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教学目标]1.感受小说摇摆的情节.2.学习情节摇摆的技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话题古人云:“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的确,读平铺直叙的文章,就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毫无情致;而读跌宕起伏的作品,就如同品尝醇香的美酒,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设想 《清兵卫与葫芦》是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另一篇足德国小说家伯尔的《在桥边》。本单元中心话题足“情节”。本单元教学主要是借助“情节”这一小说元素来达到欣赏小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从细节描写米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小说简洁传神的语言。 3.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刚。  相似文献   

5.
王琴 《考试周刊》2014,(50):55-55
作文,尤其高考作文,内容固然要充实,但恰当运用技巧会让文章更有张力、魅力,会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高中语文教材中其实有很多技巧值得借鉴,如《药》巧设明线暗线、欧·亨利式结尾、蒙太奇手法、雨果作品中的美丑对照等,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会让学生在高考中语文科目获得高分。  相似文献   

6.
《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篇尊重个性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异国的悲剧故事。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3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品味爱的情感。 4应该拥有一种博大的爱: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  相似文献   

8.
年级:小学一年级艺术班(教育科学出版社)课题:《闪烁的小星星》课型:综合型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启发学生知道歌词的意思,感受二拍子的节奏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欣赏和跟唱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即兴动作配合表演。3.通过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星》,感受音乐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进一步引导学生歌唱时注意歌曲中音调的相同与不同,注意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并用相应的动作表演。教材分析:1.《闪烁的小星星》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法国民歌全曲音域只有六度,适宜儿童演唱。…  相似文献   

9.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2、理解本文观点,了解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文中的疑难语句,以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志贺直哉的一篇短篇小说。题目之所以不拟为“清兵卫”或“清兵卫的葫芦”,是因为文章讲的是清兵卫和葫芦之间的故事。我们发现小说的第一句——“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开篇即点题,并且概括整个故事,同时它制造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个故事如何?文章紧接着说这个故事很简单:清兵卫热衷葫芦,接着发生了一件事,之后他放弃葫芦,热衷绘画去了。  相似文献   

11.
<清兵卫与葫芦>是被日本国人誉为"小说之神"的作家志贺直哉的短篇小说,被选入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目前主流认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教师和家长扼杀的故事,表现了"大人"在不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  相似文献   

12.
读《清兵卫与葫芦》,在一般意义上读出“保障孩童权益”的主旨并不难.教师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进一步挖掘作者表现主旨的独特匠心,此谓主旨探究的“入乎其内”:将文本与现实生活联系.反思身边的爱好与干涉.越读越厚,此乃主旨探究的“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窥其高致;出乎其外,枯骨生肉。  相似文献   

13.
雷金霖 《广西教育》2014,(21):74-75
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明白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与罪恶的奴隶贸易、残酷的殖民掠夺密切相关,"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是最有力的证明。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西方殖民者进行"三角贸易"和对印度进行残酷殖民掠夺的原因,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讲述了一个热爱葫芦的天才儿童的故事.不少老师觉得这是一篇以毁灭为主题的小说:“是悲剧的延续让我们无望:作者没有打算给现实涂抹一笔虚假的亮色.”有老师甚至将之概括为“五重悲剧”.“毁灭”主题得出的主要依据是清兵卫恶劣的生存环境,这自有其道理.但是,这篇小说只让人感到无望吗?就没有一丝光明的亮色吗?全是悲剧吗?这似乎有商榷的余地.笔者以为,小说中存在着不可遏抑的、不可遮蔽的光明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小说离不开故事,但小说也不只是故事.小说是如何“讲”故事的,正是故事叙述和小说叙述的不同所在.引导学生从阅读故事获得的初始印象开始,去寻找这种印象的来源,通过逐层分析小说讲了什么,作者是如何讲的,帮助学生真正读懂小说的丰富主题.  相似文献   

16.
17.
<正>《清兵卫与葫芦》的主题看似简单:通过清兵卫在父亲和教员的干涉下放弃了对葫芦的热衷,揭示了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个性和天赋的扼杀。但是,如果不停留于作者所讲述故事的表面,而是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解码其讲故事的策略及意图,就会发现作品更为深刻的内蕴。一、遵循还是打破自然时序?叙述者在交代清兵卫热衷于葫芦之后,从第21段开始讲述他买葫芦,时刻不离葫芦,以致被教员没收和家访,遭父亲责打并砸碎葫芦,然后将兴趣  相似文献   

18.
姚道武 《学语文》2001,(3):10-11
  相似文献   

19.
崔亚荣 《现代语文》2006,(10):32-33
教学目标: 一、理解“尊重生命”的真正内涵; 二、理清章的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体会本体现的演讲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谢洪喜 《现代语文》2009,(11):110-111
教学目标:1.学习提炼故事情节,理清思路的方法;2.学习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阅读方法;3.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学生认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更加热爱我们的家庭,注重亲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