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批心理援助队伍奔赴灾区第一线,对幸存者、罹难者家属、救援人员等展开心理危机干预,但是,有一个群体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身处灾区、亲历灾难,还要对学生进行灾后心理干预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2.
心理危机是灾难事件发生后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在对部分灾区籍大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灾难后相关人群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通过参考国内外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并结合实践经验,初步建构了适合我国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模型,最终提供了一系列适合校园内解决心理危机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3.
鉴于四川地震灾害性事件给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阶段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危机及对其干预与疏导的必要性,教育部高度重视,及时部署开展灾区学生心理援助工作。教育部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学校公共卫生专家指导委员会,组成了灾区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专家工作组赶赴灾区进行调研和咨询,组织编印了针对灾区中小学生和教师的灾后心理援助手册,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与突发事件也日趋频繁.对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适应当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特点,建立系统化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当前中小学校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包括心理危机前干预机制、心理危机中干预机制和心理危机后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5.
突发社会灾难的危机干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突发社会灾难会对社会公众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危机干预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应对社会灾难可以建立“双途径三阶段”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危机干预通过危机教育与危机支持相结合的双向途径进行,分解为预防性危机干预、介入式危机支持、恢复性危机干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区大学生心理危机反应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五·一二大地震,给国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给四川同胞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它不但摧毁了人们的物质家园,而且破坏了人们的心灵家园,尤其对灾区20岁左右的大学生们来说,他们最重要的一种心理需求——安全感可能被严重挫伤乃至摧毁,因此这也极易造成他们心理危机的产生。对灾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地阐述。  相似文献   

7.
灾难后教师心理危机的存在会严重妨碍学生心理的重建,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恢复.教师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包括充分发挥行政干预的力量,利用教师团体内部的资源,调动社会支持资源,开发教师自我教育资源等.对灾后教师的心理危机主要从情绪、认知、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四川地震灾区人员心理状况的调查发现:灾区人员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半数以上的灾区人员需要重点进行心理辅导;灾区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角色上的差异,女性不良反应多于男性,文化程度越高的灾区人员对灾难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在心理救援中应更多关注地震中的受伤者及死者家属。因此,应针对地震后灾区人员产生的诸多心理问题,加强人们对地震知识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注重开展专业的心理救援工作,建立有针对性的干预模型,加强心理评估工作,以为将来发生的灾难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首先要向那些在地震灾区对乡亲和孩子进行心理援助的专家和志愿者致敬。印象中,没有任何一次灾难发生后,我们如此注重灾后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心理援助)。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干预专家奔赴四川灾区,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四川省重灾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超越这六个维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灾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各项指标得分均处于理论的中等水平.(2)灾区男生在"智慧与知识"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在"仁爱"方面的得分高于男生;中学生的"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节制""超越"五个维度的得分高于小学生.(3)灾难中受灾严重的学生在"勇气"和"超越"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表现更好一些.(4)灾后接受心理援助的学生在"节制"方面不如未接受心理援助的学生.研究者还对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为灾难后学生心理重建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小学生因心理危机得不到恰当的处理而最终走向自杀等极端化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对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干预是学者们关注的话题。朋辈辅导以其阻抗小、覆盖面广、及时性高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阶段中小学开展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是大量的心理专家、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仍然活跃在灾区一线,继续对灾区学生进行心理援助.为了今后一段时期对灾区中小学生的心理救助更科学、更有效.文章拟从体育游戏的角度,分析在灾后校园体育课中运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心理救助的可行性,旨在为积极有效地进行灾后心理危机援助提供可行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震后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舞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中,灾区儿童受到了程度不同的身心创伤。现在灾后家园的重建已全面地展开,目前最主要的心理危机是灾后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障碍问题,这是迫切需要重点心理干预的。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难后不同阶段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难所造成的影响一般比较持久、广泛,并且不同人群的反应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因而灾后的心理干预要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灾后的心理干预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急性应激期、慢性应激期和心理康复期.在每个阶段,受灾人群都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相应地,心理干预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有所差异.不仅是受灾人群,灾后的心理救援者也需要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灾难事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它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干预,甚至可能造成其永久的心理创伤。认为突发灾难事件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家庭、群体度过危机、减少创伤的有效措施,也是人道关怀的具体体现,符合我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灾后心理干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施过程必须遵循整体性、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等原则,对普通人群宜采用妥善安置、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宣传应对知识与技能、保持与其他救援途径的协调关系等具体办法;对重点人群宜采用陪伴与支持、情绪管理、放松训练、团体心理咨询等技术开展心理危机救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重大灾难后灾民心理的特点、表现以及影响个体心理危机反应的因素,阐述心理危机干预在灾后重建中的意义,提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措施及有效实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缓解灾民心理压力和创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我国频频发生的地震使受灾人群心理遭受了巨大创伤。对震后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有助于减轻灾难对人的危害,帮助个体尽快恢复心理平衡。本文根据灾害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有:情感宣泄,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沮丧者的干预,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必要的心理治疗等。  相似文献   

18.
粘贴画疗法在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难几乎能使每个人经历痛苦体验,对于儿童的影响尤其严重.灾后儿童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需要特殊的心理疗法,粘贴画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疗法,可以在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中得到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粘贴画疗法的形成过程、具体操作技术及实践意义,以期帮助儿童摆脱灾难带来的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我国各学校专业师资储备不足,而班主任和一般的学科教师难以胜任这项工作,阻碍了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把准心理危机干预中“专业性”这个关键点,联合山东省心理咨询中心,在沂源县成立了山东省首个“医教共同体”,设立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拓展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组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四个梯级同步推进,打通了“专业性不足”这个梗阻,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区域协同干预提供了新样本。  相似文献   

20.
宋振平 《江西教育》2005,(12):F0002
12月1日,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协会由11名师生组成的赴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队,深入九江县的新塘、涌泉、永安等三个重灾乡镇开展心理援助志愿活动,通过进行家访和座谈,宣传灾后心理保健技巧,对心理创伤严重、灾难亲历者、遇难者家属以及直接参与救助的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援助和相应的心理干预,并将学生的灾民紧急捐助的12000元及帐篷、文具等物品送到灾区人民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