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火山爆发、旱涝和台风是人们熟知的自然灾害。但与雾有关的灾害从上个世纪3 0年代开始至今逐渐增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现在,它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有关雾的形成及其对人类的危害性的两个问题探讨如下:一、辐射雾的形成和危害辐射雾一般产生在晴朗的夜里,地面辐射毫无阻挡地进入外层空间,从而不再返回地面上来。变冷的地面与之接触的空气变冷,如果达到足够冷的话,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固或凝华,这一现象就是辐射雾。到了夏季,这种雾一般在黎明的时候形成,而太阳升起后,地面增温变热,热…  相似文献   

2.
凝结现象在地面和大气中均能产生,不同的大气形势下形成的凝结物,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雾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雾的形成条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风力微弱、大气层稳定,并有使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和充足的凝结核,其下层与地面相连接。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雾就由过冷水滴和冰晶组成,温度愈低,冰晶所占的比例就愈大。雾对能见度的影响很大,妨碍交通运输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对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影响显而易见。如机场有雾,飞机在起落时均会受到影响;随着汽车业  相似文献   

3.
百科快餐     
为什么秋冬的早晨时常有雾白天,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就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在秋冬季节,地面散热较夏天要迅速,以至地面温度下降得非常快,这样就使得接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所以,秋冬的早晨时常有雾。  相似文献   

4.
大雾     
清晨醒来,大雾弥漫。走到外面去,呼吸着那浑浊的空气,人们感觉十分沉闷。我想:大雾是怎样形成的呢?我查阅了资料。 原来,雾是水汽凝结而成的。根据水平能见度的不同,雾可以分为重雾、浓雾、大雾、中雾和轻雾。根据成因的不同,雾又可以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  相似文献   

5.
司机朋友:你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不知道吧!告诉你们,我呀,就是你们"谈雾色变"的雾呀!知道我是怎么形成的吗?这会儿,有些司机朋友又皱眉头了吧!其实呀,我和云都是浮游在空中的水滴和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我生活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活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当空气中的水汽凝成水滴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一千米以内时,我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说明文     
(一)迷雾探踪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雾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雾称为浓雾。大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的时候,大家肯定能看到锅上方总是有雾气产生,大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愈多,反之愈少。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  相似文献   

7.
由于夜间近地面气温下降,使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在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叫露。如果温度持续降至0℃以下,露滴冻结成冰珠,称为冻露。霜指的是气温降至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也称为"白霜"。霜冻是指农作物在气温迅速下降到使其遭受危害时的温度。发生霜冻时不一定见到"白霜"。  相似文献   

8.
看雾知天     
雾是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有人说:“雾是地面上的云,云是天上的雾。”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云和雾都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受冷后凝结形成的,只不过它们出现的位置不同——云在天空出现,雾却笼罩地面。雾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  相似文献   

9.
“露”、“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在物相变化中都属凝结(液化)现象.在气象学中,“露”、“雾”都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的现象.它们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要达到这个条件,必须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使水汽压增大,或者降低气温,使饱和水气压减小.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凝结现象都是因为气温降低,饱和水气压减小而产生的.常见的使大气中水汽冷却降温的过程有辐射冷却、接触冷却、混合冷却和绝热冷却等几种形式.其中又以绝热冷却为最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05,(12):56-56
<正> 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凝结现象。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充沛,二是地面气温低。秋冬季节,由于北方来的冷空气与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经常在我国大陆交绥,在其交界处极易出现雨雾蒙蒙的天气。雾像一把“双刃剑”,于无声处给人们带来不少危害。雾是交通运输的“无情杀手”。出现浓雾时,眼前白茫茫,能见度很差,有时只能看到几米、几十米远的地方,使近地面阴霾低沉,视野模糊不清,这样的大雾,对高速公路来说,被称为无情杀手一点也不过分。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因雾等恶劣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大约占总事故的1/4左右。对于航空,更是如此,为了旅客安全,遇有大雾天气,不得不关闭机场。据历史资料统计,国内航班因雾影响而不能正常起降的  相似文献   

