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对变桨距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以研究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入手,在理解变桨距结构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桨距角控制进行了全面的理论研究。为了更好的对风力发电机工作进行模拟,利用数学工具对原有的系统进行了模拟,不仅在外在条件(风速、天气等)不同的情况下对原有系统进行了分析,还模拟了风力发电机组在外界变化的过程中系统内部结构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实现了对发电机机组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2.
张国军 《科技风》2014,(20):144-145
本文提供了一种MW级风力发电机组低能耗变桨距液压控制系统,该系统在风力发电机组正常工作时,利用特定的蓄能器对液压缸活塞杆的位置进行控制,从而调节风力发电机组的桨叶节距角,而对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开机、正常停机和紧急停机则由一般的液压系统控制。该系统在风力发电机组正常工作时,各电磁阀均失电,因而控制系统的能耗较低。  相似文献   

3.
在超宽带变频外电场作用下,风力发电机定桨距转动惯量出现抖振和脉动,机组同步控制性能较差。提出一种改进PID神经元自适应网络同步模糊控制技术。引入自适应神经直接逆动态控制算法,构建超宽大变频作用下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的逆模型,同步改变模糊控制器的输出比例因子,设计判决门限,抑制动态转动惯量抖振和静态电流脉动,精确实现风力发电机定桨距同步控制。仿真实验中,通过搭建1台3 KW的风力发电机组模型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进行机组控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有效抑制动态抖振和静态电流脉动,对延迟机组使用和提高机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反馈控制系统基础上增加前馈控制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独立变桨距控制逐渐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用FAST软件搭建仿真平台构成5MW风力机独立变桨距复合控制系统非线性模型,采用FIR数字滤波器构成前馈控制器,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滤波器进行优化,在Turb Sim风况条件下进行仿真,并与无前馈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前馈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力发电机组各部分的疲劳载荷,整机载荷平均减少了3%。  相似文献   

5.
变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逻辑关系和模拟量、数字量的采集。而且因为系统位于海上,无人现场值守。本项目完成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开机、自动运行及关机的控制,在自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偏航、解缆、变桨及监测的控制功能。其安全运行性能为最高要求。其控制过程分为开机控制、自动运行、停机控制三部分。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PID方法的大型风力发电机控制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距控制的变速风力发电机已成为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发展方向,风力发电机组是复杂多变量非线性系统,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干扰等特点,其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实验都非常困难,状态方程在全过程中持续变化且是完全非线性的,本文采用PID方法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控制,在低风速时控制发电机转速,使系统获得最大风能利用系数;高风速时,控制桨距角,使机组能准确地保持在额定功率发电.通过使用Matlab工具进行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定桨距失速型风力发电机组采用气动刹车,叶尖扰流器常常会出现一系列故障,本文针对机组所出现的故障现象,进行了结构与气动刹车原理分析、液压系统原理分析、结构受力分析,并进行了试验及试验数据分析,最终找到了产生此故障现象的真正原因,本文为解决叶尖扰流器相关故障问题提供了技术依据和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8.
<正>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分布面广,经济、环保价值高,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之一,而风力发电技术在近年来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例如由恒速恒频控制发展为变速恒频控制、由定桨距控制发展为变桨距控制、由齿轮箱驱动发展为直接驱动等,针对风力发电机组的驱动控制已经成为新能源发电研究当中的热点。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主要包括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偏航系统、  相似文献   

9.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由于风能的能量密度低以及稳定性比较差,风力的不断变化致使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的叶片攻角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叶尖速偏离最佳值,严重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研究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的控制理论对于提升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空调控制房间温度时,由于被控系统具有非线性、变参数、大延迟、干扰多的特性,很难构建精确的数学模型。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空调控制器,由于控制规则很难确定,采用神经网络优化训练模糊控制参数及规则,并对变频空调控制房间温度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设计的控制器具有很好控制效果,并具有优良的鲁棒性、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建立风机空气动力学模型、机械传动系统模型和变桨距机构模型,设计变速风力机桨距PI控制器,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对比高风速时桨距角不变和桨距角控制在两种情况下的风力机输出特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基本正确,变桨距控制策略下,风力机在高速风下可以接近甚至精确运行于额定功率下,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人机界面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就地人机界面(HMI)的设计方法,分别介绍了人机界面的工作原理,结合风力发电机组的监控页面分配以及与控制器的通信连接。  相似文献   

13.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网侧变频器采用传统的基于比例-积分控制器(PI controller)的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无法消除发电系统中的二倍频的脉动。本文首先建立了电网电压不平衡情况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网侧变频器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在基于比例-积分控制器(PI controller)的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辅助比例-谐振控制器(Auxiliary-PR controller)的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和基于比例-积分-谐振控制器(PIR controller)的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最后利用LabView仿真平台,根据1.5MW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模型,搭建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仿真系统。在该仿真系统上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PIR控制器的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都可以有效的抑制由电网电压不平衡造成的网侧变频器。  相似文献   

14.
常规PID控制在对象变化时,控制器的参数不能自动修改适应,无法很好地满足冷轧机厚度控制精度的要求。但是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利用模糊推理方法实现对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这样就进一步完善了PID控制器的性能,提高了厚度控制系统的精度。通过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自适应能力更强、响应快、稳定性好,同时也有更强的鲁棒性,能够使厚度控制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金风1.5MW变桨距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组中,变桨逆变器是保证变桨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介绍了变桨逆变器的作用、变桨逆变器各输入输出引脚的功能、对引发变桨逆变器OK信号丢失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正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机上地面安装调整时,需对主旋翼桨距角进行测量。通过空间角度的理论计算,得出关于直升机地面自然停机状态下旋翼桨距角的理论表达式。相对于人工测量方法,将该算法应用于主旋翼桨距角测量设备中,可以直接测量出该状态下的桨距角,而且还可以提高精度节省安装调整时间。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发电方式当中,风电发电的应用率较高,与其他发电方式相比,风力发电的环境相对较差,并且目前的发展尚未完善,因此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由于风力发电机组运行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风电安全事故频发,加强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保护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风力发电机组当前的运行现状,并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展开探析,并探讨保障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保护技术,以期促进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在供电领域中,风能发电是一项较为稳定的技术,对于供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分类,重点阐述了H∞鲁棒控制技术、滑模变结构控制技术、矢量控制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这些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创新》2007,(10):26-26
近日,我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台风型1.5兆瓦变桨变速风力发电机组在广东中山市下线。该风机的成功下线标志着国内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产业开发取得突破。产品成本较进口产品和合资产品降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电厂主汽温被控对象是一个大惯性、大迟延、非线性且对象变化的系统,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非线性和不依赖模型等特性实现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充分利用PID和神经网络的优点。用一个多层前向神经网络,采用反向传播算法,依据控制要求实时输出Kp、Ki、Kd,依次作为PID控制器的实时参数,代替传统PID参数靠经验的人工整定和工程整定,以达到对大迟延主汽温系统的良好控制。对这样一个系统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整定PID控制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和自学习能力,对大迟延和变对象的系统可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