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在2009年第一期刊登了《体育教学中左右脑并用促进学生协调发展》一文,倡导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左侧肢体的锻炼(以右利手为例),本文作者在实践对学生进行左侧肢体教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具体可行的经验,现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一、依据学生差异,进行运动技能教学 体育新课程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肯定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的同时,也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不同与他人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同时每个学生又都有不同与他人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也就造成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会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同一个运动技能的情况。因此,既要重视运动技能在相应的水平阶段学到什么程度,又要关注同一水平阶段,甚至同一班级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有选择地进行运动技能教学。做到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又符合课标的要求。例如,过去常说的跳高设置不同起跳高度、篮球教学比赛中技术最差的同学为“5分手”、按性别、体能分组等等。通过创设不同的技能学习难度与进度,  相似文献   

3.
4.
<正>投掷是小学基本教材之一,它对小学生上肢力量与肩带灵活性有较好的锻炼价值。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投掷教学内容的衔接经常出现"脱节"现象,同一内容、教法、组织形式在不同水平段中多次重复出现;或是因器材老套,学生对此学习兴趣不高。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进行小学投掷教材衔接的有效性研究是很有意义和必要的。在此,笔者就从学生的身心特点、技能形成规律、器材开发等方面进行探讨。一、从身心特点出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变化较快,从一  相似文献   

5.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明确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突出强调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反映了体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理念。因此,深入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准确地把握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注重运动技能教学策略运用的探索,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学校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社会,知识在急速的增加和变动。诸多重要的因素: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冲击;经济环境恶化的省思;科技革命的挑战;还有终身教育的倡导影响并激励着教育改革,教育正逐步由封闭系统转变成开放系统之中,由简单结构转变成复杂结构之中,更是由技术层面转变成创造层面之中。培养的学生具备“学习如何学习”的终身学习技能及创意思考,团队工作,协调沟通,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和科技素养以适应未来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因此体育教育工作必须重新调适教育理念,抛开较倾向于被动的和客观的机械论和行为主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根据国家当时的教育目标和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体育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来选择的,这些内容的选择是否与各年龄阶段学生动作发展水平相适应,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证明的[1].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课程并不认为体育技能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它得重视体育的基本技能对终身体育广泛的迁移价值和促进作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是最基本的立足点,技能学习的多重育人价值才是技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投掷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为研究对象,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投掷组7名投掷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4周的训练,对运动员在训练前和训练后的成绩进行比对.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投掷组队员最大力量差异较大,技术不过关,身体素质较差.通过4周在全面力量训练基础上,不断提高投掷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专项力量.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单纯以竞技运动为目的教材体系已不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学生学习投掷运动教材的兴趣,提高投掷运动能力,笔者进行了投掷运动“教材化”的尝试,现介绍给大家。   一、投掷运动“教材化”的几种方法   1.投掷运动的游戏化。主要在单调的运动中加进“情节”强化协同和竞争的因素,使学生有兴趣地从事投掷运动,如在体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投掷运动改造成“投准标靶”、“卫星上天”等游戏,以提高投掷能力。   2.投掷运动舞蹈化。主要在投掷运动中,根据运动节奏,配上合适的音乐,把提高髋关节灵活性的各种转…  相似文献   

11.
<正>1单元教学策略的创生与展望1.1策略的创生体育教研组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一般都是通过公开课形式,由一个成员上展示课,有的可能同时围绕一个主题展示两节公开课,大家回绕公开课结合主题开展研讨活动。这种教研方式主要是研究同一教材同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或者是不同教材同一主题的教学设计,而没有解决同一教材系列的教学设计。如果我们通过单元教学接力课的模式,研究该教材同一水平上的各课时教学设计,就能让教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单元教材体系。活动中有时可以结合教研一轮课每个成员上一个课时,有时结合师徒结对,你上第一课时,我上第二课时等。通过一个周期的上课、评课、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打破了以运动技术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体系的结构方式,表现在对运动技能目标的表述比较笼统,不像历次大纲那样具体而明确地规定每学年应完成的运动技能教学项目的课时比例、技术动作、战术动作、考核项目和方法甚至技术教学的辅助练习,而是要求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条件及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教学思想和对教材认识上的一大进步,但却使一些比较重视学生运动技能传习的一线教师们产生了很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的田径发展,投掷项目已经普及到了大、中、小学,在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和学生的身体素质达标考核中,投掷项目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包括小学的实心球和中学大学的铅球、标枪、铁饼,这些项目对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协调、灵敏性都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投掷项目运动的成绩,许多教师在进行投掷项目的力量素质训练时,常注重学生手臂、下肢及腰腹力量的发展,对于在投掷项目技术中起一定作用的手指、腕力量却往往容易忽视。  相似文献   

14.
<正>中考体育投掷实心球项目的评价手段最基本方法就是测量距离,如何让投掷实心球更稳、更远些,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弄清楚投掷实心球的基本原理和一些投掷技巧。其次,如何提高投掷能力和水平,可以从投掷原理的基础出发,进行身体素质的强化巩固练习。一、中考体育投掷实心球的基本原理根据物体斜抛运动规律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决定实心球飞行远度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实心球出手时的初速度、实心球出手角度和实心球出手时的高度。在这三个变量中,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是决定投掷远度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投掷教材内容,在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和协调素质,提高投掷能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来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项目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理念的更新,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中、小学投掷教材的创编带来了新的思路。一批适合少年儿童特点,器材和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所见、所闻、所玩的投掷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运用。这些新创的投掷教材在继承传统动作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练习的多种投掷姿势引入到教材中,丰富了投掷教材内容,推动着投掷教材向实用性和趣味化方向延伸和扩展;体验…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和强化是基础,也是重点.高中生本身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做好身体素质的强化,对学生未来的体质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中篮球技能教学中的身体素质训练入手进行探讨,希望可以行之有效地提升所有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提高篮球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在高中阶段实行选项教学。自2005年我校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验以来,经过2年多的实践,发现我校高中学生的体育参与、  相似文献   

18.
姜劲松 《中华武术》2018,(12):33-34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滑近年来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将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作为教学目标。本文以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体育老师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在新课程实施了一年以后,出现了:“运动量大的不教;危险的不教;学生不喜欢的不教”的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给我们体育老师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应该教些什么呢?”“我们的孩子应该学会些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回顾了自己一年以来的工作,并仔细剖析了五大领域目标中的运动技能目标。产生了一些,个人对新课程运动技能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出了体育技能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若干建议,供大家参考。二、对运动技能的重新认识导语:在新课程实施以前,由于外界过分强调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20.
<正>众所周知,教学单元是由若干课时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把一定教学内容进行组合而制订的教学计划,其设计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和分解,是课程目标的基本单位,在体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本次比赛中,笔者以(水平二)四年级投掷轻物作为选择教材的依据,并以单元中的第三课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