了作者对生命、对历史的无限感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难老泉》中,不惜笔墨给读者讲述了三个历史传说:“桐叶封弟”、“难老泉”的来历以及“分水”的传说。这些传说的运用,使文章充满了传奇色彩,而文章的传奇性除了增强地方特色,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外,还有下面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读罢吴伯箫先生的文章《难老泉》,顿感血脉里喷涌的是那股股“难老”泉水,意气风发,青春永驻。产生这种特别的感受,与本文“善于宕开,工于缝合”的艺术特征有很大关系。《难老泉》是一篇游记散文,一  相似文献   

11.
《难老泉》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的一篇游记散文,它熔景物、传说、古迹、新貌于一炉,含义隽永,给人以青春常在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多年来作为一篇中学语文教材,深受广大师生的赞赏。 但是,今年的语文教材到手后(1993年4月山西第三次印刷),备课中,我仔细地研读了《难老泉》,发现其中有些文句值得商榷,今提出和同行们切磋,以求赐教。 其一,文章开头的前两行写到“当铺,钱号,窄轨道,已经随着土皇帝的覆灭最后湮没了;煤炭,汾酒,老醋,却在人民的生活里广泛散发着热力和芳香。”文句紧紧抓住山西的特色,说明山西今昔的变化之大,表达了作者对山西的挚爱之情。可在语句表达上不尽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材中,周立波的《娘子关前》、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吴伯萧的《难老泉》、《猎户》、王蒙的《论废厄泼赖应该实行》等部分名家作品中的语言庇瑕较多,教材编者、语文教师应该注意。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只赏析、不指瑕,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难免会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13.
一篇优秀的散文,应该有广泛丰富的题材,奔放开阔的文思,真挚深切的感情,清新优美的语言。高中语文第一册中新选进的三篇写景状物的散文——《难老泉》、《海燕》、《我的空中楼阁》,正富有这样的魅力。本文侧重谈《难老泉》、《海燕》赏析。  相似文献   

14.
统编语文课本高中第三册《六国论》注①说:“作者苏洵(1009—1066)字明元,号老泉……。”其实“老泉”一号,乃是苏轼晚年的别署。自南宋时起,便有人误以为是苏洵的号。《三字经》云:“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为了避免以讹传讹,有辨证一下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语文知识》1992年第7期上载有刘勇同志的一篇文章,题为《“应验”与“灵验”辨》。该文从词义和搭配关系以及词性和句法功能这两个方面对“应验”、“灵验”这两个词语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断定吴伯箫先生的散文《难老泉》中的“应验”一词当是“灵验”的  相似文献   

16.
伤心考场上     
刘晓林 《现代语文》2001,(10):17-17
《母亲》在《难老泉》边捡了一串《项链》,我《毛遂自荐》连《夜》到《内蒙访古》找寻失主,结果无人认领。我又《与朱元思书》《致恰达耶夫》寻求帮助,他们派了司徒雷登来协助我。第一天我们来到一个村子,  相似文献   

17.
吴伯箫同志的游记《难老泉》已被选入中师《阅读与写作》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其中引文有误,以致教师无法解说,吴文是:李白游晋祠曾题诗说,“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查《李太白全集》(王琦辑  相似文献   

18.
课文《晋祠》《难老泉》都写列了晋祠及周围的景物,都用了描写的手法,由于文体不同,两篇文章有许多相异之处。 一、目的不同 两篇文章都对“圣母殿”的塑像进行了描述。在《晋祠》这篇说明文中,虽有形象生动的描写,但只需看清两个判断句,说明的目的也就显而易见了:“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四十二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真是巧夺天工。”夹在两个判断句中的,虽有些许描写,其目的却是为刻画晋祠光辉灿烂的文化,说明塑像作为文物的价值。作为游记散文的《难老泉》就不同了,它赞颂“不老的江山、不老的人民、不老的民族精神”,它的描写特点是:一,细致。《晋祠》中一句“形态各异”在这里变成了“有的像  相似文献   

19.
《难老泉》是著名散文家吴伯箫的一篇独具特色的游记,它通过记叙游览山西太原晋祠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历史的变迁,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作者在文章中,不惜笔墨给读者讲述了三个历史传说。“桐叶封弟”、“饮马抽鞭,柳氏坐瓮”、“沸锅取钱”,这些传说的运用除了增  相似文献   

20.
难老泉是山西晋祠三绝之一,据说因为常年不枯,被称为难老。关于它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太原的火车站候车室里都装饰着难老泉的壁画。这个故事便是从这个候车室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