11.
太阳的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地表增温;同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又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减少地表热量的外散,使气温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尘,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同时吸湿性的微尘又能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的水汽在其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从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降温。这种现象被称“为阳伞效应”。地表因温室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和因大气尘埃造成的“阳伞效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发生“…  相似文献   

12.
让我们来认识几种不同成因的雨。对流雨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使得低层空气上升,到了高空后,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就是对流雨。下对流雨之前常常会刮大风,并伴有雷电。特点:降雨时间短、强度大。锋面雨暖气团和冷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在抬升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就是锋面雨。特点:降雨时间长、强度小。  相似文献   

13.
水汽分子对地面发射辐射能量具有强力的吸收作用,吸收使辐射能量衰减,造成传感器接收到的地面辐射亮度值下降,但水汽分子时刻运动并引起浓度发生变化,浓度的改变使地面发射辐射能穿过大气层时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该文利用物理原理,探讨了大气中水分子的运动与其浓度的关系,以及大气中水分子浓度变化引起水汽分子吸收能量和传感器获取亮度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气象万千,许多事物对我们的生活来说离得那么近,比如雨、雪、云、雾等,但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形成的,我想大家还不一定能说得清楚。读了下面的内容过后,大家就会略知一二了。1.雨雨是人们最熟悉的降水。大气中的水汽遭遇低温,便凝结成水滴,降落到地面,就形成降雨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教材中关于雾的形成和云的形成是这样讲的:“从地面到高空气温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会结成许多的小水点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在低空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从字面上去理解好像是说雾可能是小水点也可能是小冰晶,也就是说它形成的温度可能在0℃以上也可能在0℃以下。但是我在另一资料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冬天的早晨,当你走出家门时,有时会看到大街上被“白气”笼罩着,使你看不清房屋和东西,有时连离你很近的物体也看不清了,这些  相似文献   

16.
云雾是一家     
“云是空中的雾,雾是地上的云。”这说明云与雾的性质无本质的差别。在它的成因上有所不同。云是由空中的水汽被抬升,达到饱和时,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集合在一起就成了千姿百态的云。云的发展高度,当对流旺盛时,云顶高度可达1万米以上。而且云随高度与外界气温的不同形成不同性质的云,如水云、水滴与冰晶混合云,冰晶云。而雾仅是近地面附近水汽遇冷凝结而成,雾主要是水雾,个别气温在0℃以下时,雾中的过冷水滴(雾滴在0℃以下未被冻结者)遇上较冷物体时会出现冻结现象。  相似文献   

17.
德阳市地处四川盆地,是著名的辐射雾区。通常,规模大、时间长、能见度低的大雾出现于冬季。在我们十几年生活经历的印象中,几乎没有遇到过夏季浓雾。可是,1999年夏,德阳市连续出现了多次大雾,使我们深感意外和疑惑:这几场大雾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不是意味着自然界的某种警告?一、种类分析雾,按其成因,分为蒸发雾、锋面雾、平流雾、辐射雾等。德阳市水域不广,只有一条宽约100m的绵远河,作为蒸发面,而雾区远远超过这一水域,因此不可能是蒸发雾。据气象部门资料显示,出雾期间,无锋面活动,所以也不可能是锋面雾。由…  相似文献   

18.
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露与霜一样,大都出现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附着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但是,露与霜不一样的是,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的夜间,地面物体逐渐冷却,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也慢慢下降,当温度降到“露点”以下,空气中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气温升高,它就蒸发消…  相似文献   

19.
雪花的世界     
郜键 《新高考》2008,(4):F0003
雪花,是一种美丽的结晶体。空气中的水汽要形成降雪,不是温度低于0℃就可以了,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相似文献   

20.
在气象学中,霜和霜冻的概念是不同的。当近地面的温度下降到。屯左右,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后而在物体表面形成小水滴,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至0℃以下时,就会形成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它是一种天气现象。霜的出现既与温度有关又与空气湿度有关。应该指出的是霜本身对作物并没什么危害,而生成霜时的低温冻害才是危害作物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