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拟人化是我们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拟人化,就是将人类以外的各种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有形的、无形的一切事物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思想情感、行为举止、言语表现。使用拟人这种表现手法写作,可另辟蹊径,推陈出新。不宜直言的,可委婉曲折表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篇拟人,物我交融,会使文章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小语第九册“基础训练8”的第四题是一项拟人修辞手法的练习。题目的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每组里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照样子说两句话。  相似文献   

3.
英语诗歌中会用到很多不同的修辞文体,其中拟人的运用很能表现诗歌意境。英语的拟人表达手法各异,它们所产生的表现效果也各有不同。本文以英语诗歌为基础对各种类型的拟人进行比较分析,充分阐明拟人在英语中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陈华 《语文天地》2013,(18):69-70
拟人论是指人类将自身身体结构与功能、情感与性格等,投射到物品、社会、世界乃至于宇宙之上,以赋予它们类似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对它们进行分类、组织、关联与演绎的一种理论。一般认为,拟人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认知模式。通过这一理解,我们可以看到从宏观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到微观的个体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中,拟人论经常能够发挥强弱不一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拟人与夸张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人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有三种情形:一是直接把某种事物比拟为某种人,二是把人体的某个部分安在某种事物上,以便使该物具有人的某种特征,三是在某种表示事物的名词后面放一个动词,以便使该物具有人的活动能力。利用某些数量词、利用某些固定结构、利用某些词类单个的词是英语谚语中进行夸张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拟人趣话     
明代有首民歌《桂枝儿&;#183;粽子》:“五月端午是我生辰到,身穿着一领绿罗袄。小脚儿裹得尖尖跷。解开香罗带,剥得赤条条,插上一根梢儿也,把奴浑身上下来咬。”作者以拟人化手法,将粽子比作人人喜爱的美人儿,风趣传神,俗中见雅。这首民歌赋予棕子以情感,经这么咏唱猜说,顿觉浓情异趣大增。今天读来,仍饶有情趣,余味绵长。  相似文献   

7.
拟人趣话     
明代有首民歌《桂枝儿·粽子》:“五月端午是我生辰到,身穿着一领绿罗袄。小脚儿裹得尖尖跷。解开香罗带,剥得赤条条,插上一根梢儿也,把奴浑身上下来咬。”作者以拟人化手法,将粽子比作人人喜爱的美人儿,风趣传神,俗中见雅。这首民歌赋予粽子以情感,经这么咏唱猜说,顿觉浓情异趣大增。今天读来,仍饶有情趣,余味绵长。大家知道,花草鱼虫以及无生物等并没有和人一样的思想感情,不可能会笑会哭、会做事情。可是若有人说:“雄鸡高声歌唱,早晨的太阳含笑从东山后探出头来。”我们不但不觉得荒唐,反而觉得很具体,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呢?原来这是…  相似文献   

8.
拟人句     
<正>什么是拟人手法呢?它是修辞方法的一种,是把事物人格化,让事物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就像人一样。同学们经常看的童话故事里,就有很多人格化的事物。在我们的课文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荷叶圆圆》《小猴子下山》  相似文献   

9.
拟人植物     
本文从多种植物所表现出的不同拟人现象以及产生拟人现象的原因来阐述拟人植物。  相似文献   

10.
唐朝书生张打油,曾《咏雪》一首:“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句俚俗,浅白,无律,有趣,打油诗从此名扬于世。  相似文献   

11.
胸口挂钥匙——开心原指打开心房,实指人心情愉悦。蝎子放屁——毒气大毒气:原指有毒的气体,实指狠毒的手段或歹毒的心肠。  相似文献   

12.
从纱厂小工到大学校长,孔宪铎的一生充满传奇。有这样一位70岁的老先生:白头发,戴眼镜,喜穿颜色鲜艳的衬衣,印有他头像的书讯海报正在北京万圣书园和上海季风书店贴着,紧挨着比尔·克林顿。他的《东西象牙塔》、《我的科大十年》刚刚上架,《背水一战》即将付梓。其中《我的科大十年》,哈佛才子丁学良买了上百本分送友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读了整整三遍。他叫孔宪铎,孔子第72代后裔,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学术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两个月前,他通过面试,正式成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师从心理学系教授、整整小他30岁…  相似文献   

13.
简单的拟人     
什么叫 拟人?把事 物当作人来 写,赋予事 物以人一样 的思想或行 为,这种写 作手法就叫拟人。 怎样判断句子是否是拟人 句?那就要看是否把物当人 来写,看有没有人一样的思 想、行为,有没有人的喜怒哀 乐?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歌中,往往把物当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行为和意识,这便是古诗中的拟人。这种写法在古诗中屡见不鲜。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能解人意,为友人传情达意。“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江水也知道依依惜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羌笛也会有怨恨的情绪。“不应有恨,何事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似乎也有怨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春蚕忠贞不渝,蜡炬因情流泪。诸如此类,把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灵动的拟人     
吕红霞 《少年读者》2008,(12):35-36,46
“粉骨碎身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选自《石灰吟》)“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把窗户推开。”(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16.
实物拟人讲述是一种将实物拟人化,以实物为角色,引导幼儿编出备种情节的讲述形式。例如“桌子和椅子吵架”、“玩具们开联欢会”、“苹果娃蛙上幼儿园”等等。这些实物有的是日常用品,如玩具、家具、文县、餐具等;有的是食物,如水果、蔬菜等;还有的是自然物,如石子、树叶等。虽然这些实物并非人类,然而在讲述时它们被拟人化了,如大瓶子是爸爸,细瓶子是妈妈,小瓶子是儿子,它们像人一样地生活,有生命,有言谈举止,有喜怒哀乐,它们相互交往,展开各种戏剧性的情节。当然,这一切并非真的,而是讲述者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虚构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诗歌中,有一类诗歌可谓不登大雅之堂,他们通俗、诙谐、不拘一格,我们常将这一类旧体诗叫做打油诗。从前,有个考生,写了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  相似文献   

18.
比喻和拟人     
一次听青年教师讲课,这位教师要求学生写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桂林的山,像老人,像骆驼,像巨象……这位教师按照教参的说法,认为这句是比喻。有些学生提出异议,认为也用了拟人手法,理由是把桂林的山当作人(老人)来写了。这位教师不能说出所以然来,只好含糊其辞...  相似文献   

19.
传说唐代南阳有个读书人名叫张打油,平时很喜欢民间俚曲,随身携带小本子,将听来的俚曲收集在小本上,吟拼成幽默诙谐  相似文献   

20.
复杂的拟人     
<正>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一样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在简单拟人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其他修辞手法。现在,我们来谈谈——一拟人加排比第一步,寻找排比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